看著網上諸位的熱心發文
小弟也不知不覺照著操作
在人物背光的時後 打開外閃SB800 先對高光的天空測光 按下AE-L 再構圖與對焦
如此以前笨笨的讓藍天過暴的情況不再有

可是一直想不清楚原理
對高光的天空測光又AE-L固定
機身是否不就不再測光 還是機身仍然會再測光 只是固定用這值 去選光圈與快門
當使用者再構圖與對焦 (當然不會笨笨的仍然對著高光的天空) 機身因為仍再測光 因此會發覺此時光度不夠
就用外閃補光?
這個推測跟真正的原理有出入嗎?
還煩請大家多教一下

若了解真正的使用的原理接下來小弟還想試試與學學壓光技巧與壓光原理 (爬文中)
一步步 慢慢學習中
文章關鍵字

D40x wrote:
看著網上諸位的熱心發...(恕刪)


鎖住了就不會繼續測光.但是變動快門或光圈值時.相機會去調整光圈或快門值.來達到鎖定的曝光值.

至於主體的補光部份.由外閃判斷.它會依外閃的電眼與你所使用的閃燈模式去判斷

主要用到的三種模式:
TTL+BL是主體+背景的曝光資訊.(主體與背景要夠近才有用)
TTL是整體平面畫面平均值+對前主體作加權(大多數人常用)
AA是以最近反射主體為依據.使用長焦鏡時會失準(SB-800的電眼判斷角度有限).還有就是此模式大多數人是用來補光.但是主要光源還是吃現場光源為主


而A模式則是不管相機的計算值.以SB-800自行判斷為主.
D40x wrote:
對高光的天空測光又AE-L固定
機身是否不就不再測光 還是機身仍然會再測光 只是固定用這值 去選光圈與快門

簡單的回答是, 是的, 在 P,S,A 測光模式下, 半按快門後, 再按住 AE-L 不放, 相機測光表就不會再動作, 你可以自由的重新構圖.

D40x wrote:
當使用者再構圖與對焦 (當然不會笨笨的仍然對著高光的天空) 機身因為仍再測光 因此會發覺此時光度不夠
就用外閃補光?

像上面說的, 按下 AE-L 之後, 表示相機再也不管機身的測光, 所以也沒有甚麼 "發覺此時光度不夠" 這種事. 機頂閃燈會自動補光是因為閃光燈預設是 TTL 模式, 當你全按下快門, 在相機快門打開之前, 閃光燈會發出一些預閃, 預閃返回光被相機的測光表 (對, 就是那同一個測光表)收到, 經過計算後決定一個適當的閃光燈出力, 此時快門打開, 閃光燈按照剛才算好的出力閃光 (通常閃光的瞬間都在 1/1000 秒或更短), 再經過原先 AE-L 算好的曝光時間, 例如 1/100 秒, 快門關閉完成曝光.

閃光燈補光要補多少是另一個大問題. 這裡就不要離題太遠了.
whiteben wrote:
AA是以最近反射主體為依據.使用長焦鏡時會失準(SB-800的電眼判斷角度有限).還有就是此模式大多數人是用來補光.但是主要光源還是吃現場光源為主

而A模式則是不管相機的計算值.以SB-800自行判斷為主.

閃光燈的 Automatic 和 Aperture Automatic (也就是上面說的 A 和 AA) 都是靠機頂閃燈的感應器來決定目標曝光夠不夠, 唯一的不同是 AA 模式時, 閃光燈會自動從相機得到光圈大小的資訊. 至於 AA 是不是主要用來補光, 我不敢說. 我看過台灣攝影雜誌鼓吹用 AA 來作 逆光補光 (fill-in flash). 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AA 和 A 的存在主要是給那些不支援 TTL 閃光的舊相機或別牌相機使用. 例如你硬要用 Nikon SB-800 在 Canon 的相機上, 就只能用 A,AA 或全手動模式.

whiteben
至於主體的補光部份.由外閃判斷.它會依外閃的電眼與你所使用的閃燈模式去判斷

一般情形下, 閃光燈依賴的是 TTL 測光, "外閃的電眼"只有在 A 或 AA 模式時才會作用.
kmlvli wrote:

閃光燈的 Automatic 和 Aperture Automatic (也就是上面說的 A 和 AA) 都是靠機頂閃燈的感應器來決定目標曝光夠不夠, 唯一的不同是 AA 模式時, 閃光燈會自動從相機得到光圈大小的資訊. 至於 AA 是不是主要用來補光, 我不敢說. 我看過台灣攝影雜誌鼓吹用 AA 來作 逆光補光 (fill-in flash). 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AA 和 A 的存在主要是給那些不支援 TTL 閃光的舊相機或別牌相機使用. 例如你硬要用 Nikon SB-800 在 Canon 的相機上, 就只能用 A,AA 或全手動模式.


機頂閃燈應該是指機身上的內建閃燈吧?
所以說A與AA模式靠的都是機身的感應器來做曝光的判斷囉?
但是依照"如你硬要用 Nikon SB-800 在 Canon 的相機上, 就只能用 A,AA 或全手動模式"這句.看起來A與AA是靠自身的電眼與感應器去做曝光判斷的.因為無法與他牌相機的TTL系統做溝通.(或許連AA都不能使用.因為要與相機機身溝通光圈大小與感光度)

這是小弟感到疑惑的地方.因為與說明書上的說明感覺有所出入.(或許是我理解錯誤了...冏)

kmlvli wrote
一般情形下, 閃光燈依賴的是 TTL 測光, "外閃的電眼"只有在 A 或 AA 模式時才會作用.



剛才拿出器材測試了一下三種模式.(機身光圈先決 17mm F2.8 iso200)
AA(電眼沒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1.jpg
AA(電眼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2.jpg



TTL(電眼沒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3.jpg
TTL(電眼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4.jpg




TTL+BL(電眼沒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5.jpg
TTL+BL(電眼用手遮住)
http://photo.xuite.net/whiteben/1852122/6.jpg





看的出來只有AA模式受到影響.因此可以判定TTL與TTL+BL的曝光判定是由機身的測光系統去決定的.
而AA是由閃燈電眼的去決定.
"至於主體的補光部份.由外閃判斷.它會依外閃的電眼與你所使用的閃燈模式去判斷
"小弟的這句話有誤...抱歉哩


因此.TTL與TTL+BL模式中.閃燈的出力是由機身的測光系統是判斷.而AA與A模式則是由電眼去判斷.無關機身的TTL感應器.


而AE-L並不會影響閃燈的出力.除非使用FV-L.鎖定閃光燈的出力值.
當AE-L鎖定之後~按下快門後.閃燈就會對那一瞬間的畫面進行曝光計算.
使用TTL+BL 會對主體與背景做出3D畫面運算(單近景時才會準確.否則前主體的曝光會過曝或不足)
使用TTL 把整個畫面當做2D畫面去做運算.並對前主體做加權(背景面積大於主體時會誤判)
使用AA 以最近的反射主體當做曝光依據.


因為AA的特性~所以大.中景帶人 或是背景佔畫面的面積大過前主體時.AA模式會比TTL準確很多.

而攝影雜誌鼓勵用AA模式來逆光補光.是因為AA以最近主體為曝光判斷的依據.背景的曝光則使用AE-L來鎖定.很合理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逆光拍出背景+前主體曝光正常的照片.

而其他兩種TTL模式在曝光計算上都涉及背景的計算.因此不適合用做逆光補光的模式.


感謝kmlvli大大幫我上了一課.
一直以為閃燈TTL模式都是從相機機身取得拍攝資訊後.再由電眼來判斷...
拜謝 kmlvli 與 whiteben 裡位前輩熱心指導

原來外閃也做成這麼聰明
還好聽網上同好的話 買SB800

同時也更對whiteben立刻做實驗 求真相的認真 敬佩
小弟自己也是更要努力學習
whiteben wrote:
機頂閃燈應該是指機身上的內建閃燈吧?
所以說A與AA模式靠的都是機身的感應器來做曝光的判斷囉?

不好意思, 我說的 "機頂閃燈"指的是外接閃光燈, 像是 Nikon Speedlight 系列.
外接閃光燈上的 A 和 AA 都是靠閃光燈上的感應器 (在你的文章中, 被叫做電眼)來判斷閃光出力. TTL 才是利用相機測光表.

whiteben wrote:
但是依照"如你硬要用 Nikon SB-800 在 Canon 的相機上, 就只能用 A,AA 或全手動模式"這句.看起來A與AA是靠自身的電眼與感應器去做曝光判斷的.因為無法與他牌相機的TTL系統做溝通.(或許連AA都不能使用.因為要與相機機身溝通光圈大小與感光度)

這裡我上次寫不太正確, SB-800 用在 Canon 上, 的確只能用 A 和 M 模式 (事實上我猜 GN 模式應該也可以), 連 AA 都不能用.

whiteben wrote:
看的出來只有AA模式受到影響.因此可以判定TTL與TTL+BL的曝光判定是由機身的測光系統去決定的.
而AA是由閃燈電眼的去決定.

就是我想說的.

whiteben wrote:
因為AA的特性~所以大.中景帶人 或是背景佔畫面的面積大過前主體時.AA模式會比TTL準確很多.

嗯, 閃光燈 A 或 AA 模式最大的罩門就是閃光燈的 "電眼" 看到的不一定是鏡頭看到的. 尤其在使用長焦距鏡頭時. 我猜你所謂 "大中景帶人" 應該是像用廣角鏡拍人像補光這種的. 如果人像沒有構圖在畫面正中間, 閃光燈 TTL 模式是有可能會誤判, 但問題是, 不一定每次都會誤判. 原因是相機並不知道攝影者的主題放在畫面的哪一個角落, Nikon 和 Canon 的 TTL 閃光測光演算法必須用某種 heuristic 來猜測到底哪裡才是主題, 原則上這是利用對焦點, 對焦距離 (這也是為什麼 Nikon 宣稱 AF-D 鏡可以改善 TTL 閃光準確度) 來猜.

whiteben wrote:
因為AA的特性~所以大.中景帶人 或是背景佔畫面的面積大過前主體時.AA模式會比TTL準確很多.

而攝影雜誌鼓勵用AA模式來逆光補光.是因為AA以最近主體為曝光判斷的依據.背景的曝光則使用AE-L來鎖定.很合理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逆光拍出背景+前主體曝光正常的照片.

而其他兩種TTL模式在曝光計算上都涉及背景的計算.因此不適合用做逆光補光的模式.

說 A/AA 模式比較適合逆光補光, 是有一點道理. 不過我想補充的是, 起碼在 Nikon 系統上, FV Lock (Flash Value Lock) 如果好好用的話, 決沒有道理會需要用到 A/AA 來完成逆光補光. A/AA 的長處就像 whiteben 說的, 它的缺點是, 不適合在有使用 C-PL 或其他濾鏡, 或者你的攝影主題並不是最靠近相機的物體等場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