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用手機解析度和筆電解析度對比,這點不完全恰當,因為不是所有尺寸的筆電都可如此比較。
這中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手機尺寸、重量屬於手持裝置,螢幕和眼睛的距離可以拉得很短,所以可以看得較清楚,不是所有尺寸的筆電都可以這樣使用。像Vaio P、OQO、...等定位於手持裝置的筆電,才能利用螢幕-眼睛距離縮短的優勢,所以Sony 將Vaio P 弄成高解析度+600g 就有這方面的考量。
2.
行動力、性能均衡的定位有其市場需求。
例如以某些軟體顧問來說,因為時常到客戶處工作,他們需要輕便的筆電,這些工作又需要使用Vmware 等虛擬機器軟體,運行客戶使用的開發環境(作業系統+開發工具) ,恰好這種應用需要很多的CPU運算能力、記憶體空間及高性能的硬碟。理工各行業因不同原因,有高性能+便攜筆電需求的使用者有相當數量,而低效能,如Atom 核心的輕薄筆電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3.
以消費者的想法,在售價能負擔的範圍內,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下,當然希望電腦性能愈高愈好。舉例來說,Vaio Z 在日本有訂製機,消費者可選擇性能更強的CPU 及雙SSD 磁碟陣列。而會有此選項,就是Sony判斷有利可圖,可見又要輕薄又有高性能需求的消費族群確實存在。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