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到手 HDD組件改造完畢 年三十前WWAN加裝完畢 敬請期待
用的2.5的SSD 準備回家修改成DMA6 現在局限於UDMA5 只有100M/S


打造完美TZ持續更新篇

WINXP環境測試 代表真實性能 不是WINPE下的 WINPE下是假的曲線很漂亮但是實際性能很差的
digitalfox wrote:
TZ到手 HDD組件...(恕刪)


請問版主這顆SSD在比較多程式同時執行多工的使用情況下用起來會不會卡卡的
應該是MLC顆粒的對吧~~

整個用起來有快很多嗎?
TZ不是都只能用1.8"的HDD嗎?
可以換2.5的嗎
是MLC的 用起來不卡 應該是內置128M緩存的原因吧

SONY有原廠的支援2.5HDD的組件的 只不過要拆掉光碟機 光碟機對我來說千年不用的
現在的機器瓶頸就在HDD上 特別是1.8的HDD 所以我認為把光碟機替換為2.5的HDD是讓機器性能提升的最佳方案 比加記憶體升級CPU效果要好很多
現在的電腦技術升級最慢的就是HDD和電池了
題外話:最近有很多兄弟抱怨SONY的LCD會損壞 我個人認為SONY為了減低重量降低了A殼硬度是主因 但是還有就是使用中的不愛惜也應該有一定關係吧 比如放在桌上好好的離開一下回來後就發現LCD破裂了 很明顯決不會是地球的引力所造成的 應該是其他人不注意按壓導致的吧 雖然主要是SONY的原因 可是使用中愛惜一點不是也可以避免的嗎?我買TX,TZ之前我就知道了LCD很容易破碎 所以我購買了記憶海綿的內膽包加上雙肩外包的保護,跑了很多地方,也經常擠上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地鐵,積壓強度應該很大了但是還是沒有破裂。既然我們喜歡SONY的輕薄機器就應該想法設法去愛惜它保護它而不是一味的出了事情後去單方面的責怪SONY
我說上面的話也許很多人很反感,我只是描述了自己的看法,既然為了輕薄選擇了SONY,就應該正視它的缺陷,在使用過程中想辦法去保護它不受損,如果想買堅固的機器還是不要購買SONY了 重量和堅固是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魚和熊掌永遠不可以兼得的 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做取捨吧
既然這樣的話, 那你可以建議sony 在開發過程中可以不用作壓力測試了,
反正買的人就是要認清 sony很漂亮 要多寶貝...重量和堅固不可調和?!
那panasonic 的let's note 系列該怎麼說? 或是說sony 出各g系列 強調很堅固又很輕 是在自打嘴巴...
NB 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寶貝的...



digitalfox wrote:
是MLC的 用起來不..既然我們喜歡SONY的輕薄機器就應該想法設法去愛惜它保護它而不是一味的出了事情後去單方面的責怪SONY
我說上面的話也許很多人很反感,我只是描述了自己的看法,既然為了輕薄選擇了SONY,就應該正視它的缺陷,在使用過程中想辦法去保護它不受損,如果想買堅固的機器還是不要購買SONY了 重量和堅固是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魚和熊掌永遠不可以兼得的 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做取捨吧
.(恕刪)
let's note 系列
是很輕 但是不薄所以堅固 SONY太薄了 特別是TX

呵呵 我不是要說啥 只是建議大家愛惜一點

上面的都是焦急等待WWAN元件無聊的時候說的 不是主題 據說下午我的WWAN元件就到了 加裝天線應該是最困難的部分,畢竟不是原廠的因為買不到
完成後我上圖吧
WWAN改造完畢 累人啊 要感謝Echostyle兄弟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週末休息的時候我會詳細發帖的
因為沒有OFFICE 暫時用簡體 明天換成繁體

哦 忘記一個好消息 我春節長假在家的時候沒事修改BIOS玩 發現把TZ修改為ACHI的純SATA模式 硬碟性能可以進一步的提升 因為不同的機型也許不一樣 我就不放出來了 如果大家有興趣 我可以貼出修改過程以及為啥要這樣修改詳細解釋 不過因為軟體原因發了也被刪帖的 軟體我不放出了 大家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修改ACHI只對機器本身帶2.5寸SATA的HDD已經改造2.5寸SATA HDD的機器有效 用原帶的ZIF介面的1.8寸HDD原來就是PATA的 無效的
請問哪個選項可修改ACHI 我的是SZ77 BIOS理面似乎沒那個選項,看系統裝置管理員似乎也沒開。問客服客服說沒打開。該不會出場灌至系統片時忘了開, 結果全部都沒開
SONY不設置AHCI是為了高度相容性 BIOS內肯定沒有選項啊 我上面說了啊 我自己修改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