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替SONY說些話
因為在這版發現很多時候版友比鏡頭價格都是只看「光圈」跟「焦段」這兩點就開始比價格
尤其是拿SONY E環鏡頭出來比的時候 (不過現在N家S鏡也是走高素質路線了,也是貴)
這裡要說的是,鏡頭不是只有「光圈」跟「焦段」吧
鏡頭還有散景表現,例如SONY GM鏡頭就專注於最美的散景表現
銳利度,同規格的鏡頭銳利度可以差十萬八千里,或是便宜鏡頭邊角銳度就下降很快之類
甚至是全焦段的銳利度,像是100-400 GM全焦段都利
鏡身材質用料...,某些鏡頭用料差還會掉屁股的都有
鍍膜對於鬼影、紫邊抑制的表現
或是對焦速度、對焦安靜程度...
機身緊湊程度,大小SIZE,重量分配...
太多可以偷料的,也太多可以加強的
相同「光圈」跟「焦段」的鏡頭,價差差到1~2萬也都不足為奇吧
如果你買鏡頭只看「光圈」跟「焦段」,那CANON的確最便宜沒錯...
但只看「光圈」跟「焦段」的比法,拿 24-105 L 比24-105 G 來說,就知道有多大問題了
不過有能力的玩家,還是會抓100%直出圖片來仔細審慎成像如何,以及到展示店實際把玩,了解鏡頭是否貴的有道理
但沒經驗可做比較,或是低預算的玩家,或許真的只能把錢花在焦段跟光圈上了
畢竟把錢花在散景、紫邊抑制、邊角銳度...等等比較沒那麼明顯
但若要把「光圈」跟「焦段」拿出來,就開始比價格,那恐怕眼界過於淺了
PennyFan13 wrote:
很多早期的Canikon鏡頭解像力根本跟不上現在的感光元件,年份又老,賣得便宜是理所當然...(恕刪)
認真說,以Canon 感光元件的能力,配那樣的解像力恰如其分。
低價低規,連APSC也給你偷一點尺寸獲得價格上的優勢。
就好像現在賣房子的偷雨遮偷公設一樣,
雖然被眾多人所不齒,但那就是目盲大眾所要的產品,
房子依舊能住,相機也一樣能拍,
但是當你回家放電腦檢視,發現怎麼拍都沒有人家高手拍得這麼清晰銳利時,
認真做功課找答案,才發現平價有平價必須付出的代價........
等你發現真相時,很可能因為對影像的追求,早已入了好幾隻所謂高階的L鏡頭。
這時候再滅門再回首,早已燈火闌珊,深入佳海。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類似體驗,
但畢竟每個人追求的方面不同,
大部分人也止於小白的程度就可以拍得很開心了.......
不能說這樣的偷步策略是錯,
只能說社會真的險惡,各種陷阱很多,很多事情真的是頭洗下去才明白,
事前發再多問題做再多功課,很可能也只是茫然....
這個就是每個人都避不開,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