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一<禮記>
開喪 佚名 清

喪
甲骨文從「桑」從數「口」,「桑」是聲符,于省吾認為口乃採桑所用之器,商代已有絲織品,故此字甲骨文是採桑之本字。李孝定則認為數口表示喧嘩嗷嘈之意。一說古代喪器講究以桑木制作,桑是辦理喪事的象徵,其從多口正象眾口號啕大哭之形(尹黎雲)。
按喪字的構形初義未有滿意的說法,金文從「桑」從「亡」從數「口」,因為「桑」形至金文已訛寫變形,故另加「亡」為聲符,而「亡」又有喪失、亡失之意,使「喪」字字義得以彰顯。金文或增「走」為意符。
金文表示喪失、滅亡,毛公鼎:「迺唯是喪我或(國)」,大盂鼎:「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古(故)喪𠂤(師)已(矣)」。又表示禍殃,禹鼎:「烏虖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又用作人名。
《說文》:「喪,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禮
從「示」,「豊」聲。「禮」是「豊」的後起分化字,表示祭神致福。「豊」和「豐」由於字形相近,在漢魏碑銘中有相混的情況,「禮」也有寫為從「豐」的例子。現代簡化字襲用了《說文》古文「禮」的寫法,寫作「礼」。這種字形在漢魏碑銘中也有使用。《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礼,古文禮。」徐灝注箋:「禮之言履,謂履而行之也。禮之名,起於事神。」如《儀禮.覲禮》:「禮日於南門外,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
「禮」又表示禮儀、禮節。如《論語.陽貨》:「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戰國策.趙策二》:「知慮不躁達於變,身行寬惠達於禮」
「禮」引申表示社會行為的規範、典章制度。如《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作動詞,表示禮遇、以禮待人。如《左傳.莊公十年》:「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國語.晉語》:「宣子召而禮之。」
「禮」還表示禮品、禮物。如《禮記.表禮》:「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孔穎達疏:「禮,謂贄幣也。」又指隆重的場合、典禮。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其他資訊有?
丰产巫术与祖先崇拜:红山文化出土女性塑像试探
https://mp.weixin.qq.com/s/X9gHFADpvk3o9dOiD2xtrQ?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fbclid=IwAR1fOgL189ZnoI98iz6U294EMke2-t_GeS7xyFzeQhI2gre1yeatgltKDkE
臺灣殯葬資訊網
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Detail.php?LevelNo=50
中華喪禮之源 ─ 儀禮士喪禮既夕禮儀節研究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he-origin-of-funeral-etiquette
增訂家禮大成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traditional-ritual-revision
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修訂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223
台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171?sloc=main
慎終追遠─圖說臺灣喪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21245
論語 中的喪祭與鬼神觀研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2076?sloc=main
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以閩南釋教系統為例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5668935
婚喪禮儀手冊、台灣民間祭祀禮儀(電子書)
https://www.nhclac.gov.tw/publication?uid=844&pid=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