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其實MIJ也會用MIC的零件, 只是組裝的生產線在日本而已. 所以品質上並不見得一定有那麼大的差別. 不過當然很多人一直相信原廠MIJ的品管及用料比較實在. 這個很難說. 各種說法都有他的道理. 不過MIJ也不見得就不會有問題. TX的前身TR系列從來都是MIJ的. 但是TR也有TR1機身會破裂, TR3前DC不耐用等等的問題. 另外SRX7有面版會自己躺平的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後來VAIO都有更改後幫用戶換新料件. 如果TX這個問題也是原來料件的強度不夠, 可能日後也是會這樣子處理.
這樣子說好了. VAIO的機器喜歡創新. 所以常會用自己全新設計出來的東西放在機器上. 相較於一些採用成熟技術的機器來說. 這樣子的設計風險會比較大一些. 日子久了, 前代機有些問題慢慢就會浮現出來. 所以後代機才能針對這些問題來改進. 好比之前S4X有過熱的問題. 就要在後代用大風扇及新的散熱模組來解決. 這是沒法子的事情. 想要用創新機種還是成熟機種. 那就要看消費者的考量了. 以這個角度來說, MIC的VAIO機種, 因為都是成熟且穩定的技術, 反而出現設計上問題的機會要小得多.
日系中還是有堅持在日本製造的. 松下及富士通都是全系列都在日本生產. 這些都是日本大廠. 但是這些電腦通常都不會在台灣賣. 這主要是因為台灣等亞洲國家市場對於日本機種的設計理念和成本價格並不是很能接受. 而日本講求售後服務. 但是要建立一個服務體系是要很多錢的. 進來也不會賺錢. VAIO以前全日製時, 也是沒有進台灣. 都只有水貨. 等進了這些市場後, 就開始找人代工了. 而2004年就是這個分水嶺. 當第一款華碩的VAIO出來時, Type K的震憾....那真是. 我又離題了....
用了兩年半..一點問題都沒有...
除了觸控版兩旁的地方(就是打字手晚會碰到的地方)
調漆調調的嚴重得一個不行...看了就像是用了10多年的NB一樣...
(後來發現v505的使用者都有一樣的問題存在)
想去買快上蓋來換..台灣sony跟我報3000..還不含工資...工資1800..還真貴.(我沒帶nb去.他以為我的是公司貨)...sony真的是搶人...
有一天.無意間在日本y拍看到有人在賣那片外殼...所幸把他標回來..加運費只花了NT1500左右...
DIY自己換殼...現在nb跟新得一樣了...
不過在換殼的過程發現..v505除了CPU.硬碟等零件外..
所有東西都是日本製的..每樣小零件都有打上made in Janan...
連風扇都是TOSHIBA日製的...
看樣子日本製的東西還是有瑕疵...看了那片或調漆的外殼就知道了。..
星期五晚上馬上就拿去換殼
說一小時就可以用好
不過我晚上有事
所以星期六下午才把我的tx26拿回來
當場開機沒問題我就帶回家了..
那知星期一的時候..
一開機打字..竟然鍵盤不能用
全部鍵盤失靈..一個字也不能打
一整天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晚上再拿去維修
修完之後問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sony人說"是因為在換殼的時候,鍵盤線路彈出來,沒接上.."(講了一堆)
"那是不是你們維修人員的不小心"
"不是的,是因為..."(又講了一堆)
"那是sony品質不好囉?"
"也不是啦...."
"那是不是你們維修員的問題"
"是..."(心虛)
"那麻煩你們下次小心一點好不好,我大老遠三番兩次來這裡很麻煩的"
維修完畢也不仔細檢測..這最一般最基本的動作吧
還要找藉口推卸責任
是不是換太多的殼
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