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讓人提不起掏出94,800的衝動~令人失望的Z217!!!

為了輕簿的設計
所有東西都鎖死了
都不能換
應該還是有不會換東西的人買吧
有錢人還是很多的

freedomchou wrote:
其實蛋蛋說的是~大家...(恕刪)

小弟本來也是很期待的..

需不需要光碟機我想是見仁見智 , 但是有這東西以備不時之需是方便許多..

出門在外 , 只要帶一台機器就有完整的功能 , 然後又能保持輕便 , 這樣才是頂尖的設計..
就像原本的Z1系列一樣 , 1.4KG ALL IN ONE..

若以銷售量論 , 難道Z115 , Z135這類無光碟機的機種賣的比Z116~Z136 , Z117~Z138 ALL IN ONE機種好?

看起來好像也沒有 , 不曉得SONY的想法是?

10萬貴嗎?是不便宜 , 但是也不是買不起 , 會不會買帳絕對不會是錢的問題..

當初Z1系列推出就沒看到這樣的批評聲浪 , 而是一片讚嘆聲 , 這樣好像才是頂尖機種該有的評價..

外接分離式底座 , 真的遜掉了..
在家真的要用到分離式底座?

隨便組一台桌機大概不用三萬效能就已經把它打趴在地了吧..(藍光?現在藍光燒錄機三千多就有了 , 沒那麼高貴)

做分離式機種真的是.....帶出門沒帶分離式底座輕沒錯 , 但是沒100%功能 , 帶回家....通常家裡也已經有桌機了 , 感覺用這個外接也多此一舉..

唉..
basic的生活日記 https://basiclife.tw/
basic wrote:
一片讚嘆聲...(恕刪)


是呀,這次Z217缺的就是這種...讚嘆聲!!


算了算了,不想再討論Z217的事情了啦~

要不是因為他是VAIO,我也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在這個話題上,實在是因為...


太失望了~!!!!
(爛透了...)
講到VAIO令人不太安心的結構問題,我再推一下P牌的Let's Note...

這裡有號稱『外太空市佔率百分百』的TinkPad跟『新幹線中能見度最高』的Let's Note兩個在比『粗勇』,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頂上対決:ThinkPad X220 vs Let's note S10
我倒覺得sony的態度很明顯
z217本就不是為熟悉硬體 又有時間diy的阿宅設計的
會花95k買nb的人只要有妥善的維修保固
保持工作順暢就好了

硬體本來就永遠追不完
時間到了直接換新款就好了
還自己花時間diy? (除非是有興趣)
現在x60給你換led ssd , ram加滿 so what
那些有錢人直接買x220就好了
本討論串的聲音$尼的人是聽不進去地

說實在我也覺得那些高層人士用的筆電 哪需要多好
還不就是上網 或打word
獨立顯卡?那些人哪需要
dock?秘書背就好了
常看到的是阿宅工程師對硬體如數家珍
自己的工作機改的並邦叫
卻完全比不上老闆的新機
寶劍贈狗熊
真是人間憾事

icdee wrote:
我倒覺得sony的態...(恕刪)


說的很好

今天帶了8萬銀兩去看了SA28金棕色,打算要買

看到組裝品質跟SB一模一樣,pad左右鍵間細不鈞,螢幕有點搖晃,感覺有點鬆散,一樣有風聲,

最重要的是,金棕色幾何圖形沒有我想像中的好看,不過鍵盤旁邊的VAIO是立體的,不是像SB印刷,感覺不錯,

總之78800我縮手了,

老闆也建議我買z217,畢竟只差16000,再笨也要選日本原裝,

已經付3000訂金嚕,排在我前面的已經有5台(有看到單子紀錄),

相信會買Z217的人,家中已經有很好用的電腦,

就像我房間用F系列的F136筆電,所以回到家要打電玩就直接用F系列了,

在外面又不可能打電玩,有沒有獨立顯卡實在沒差

唯一比較討厭的是,擴充用的顯卡藍光變成多餘的(外出不會用,在家也不會拿出來用),

如果可以選擇不買擴充座就更好了,

另外問了一下,Z217專用的底盤電池,小姐說4800,比想像中便宜,

確定Z217 7/22到貨

以上是今天去逛SONY心得,

報告完畢.



.....

cjianku wrote:
說的很好今天帶了8萬...(恕刪)


台版的定價目前還算的便宜的
去UK試算了一下沒dock 就要100K了(同規格)
sony不是直接登記就好了嗎?會幫你保留兩天...
7/22??? 要等那麼久喔...


JamesX wrote:
台版的定價目前還算的...(恕刪)


SA 7/1上市
Z217 7/22上市

因為大家都是付訂金,加上進貨不多,只留電話當然可以,但是貨要先給付訂金的客戶.
.....

cjianku wrote:
SA 7/1上市Z...(恕刪)


http://www.sony.ch/lang/de/product/vn-z-series

這邊賣好貴,台灣好像相對便宜很多,94800其實不貴.
.....

kao01 wrote:
又被點名了也不是說什...(恕刪)


Kao爸說的好啊

很多產品,是很多工程師的成果

重量要輕,電池就必須減少容量(增加密度也只是減少體積而已,對於重量沒有幫助)

性能要好,低功率版可能不夠用
Sandy bridge的thermal可是不好解的
一般使用下是不會燙的,但是在所有核心都在工作的情況下(50%負載以上)
Sandy小姐也是很熱情的
如果散熱孔開大,開多,EMI有可能不會過(機率很高)

Sandy小姐在工作的時候,吃電的幅度是很大的(拜Intel所賜,VID省電)
Sandy的功率,可以由10W到35W之間變換(看程式在CPU裡的工作量與執行時間而定)
這對EE而言,真的是很辛苦,要cost down,又要顧品質,還要顧到sandy小姐的感受(小姐在要電流的時候,可是不留情地抽啊)

ME的努力,又會被上頭打槍(外觀幾乎是上頭決定,ME也只是給建議)

EE也只能在ME所要求的限制裡完成電路與選料(限制高度的地方太多,想做好也是很難啊)
這世界上是有又輕、又薄、又耐用的材料可以用,但是那也是很貴啊(直接反映成本給消費者 ?)

CPU全功率的時候,有可能還要對電池充電,變壓器的輸出功率可不能省(貴啊)

電池為了省體積,用鋰聚合物電池,好處是可以薄型化,缺點是貴
.
.
.
.
.
.
.
.
再加上,SONY一向不愛用台灣的IC,價錢也掉不下來啊。
.
.
.
.
.
如果,各位,有機會,或是願意去做產品工程師
可能就會知道,做產品有多辛苦了,HTC的工程師都做到半夜2~3點
東西還是被嫌,HTC可是有上千位的軟體工程師啊
蘋果也是有好幾位啊,
想必各位是因為愛這些品牌,所以才會在意,才會罵
也請各位,手下留情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