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在2003年5月發表取代U3的小型機種,也就是這部VAIO PCG-U101,
SONY VAIO PCG-U101
盧小小的U101
當初的小型機U1及U3,採用全美達的CPU,效能上不如人意,
就這樣,小弟的小型機也就變成了U101(以下均稱暱稱小可)....前代小可U3變成了小弟第一部退役的VAIO....
儘管小可LCD滿天星,儘管它7吋的螢幕看來有那麼一點吃力,儘管鍵盤真的是只有小弟這種小手才打的順暢....
它還是這樣陪著小弟度過了五年多....
(話說回來,小弟九月初還跟U3的買主聊過天,U3還乖乖的運作中....)
直到最近,好久以前更換的T牌1.8吋50PIN IDE 40GB硬碟,已經有嚴重拖累小可的感覺,
本來這顆4200rpm的硬碟就是小可的最大問題,非常慢,搞到開機到能用要十分鐘這可是一種折磨哩....
(小弟的小可已經這樣了,MDBOY大說他的30GB HDD更慘,開機到能用15分鐘)
八月份MDBOY大大提供給小弟入手三送16GB SLC SSD的機會,加上小弟九月有返台的計畫,
小弟的小可升級計畫就這樣直接付諸實施了.
本來跟很多大哥級的VAIO友都已經認識很久,只差沒有真正打過照面,MDBOY大又是每次都熱心助人....
返台期間就跟他約好前去拜訪完成小弟U101的SSD換裝,(在此要感謝MDBOY大,他連飲料錢都沒讓我付,哈哈)
邊聊邊換裝總共花了大約一個小時左右,但三送那顆SSD因為外殼的原因比原本T牌的HDD稍厚,
咱家的小可換裝之後HDD那個角落就凸了一點點,裝上電池變成卡卡的,小弟也是不願見小可這樣卡卡的,
也沒有帶系統回去裝,心裡就想著回來之後要重新把SSD給處理一下,把這個不太爽的問題解決....
小弟手比較賤,還是要奉勸一下各位大大,對自己沒信心的最好別自己處理喔!!
以下有螺絲的部分都用紅圈圈起來,排線的部分都是藍圈,有圈的是要處理的....
並且,所有螺絲及配件都要收好,掉了一顆很是麻煩的!!
1.

電池取下後倒置,可以看到下方的八顆螺絲(銀色七顆固定主機,黑色一顆固定無線網卡用擋版),全部卸下來.
2.

無線網卡擋版取下後,有兩條排線要取下,一條應該是讀卡機模組接主機的排線,一條是無線網卡的排線.
無線網卡必須得拿下來(不要忘記網卡上有天線)
3.

後面的螺絲也要記得拆....
4.
擺回來正面拆鍵盤,卡筍在F1上方及INSERT上方,處理一下鍵盤就能翻起來.
5.

鍵盤下面有兩顆螺絲及兩條排線,一顆螺絲是RAM擋版用(換RAM只要拆到這即可),一顆螺絲是固定C蓋,
有保固貼紙貼住的重要螺絲,反正過保了,要換就是要拆的啦!!
排線兩條,一條是鍵盤的,一條是主機連接C蓋上的所有按鍵的排線,通通拆下來,C蓋就可以拿起來嚕.

可以看到正面根本找不到HDD,因為它藏在主機板下方,所以拆到這只能算拆了三分之一,
機器小,細節多,東西雜,後面還有得玩.
6.

上面鐵片是散熱片模組,一共五顆螺絲,最右上方的螺絲同時固定了LCD轉軸,全部都要卸下來
(MDBOY大訣竅:左下的螺絲在散熱版取下後再把螺絲鎖回去,因為那顆螺絲同時固定了PCMCIA卡用的鐵片
沒固定等等主機板拆下來那東西會掉下來)
7.

接下來是雜七雜八的螺絲,
(左上角LCD轉軸固定螺絲,中間上方及另一端兩顆風扇螺絲,中間及中下方固定主機板螺絲,及固定電源端口螺絲)
以及一堆排線,(左邊的是LCD用,右邊三四條有電源端子用,RJ45用,風扇用,還有一條不知啥用)
總之全部都要拆....
8.

然後把電源端子跟RJ45兩個東西取下來....風扇其實也可以拿了,不過小弟懶....
9.

接下來就可以拆LCD,上面整塊拿下來,LCD取下之後主機板也可以拿起來了,
主機板有後面的擋版跟左側的擋版固定住,小心點別太用力,擋版會破損,
小弟的這部應該會勾起某水貨商不好的回憶,因為換硬碟把擋版弄壞送日本修....
不過實際上只要稍微向外扳能讓左側的PCMCIA按鈕出來就OK了,後方的擋版左側的卡筍也可以很輕鬆解開.
10.

這顆就是小弟換上去的SSD,正面看起來是都沒差異,不過下面殼就被小弟給殺了,變成這樣>>>

11.

SSD裝回去的樣子,也不再有凸出來的問題啦!!!
然後,整個反向裝回去就可以了....
SSD裝好之後用GHOST回復成原本用的日文系統,卻搞了老半天都是找不到系統,
用RCD裝也不行,因為15.2GB跟原本的不一樣,Recovery不回去....
原本是想SSD只有15.2GB,原本的T牌HDD有分成20跟15GB,回復到較小的磁區有問題,
後來把硬碟分割表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處理一下,然後就能順利回復了....
這樣,我家的小可從開機到可使用從原本的十分鐘變成了兩分半,從不能用的機器又變成了可用的機器了....
它又可以多陪伴我好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