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GO wrote:
TX是經不起重壓的機器,
光是放在公司貨附送的背包中軟軟的夾層中是不夠的,
只要包包裡有放其他的東西,都有可能讓機身受到壓迫。
若你的NB經常處於被壓迫的狀況,比如說和書本雜物一起放在背包中等等,
一定要買個好的硬殼包來保護它。
若嫌一堆包麻煩,那還是買比較耐壓的NB(ex. Panasonic),不要買TX比較好。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重點是當初購買的時候,燦坤有沒有清楚的告知,Sony TX比一般大多數的 NB 都要脆弱,不能夠只是使用公司附的包包,而且也完全不能擠壓到,否則一旦螢幕破掉,消費者就要自己負責。
如果當初沒有明確的告知,那就是燦坤的不對。但是,有任何店家或是業務會這麼"誠實"嗎,要是這麼誠實的話,消費者還會不會願意花可能 1.5 ~ 2 倍的價格,買一台出門要坦克車保護的玻璃機?
買TX本來就是為了輕薄、攜帶方便,結果原來有這麼多限制條件,就像樓上幾位提到的,TX的輕薄還有意義嗎!?
另外,記得當初 iPod nano 推出的時候,也是有好幾起螢幕爆裂的問題,而且就算那些爆裂和人為有關,並且 Apple 會提醒消費者更注意保護 (因為 iPod nano 太薄,通常店家都會提醒),但是最後 Apple 還不是被修理的很慘,因為這還是和設計有關係。製造商還是有責任!

TX系列剛出來小弟也是被那輕薄的上蓋所吸引,
但發現只要用手在LCD上蓋稍微施力,LCD上立刻出現波紋,
這點讓小弟對TX系列的耐用與否產生質疑......
記得那時候有位大大貼了篇介紹的文章,
有幾位網友和我一樣針對上蓋的問題提出質疑,
不過都沒得到什麼回應,於是就不了了之了......

我想這跟燦坤應該無關啦,產品品質應該是製造商自己把關,
Sony不可能提醒消費者要注意輕薄上蓋的問題,
否則恐怕會大大影響產品的銷售吧!?
我覺得Sony或新宇要說LCD的損壞是人為因素的話,
至少應該找出LCD或上蓋遭受外力不當施力或破壞的證據,
(如撞擊的痕跡或內部構件的變形......等)
這樣我想樓主也會心服口服的!!!
我不認為廠商會在一開始就主動告知消費者他們的機器有什麼缺點。
通常都只會強調其優點如何如何,其他避重就輕。
TX的電視廣告只會告訴你它有多麼輕薄,並不會拿個重物壓在上面展示它有多耐壓;
Acer小狗機的廣告只會告訴你它輕巧到連小狗都叼得動,但沒讓小狗亂甩亂玩看它有多耐摔。
就連號稱耐壓100KG的Panasonic筆電,
也不會主動告知消費者耐壓的只有上蓋部份,而左右側邊零件與底板皆不堪一擊。
iPod nano的例子不能拿來在這個case中比較,
nano剛開始銷售時也不知道會有螢幕破裂的問題發生,
而是過一陣子之後才發現(而且是全球都有),Apple才提供免費維修的補償,
在後續的銷售上,鑑於這種案例多到上電視了,當然會多少提醒一下。
當初S系列也有類似的問題(沒有外傷但LCD出現光斑),一開始SONY也是打死不認帳,
而當愈來愈多人反應同樣問題之後,SONY才轉變態度,很乾脆地直接換面板。
反觀SONY TX發售至今也快半年了,LCD問題至目前為止還沒鬧上各大媒體,
對官方而言當然是以『少數個案』的方式對待。
所以產品有瑕疵必須靠消費者主動出擊,集合大眾的力量讓官方正視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得到應有的補償。
一拆之下,嚇了一大跳,他的液晶面板只有我們一般常用的(14吋以上)面板一半的厚度。
一般除了12吋有少部分使用0.5或0.4mm的玻璃,大家都用0.6mm的玻璃,CF加TFT 1.2mm,這台竟然用0.3mm的玻璃,真是太敢了....


一般背光模組的導光板起碼也有2mm以上的厚度,他的LED背光模組,導光板也是超薄的。
一般面板都會有一個鐵框用來固定跟保護面版與背光模組,但是這台為了省厚度,面板是用tape貼附固定的。
反正整個模組設計,就只為了一個"薄"字...
雖然他用上了整塊碳纖當上蓋,不過大家還是要小心點,大家可以想想,面板就只有薄薄的0.6mm厚度啊,家中小孩用力一戳,可能就


買了這台的大大們,小心呵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