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VAIOS系列情有獨鍾,但實在無法釋懷SB系列1366x768的解析度。剛好這陣子正在美國度假放鬆中,於是不小心在網路上就下訂了這台美版的VAIO SA290X。


………………………………………………………………
規格如下:
型號:US-VPCSA290X-LBOM
儲存裝置:500GB (7200rpm) hard drive
CPUt:Intel® Core™ i5 2520M processor
作業系統:Genuine Windows® 7 Professional 64-bit
螢幕:13.3" LED backlit display (1600x900)
顯卡:AMD Radeon™ HD 6630M (1GB VRAM) hybrid graphics with Intel® Wireless Display technology
記憶體:4GB (4GB Fixed Onboard + 1 Open SDRAM Slot) DDR3-SDRAM-1333
光碟機:Blu-ray Disc™ player
未稅售價:$1,469.99
稅率約是8.25%,完稅後換算台幣約45.7張小朋友。

有興趣可以到SONY美國網站估價看看,硬體攻頂的話大約150張小朋!還有提供顆免費雷射刻字服務~。
US VAIO SA

………………………………………………………………
正常情況下,訂貨後約8~10天左右會寄到。但您若肯多花錢,結帳時會有提前出貨的選項,付的越多可以愈早到手。本來以為美規VAIO會在美國組裝,結果Fedex貨物追蹤清單擺明告訴你…MIC,含運輸費用價格竟然還比台灣划算,不愧是世界工廠。


天呀!這台VAIO跟我各飛了半個地球才相遇。明明台灣和大陸這麼近,要是台灣SONY也開放客製服務,不知道有多好。

………………………………………………………………
開箱的過程就免了,直接進入重點

銀色機身台灣版叫星燦銀,美版叫Platinum Silver(鉑金銀)。外觀和SB系列沒有甚麼差別,美版SB少了指紋辨識功能,SA則有。觸控板同樣也有支援「輕彈」、「點擊」和「捲動」觸控動作,實際操作起來的流暢度還是遠不如IPHONE。網路攝影機,從SB的30萬像素升級成131 萬像素,解析度升級成1280 x 1024。也多了Exmor技術,可以在暗處的依舊保有清晰的影像。


指紋辨識這功能,手上服役中的VAIO TZ上也有,除了開機登錄時不用敲鍵盤蠻方便之外,我似乎也沒用過它的其他功用…。


美規鍵盤打注音很不方便,等回台灣後再雷射加工注音符號上去。


藍光光碟機附帶DVD\CD燒錄是基本配備,若要升級藍光燒錄機,要再加價US $300,嗯…還是買多買幾顆外接硬碟來備份比較實際。不知道會不會像TZ一樣追加2.5吋硬碟改裝套件。


這一代的光碟機上已經沒有退片按鈕了,因為面板上的退片鍵不像以前的VAIO那樣,需要在視窗系統下由軟體驅動。

小細節組裝的密合度不佳,雖不影響使用,還是會令人懷念MIJ的細膩品質。

………………………………………………………………
SA系列和SB系列最大的差異在於系統晶片組,SA採用的是HM67晶片組,SB系列則是HM65晶片組。 本來是有想選配原廠256 SSD的版本。但礙在他是特殊產品,不確定是否是是標準SATA接頭,擔心日後若想要容量升級恐怕不方便,所以另行購入了這個玩具來伺候它…。

Micron M4 256GB SSD,內附的SATA轉USB傳輸線,實測後只有USB2.0的水準。


更換Micron M4 256GB SSD後傳輸速度測試...。402.64MB/s還是需要SATA 6Gb/s才餵得飽。左下角的是內建SD卡讀卡機測試,用TOSHIBA的16GB小白來餵。存取速度不再是雞肋,有一般USB2.0讀卡機的水準。
實測了一下開機速度,硬碟版從啟動電源到進入桌面登錄完成約1分7秒,SSD版只要30秒,小朋友出走是有代價的,這才是VAIO SA該有的速度呀!


替換前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一下硬碟版的資料傳輸速度~
中間上方的是原機7200rpm 500GB HD測試,水準一般。
左上是Micron M4 256GB SSD 接上隨附的轉接線插在USB3.0介面上的測試結果。
中下是換上WD My passport 2.5吋 1Tb外接硬碟插在USB3.0介面上測試。比起舊的USB2.0快一倍,備份資料可省下不少時間。SA只配有一個USB 3.0有些遺憾,若要兩顆外接硬碟對拷還是會受到限制。

題外話,WD My passport外接硬碟在連線下,若一陣子沒有讀取,硬碟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停止運轉,以達到省電的目的,手上舊的外接硬碟則只會癡癡的一直轉下去,這功能很實用!

………………………………………………………………
接著測試一下3D效能,全程以原生解析度1600x900來跑。
先來測試快打旋風4,特效全開倒底、全螢幕模式執行外,再分別以8x、4x、2x、No AA來跑。




結論是只要有開反鋸齒設定,不論8x、4x、2x,速度只剩29~30fps。關閉反鋸齒後則會到飆到58~60的極限,一路暢快到底。
………………………………………………………………
再加測一次解析度1366x768,特效為預設值,8x AA,方便和SB的AMD Radeon™ 6470M (512MB VRAM)做比較。

SA 的HD 6630M (1GB VRAM),效能確實好上一級。總覺得SONY應該把SB的顯卡也換成HD 6630M (1GB VRAM),不然太對不起SB的1366x768這塊面版了。
………………………………………………………………
再測測惡靈古堡5
Direct 10模式下,同樣特效全開倒底、全螢幕模式執行外,再分別以8x、4x、2x、No AA來跑。



結果比快打旋風4流暢多了。8xAA、4xAA、2xAA都有30fps的水準,No AA下則有33.6Fps的水準,都可以流暢執行遊戲。(圖總抓不下來,只抓到一張)
但有個附帶的缺點,隨著遊戲場景的複雜程度不斷改變,玩遊戲時可以聽到飛機起降般的尖銳風扇聲。用軟體監測CPU與顯卡溫度會飆到80度上下,手摸後方出風口可以明顯感受到吹風機的熱度!

AMD Radeon™ HD 6630M已是中高階顯示晶片,但對1600x900的高解析度老實說還是略顯吃力。這也不能怪SONY不努力,以目前的科技,屈服在耗電與散熱的考量下,此題無解!更何況是13吋的薄型機身。要不學新Z系列開外掛,要不就等下一代更快更省電的晶片問世了。
…………………………………………………………………

1600x900的視野與細緻度遠勝1366x768,可供工作的桌面區域更大了,編修照片檔時也更得心應手,可惜沒有1920x1080 FULL HD可選,不然更完美。

…………………………………………………………………

從VAIO的TX 、TZ一直給我輕巧、穩定的使用經驗,速度雖慢了點,但從不曾當機過,更別說見到恐怖難解的藍白畫面了。目前市面上高解析度13吋筆電,重量、效能、續航力的考量,VAIO SA根本沒有競爭對手。個人又認為新Z系列設計太過極端,無法接受。入手這台SA雖是大陸製的,希望也能保有SONY過去給我的良好使用經驗。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

請問一下幾個問題:

1:自行更換SSD之後,直接用自行備份的還原光碟安裝就可以嗎?有沒有什麼問題嗎?

2:風扇跟SB一樣大聲嗎?
.....
cjianku wrote: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請問...(恕刪)


請先燒出隨機還原光碟,再更換新硬碟,從新安裝即可!!

聲音部份,請參考以下 <=此為全速轉!!


感謝smart-1507大分享,好機一台 加分ing
恭喜大大買了台好筆電 我等不急SA系列
就已經敗了一台SB27給老婆用

不知道SA系列風扇是不是跟SB系列一樣狀況?

smart-1507 wrote:
這一代的光碟機上已經沒有退片按鈕了,因為面板上的退片鍵不像以前的VAIO那樣,需要在視窗系統下由軟體驅動...(恕刪)


鍵盤左上方的光碟機退片按鈕
以前VAIO只能在Windows系統下使用嗎?
完全沒有注意到 又多學了東西 哈哈

smart-1507 wrote:
SA系列和SB系列最大的差異在於系統晶片組,SA採用的是HM67晶片組,擁有SATA 6Gb/s介面。SB系列的HM65晶片組則只有SATA 3Gb/s介面。當然不論SATA 6Gb/s或是3Gb/s介面,配備傳統硬碟的情況下都可以滿足硬碟的傳輸效能極限...(恕刪)


不知道大大怎麼認為 HM65 只能跑 SATA2 3Gb/s?
SB27 的 HM65 就是有 SATA3 6Gb/s 介面
幫老婆改裝 Intel 510 SSD 250GB 就是跑 SATA3 6Gb/s
請問大大這13.3" LED backlit display (1600x900)的 螢幕顏色飽和度與亮度是否有跟Z系列一樣好,還是與原本的SB系列演色性一樣,只是解析度增加而已,已經放棄Z2系列了(只能說產品規劃主席的頭腦與一般消費者不同),想考慮買SA系列。 若能提供意見,萬分感謝

cjianku wrote: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

...(恕刪)

我是用Micron付的軟體作硬碟對拷的...。
而我沒有SB所以不能比較,風扇在中高轉速下確實聲音尖銳了點。

Ryomitomo wrote:
恭喜大大買了台好筆電...(恕刪)

查了一下 HM65 也有SATA 6GB/s,是我搞錯了。文中已訂正~

cc_chian wrote:
請問大大這13.3"...(恕刪)

演色性目測看來還OK,只是面板可視角度表現比不上日製的Z系列,連我的老TZ都比SA強多了。

smart-1507 wrote:
我是用Micron付...(恕刪)


如果老tz 螢幕表現都比 sa 強的話,看來想要好點螢幕只能上看z2了,感覺以前tz tt z 螢幕表現都很漂亮.

感謝樓主分享 一般我記的美規機特規機都會在美國組裝 小弟手中就有fw z590 tt290 都是made in usa
13.3吋解析度有1600x900這才是以後的標準配備啊!
對Sony又重新燃起希望(不過價格)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cjianku wrote: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請問...(恕刪)


我的S136FW...直接GHOST~就搞定了~哈哈~
增重中..... (目前59-->68-->72) 體脂目前16.8% !!
請問這台外接電視播放full HD的影片效果如何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