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看了一下這討論發現應該不是產品好不好而是品牌給人印象有問題變成車子不錯! 品牌卻跟不上認同技術水平的其實就直上其它歐洲車了!!一直認為它應該是一般國產水準的根本不在乎技術水平,只認為國產的那麼貴 如何如何....不上不下的 最容易死!偏偏又有個森林人 ,低價搶這塊不上不下的市場很難有好看的銷售數字啊!!
gunslingerh wrote:橫向空間真的比較小,...(恕刪) 就設計上來說,福特的工程設計是為了讓乘員隨時可以方便就手去改變椅背調整傾角。為了手搖曳臂的人體工學,限縮了後座椅墊的寬度而變窄,加上車門板厚度極厚,分別吃掉了乘客後座寬度利用率。這有別於日系車掏薄門板,加大椅墊面積的方式。不過,Kuga II工程師這設計的美意,算是敗在台灣版掛貨車格式的限制上,無用武之地。一來,車價並未反映出領貨車牌對車價能下壓的優勢。二來,加裝貨車用鐵桿,後椅背部台灣版增設兩個塑膠塊,頂住後椅背,導致椅背無傾倒角度的功能,椅背變得很直,這應該是六和自己都沒注意到的,而後椅墊原本老外工程師所設計的人體工學所吃掉後椅墊寬度來增設手搖臂拉桿,就廢掉了,行進中已無法去讓後座乘客享用這個功能。
j251413 wrote:相信您很注重科學的實...(恕刪) 照你這樣說,本田,納智捷他們的suv是不是都該解釋一下一小客貨車跟休旅車有什麼差別.不用一直來攻擊KUGA拉不要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全部國產suv都攤開來車廠都要解釋清楚.你不覺得你很幼稚嗎?!
tekken_myav wrote:所以後座確定不能夠調...(恕刪) 就得買車後再把後座上方的鐵桿先拉掉,並請技師將後座頂住的塑膠件拆掉,就能使用椅背在行進間的調整功能,跟副駕座的方式類似,極為便利,坐著時伸手去拉臀部下椅墊旁的手搖臂便能控制傾角。我只有週六在台中高鐵站附近看車展,蠻鳥得,賓士福特都沒參展,不甘願,只好又帶家人和朋友殺到上立文心去看實車。後坐利用率及機能,確實不如CX-5,為亞太版本的車頭。導入的版本應該主要是從左岸來。目前首批新車,頭燈、擋風玻璃都是進口歐洲件,上市半年後,玻璃應該會改用台玻的吧!車門內也都如Focus III附有大型制震墊,但缺少福特特有的門崁戶定這一整道隔水隔音條。整台車格不大,但頗精緻。唯一可惜處應該就是領貨車牌和設計上的後廂配置問題,導致實用性打了折扣。先來出門辦正事,晚點有空,在於我那篇Kuga II 的競爭,再來補述一些賞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