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IO TT 新機種釋出! 供SU2300選配, 17小時續航力!

eggstheticism wrote:
這位同學 我想你可能...(恕刪)


我突然覺得在m01發文好累.. 貼個情報要被誤會半天



這裡不比以前

以前發燒友 很多

現在自己以為很懂的更多了

~~~~~~~~~~~~~~~~~~~~~~~~~~~~~~~~~~~~~

如果TT可以雙硬碟模式就更讚了

1.8的SSD SLC當主硬碟

光碟機 可以快拆 變成2.5的硬碟盒

或是光碟機可以改裝電池

這樣的話 24小時 全日使用的目標就更近了

先撤飛彈 再來談經濟合作
哎呀
害我還期待的勒
又是不換外殼 只換內容.....
白等了我
eggstheticism wrote:
http://www...(恕刪)


就你文章裡面所指,SU9400非CULV,那之前宏碁(3810TG),華碩(UX30)推出的筆電所搭載的SU9400不就是CULV嗎?我認為ULV跟CULV本質是一樣的東西,只是INTEL行銷手法吧。

我覺得這篇新聞主要賣點在於SU2300都是搭載在較低階的機種,以往以SONY作風,TT這種等級的機種通常配備不會太差。由此新聞可說明SONY的筆電已經越來越朝向平民化了,也就是一般人不會在高攀不起(雖然規格差一點
,但是設計時尚漂亮),從SR53賣32XXX就能感覺出來(以往最便宜都要接近四萬)。



ULV 跟 CULV 成本差很多, CULV 基本上是 cost down 的東西
eggstheticism wrote:
這位同學 我想你可能要先搞清楚CULV是什麼..

我突然覺得在m01發文好累.. 貼個情報要被誤會半天


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

3C小辭典 :何謂CULV筆電
CULV全名為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意為消費型的超低電壓筆電,從字面上可了解特色在於功耗低,所以較省電,由於早期ULV(Ultra Low Voltage,超低電壓)平台採用高階處理器、功耗低,多應用在可長時間待機的商務型筆電,但價格高昂,而CULV改採中低階處理器,訴求平價的消費。
目前Intel開放CULV筆電採用4款處理器,從低階到高階分別為Celeron M ULV 723、Pentium SU2700、Centrino Core 2 Solo SU3500和Centrino Core 2 Duo SU9400,由於採取將處理器焊嵌在主機板的架構,少了連接空間,故能夠設計出較薄的機身。

T 系列 ==> 標準版本 ==>MAX耗電量在35W左右
P 系列 ==> 效能版本 ==>MAX耗電量在25W左右(擁有3-6MB的L2)
SP系列 ==> 低功耗效能版 ==>MAX耗電量在25W左右(擁有6MB的L2)
L 系列 ==> 低耗電版 ==>MAX耗電量在17W左右(擁有4MB的L2)
SL系列 ==> 較低耗電版 ==>MAX耗電量在17W左右(擁有6MB的L2)
U 系列 ==> 特低耗電版 ==>MAX耗電量在10W左右(擁有2MB的L2)
SU系列 ==> 超低耗電版 ==>MAX耗電量在10W左右(擁有3MB的L2)

筆者大致上解說了何謂 CULV;意指他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處理器名稱;就例如"Centrino",是一種融合了可無線上網的技術,機器必須採用特殊型號的CPU、主機板晶片組和Wi-Fi網卡,合起來可以提供較長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無線上網能力。

有人或許拙於表達,但是, 態度是很重要的;引經據典更是要面面俱到。
人,很難不出差錯,知錯卻大於譏嘲。
網路禮貌是重要的!


TAZ0619 wrote:
ULV 跟 CULV...(恕刪)


可我認為對消費者是一樣的東西,拿SU9400來講,以前搭載在SONY跟現在搭載在Acer Asus效能都是一樣的,
至於cost down 我認為那是廠商的區隔,廠商可能拿到更便宜的SU9400。雖然多一個"C"字,處理器本質還是沒改變(不論生產面的話),但SONY發布使用CULV感覺有宣示性作用,就是代表以往高階機種將走入平民化,消費者想要買到此機種不再高攀不起了,因此TT會更具競爭力,講經濟術語的話:就是要搶走更多的消費者剩餘。
禮貌很重要,我很贊同,
更要虛心受教,
danirloy說的很理性,夠深刻,我支持。

FAN CHU-YU
danieloy wrote:
CULV:Consu...(恕刪)


我還是覺得CULV算是一種行銷的詞彙,因為這種技術以前就有再發展了,只是以往都是搭載像SONY TT TZ G這種高階機種。直到小筆電的竄起~~INTEL見ATOM賣太好,情況不對,因此希望藉這種超低功耗且效能不會太差的平臺來壓低ATOM快速成長造成長期利潤下滑現象,因此可能以往INTEL賣得很貴,但為了挽救利潤而降低成本或是降價(東西不變),因此類似打名號之類的手法,來吸引大家注意,讓大眾知道,此款平台不只待機久且效能比ATOM好很多。

用一句話形容: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eggstheticism wrote:
不是.... 你可以查一下CULV是什麼
消費級產品

就小弟我的認知,CULV是Intel為了在金融海嘯時期做媒體行銷所創出來的名詞,若你上台灣intel網站裡都查詢筆電處理器規格,CULV是查不到任何資料的,而筆電廠商也都一律強調ULV,非CULV。

eggstheticism wrote:
好像很多人還是不懂ULV跟CULV差別 你可以去google一下

之前參加Intel的活動,小弟我跟Intel亞洲區行銷經理Joseph請教了一下,CULV跟過去ULV其實是同個概念,只是Intel將ULV的產品線將range擴大 (目前有5種等級的ULV處理器,Celeron ULV,Pentium ULV (當中又有分單核如SU2700跟雙核如SU4100),Core 2 Solo ULV (如SU3500),Core 2 Duo ULV (如SU9400),所以創出CULV此名詞方便對外媒體溝通

eggstheticism wrote:
這款TT有搭SU2300 這才是CULV
SU94,96都不是CULV

SU2300你在Intel網站查也查不到你所謂的"這才是CULV"的分級

eggstheticism wrote:
而且上面我已經提了 國外(英文)網站都特別報導 TT重新搭配"CULV"上陣
如果以前就是CULV 現在再報一次做什麼

該說國外網站大驚小怪,還是Intel的媒體行銷手法成功,日本VAIO自從T開始(T30B),就同步推出低階跟高階的ULV處理器標準機,TX50B (Celeron ULV),TX90 (Pentium ULV),到後來TZ,也都有出現過低階跟高階的ULV處理器,只是可能當時Intel覺得沒必要去跟媒體宣傳ULV處理器的特色,更不用說想出一個CULV的名稱來溝通


eggstheticism wrote:
我突然覺得在m01發文好累.. 貼個情報要被誤會半天

你情報內的CULV字眼被你強調是前所未有公認規格,引用國外媒體不如直接引用Intel官方網站來的有力,問題是有嗎?若今天是說"台灣公司貨TT首見Intel Celeron® Processor SU2300 1.20 GHz 處理器",那的確是個新聞,要不然網友都回了,日本TT標準機早就已經搭SU2300了,一季過了當然就是舊聞了,更何況搭配便宜的Celeron低電壓處理器的T系列這組合法日本一直都有啊。我覺得大家是好心提醒你啦。
恕不回覆PM訊息,公開回答問題可以讓需要的人都有看見或是搜尋的到的機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