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KUGA 4G和Benz E250,以順順開來說兩者的操控性差不多,過彎側傾少、底盤都很穩,但碰到路面坑洞、不平處的振動、晃動KUGA明顯少很多,E250只會讓你覺得一直彈跳、一直晃,久了真的會不舒服。E250只贏在超高速、激烈操駕時操控性較好,但有誰能整天拉轉速飆車? 第一次和老爸去試開KUGA時我說: 這底盤怎麼這麼穩,好像不輸家裡的賓士??? 老爸說: 好像差不多,蠻奇怪的,兩台價錢差這麼多....。 後來仔細比較才發現KUGA舒適度較好,現在出去玩都是開KUGA,賓士做生意時才會拿出來......。

陳阿杰543 wrote:
十年就攤平差價了...(恕刪)

其實這二台很好選的啦!
看你是要拿安全去換空間,
還是拿動力四驅去換油耗稅金
CRV5 雖說能十年省回差價,
但這10年KUGA能用更安全的車體守護家人其實就超值了,更別說偶爾想熱血一下還有強勁動力歐系操控+四驅能爽一爽。這些都是不能用金錢換算的。還有行車品質其實KUGA較優秀

至於二台妥善,有點不好說。
Kuga245目前沒看到什麼大問題,可能要讓時間去驗證一下。
Crv5剛出沒多久第一次用上地球夢,也是不好說...
對岸機油增多,台灣還沒傳出災情。但會不會也有問題,也沒人敢保證。
所以妥善其實可以先無視,
二台應該是半斤八兩的


總之一台豪邁狂野,一台斯文秀氣。反差那麼大其實蠻好選的。
陳阿杰543 wrote:
看了福大的文及各位...(恕刪)


我比較沒能以頂規來相較,是因為發動機本體基本盤落差過大,以Kuga 6T 245 VS CR-V 5 S版,兩車的動力輸出這些也差異不小,通常是不這麼相比較的。

以Kuga 1.5T 4T頂規款來相較,與CRV 5 S版,差異就在Honda Sensing這套整合系統,Kuga 4T是沒有的,其他大多數Kuga 4T對比CRV 5 S版,4T幾乎都有了,但例如雷達、車頂架....等等,CRV 5 S還是從缺,文首便已提到。

真要談性價比,CRV 5是得付出比較高的購車成本,雖然中古車價比較保值,但這也是新車車價空間大或小演變而來,Kuga新車空間折頗大,入手門檻低,相對中古售出價格會有差異。
這就要看您車子買來開個6~8年甚至10年以上,還是跟我一樣,買來開發汽車配件,1~2年就要拋售,短期用車中古市值才是有需要納入思考,長期擁有它,個人是覺得中古市值高寡意義就沒那麼大。
但從購置車輛起,買的成本與保養、維護的成本,便是很立即的常態支出,就需要自己取決嚕!^^"

如果要談到油耗與車輛攤提,就自用+商用,TDCi柴油引擎的價值我覺得是最高的。
畢竟每公升能跑出14.5~16公里的優勢,是眾多SUV油耗雞肋之所在,RAV 4、CRV、KUGA這級距SUV每公升能跑上12公里的,都已經算相當不錯。
RAV4我在北部開過一陣子,以我的道路使用狀況,平均只能有10公里/每升,跟U6差異相當有限,NX 200h油電我開下來是13公里/每升,而油電購置的代價,以RAV 4同型車2.5(頂)汽油119.9萬/(頂)油電139萬,油電需多+15~20萬,以Kuga 245(頂)/TDCi(缺旗艦型)同為119.8萬來看,柴油還跟245價格一致,連攤提全省了,卯死呀!TDCi就很超值,愛高扭力+載運+經濟導向車友,就相當值得思考。

當然~如果沒有費用成本上太大的考量,純粹以動力、車輛喜好來看,Kuga 245 6T vs CRV 5 S,動力後者本就不在同一個基礎面,是沒甚麼好比較的。
兩車價格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可以肯定實際入手價一樣都在110萬這邊,購買CRV 5 不論是哪一級,所付出的代價都是比較高的。
以CRV 5來說,S款是三級數中唯一值得入手車型,我會買,只會想買頂級S型,可以這麼說。
當然,車廠會希望我不要說,我也不是很想去談這個,因為如同U-CAR老闆Bob哥已在節目上說過很多,本田貴,已經貴到大家很習慣!!XD

so~車價要去談兩個品牌,其實已漸行漸遠。

對我搞汽車的來說,S所需墊付的成本,我個人覺得這品牌,大概就是這樣了!喜歡就買,不喜歡也根本不會買,它也沒有需要賣比較便宜的理由,這就是它!XD
我只能說以它三階車型,S頂級比較值。

S來對245 6T誰比較值,我就沒啥想法了,因為245這個引擎本體從來不是我考量的菜!除非沒有1.5T、TDCi,KUGA我才會買245,245就如一匹駿馬,跑得快,爽度一拜,TDCi就如一頭牛,耐操有擋頭,看自己所需。
就好比有許多日產車友,問我為何不寫個X-Trail這台SUV與其他競品的看法,原因無他,因為它上頂只有2.5cc,百萬內2.0NA引擎,就都很平穩。

我很喜歡Subaru Outback這款車,但只有2.5.........。
我只會買2.4升台灣稅制下的車型,以現在的汽車發展趨勢,也有更多低CC數+渦輪動力可選擇,壓根完全不會想去碰2.4升稅制以上的車型,有越低CC數+渦輪或其他增壓動力較符合我需求,只是我個人是如此罷了!



CRV 5 買來掏滔寶賣的配件(質量未達車廠級數),裝納些東西,寧可不裝!建議就直攻頂S旗艦。
像車側偵測,坊間很多,但要弄到好的,代價其實不低,但也都是一堆都大陸件,保固不會超過1年,沒保固的一堆。
當然裝了亂叫後悔的更多!
原廠沒給線上的原廠設備,對我來說,這個配備它就是0。
PDI後加裝的,是屬於車廠認證件,有一定品質,但還是線上件最佳!
日系車,不建議買來在仿間改電子配備。
買福特,就全然不建議車友對後加裝產品,去擅動它,問題很多的!
歐系車在電子方面,不是亞太車款這麼好搞,搞出康來較容易!

至於產品穩定度+後勤誰優孰劣,我覺得只有公道自在人心。
翻開01 FORD版、Mazda、Honda....哪個品牌沒人罵。
例如CRV5這篇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5381648&p=25#67449631

239樓我有寫 :
你希望處理的是什麼! 當您確認是保留愛車,那修復、換新零件,都是可以談的選項! 當車友想要的已經超出車體修復的基礎條件,就真的得認真想清楚,有時車友覺得車廠可以做的,其實車廠作業是作不到的!

現在很多年輕車友思考想法都很本位自我,許多車主客訴,告知客服零件有缺陷是假,要凹換新甚至換新車才是真。

人只因自己而有高有低,絕非因為車頭車尾那顆LOGO。

同樣花150萬以內,有些人會去買SUV國民車,也有人會墊更多代價去買陽春的NX。
就看自己要的是甚麼,還是那句話,會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說這麼多也是0。XD

祝車友們能買一部自己心儀的車,它就是好車!











kuga6t引擎的好,載老婆小孩時用不到,且用油耗去換。

一般道路架駛,awd的穩度,要3000轉以上才感覺得到。

雖台灣地小人稠,若不care排柴油廢氣給別人聞,買7t CP值最高。

CRV S空間大稅金少又省油, kuga 6t遠遠不及。

小弟是kuga 6t車主, 單純為了爽。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人只因自己而有高有低,絕非因為車頭車尾那顆LOGO。
(恕刪)


難道福大師承霍元甲!

霍元甲: 我以為...世上的車種確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開車的人才有強弱之別...
通過買車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gmoney wrote:
難道福大師承霍元甲...(恕刪)



笑了...!XD
不敢,養車跟人品還真有點關係!!!
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緊湊型一點的suv,但因有小孩的關係,對空間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掙扎的是u6 gt 89.5萬 vs kuga 4t。
不知福大能否給小弟一點心得分享能做權衡。感激不盡。

崛起 wrote:
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恕刪)


其實兩車調性已越趨分明。
Luxgen U6 GT與GT220,就U6到這小改款來,是朝向性能掀背走向去。
單以U6來說,GT是較GT220有較多舒適設備,220則是配上華創設計中心自己設計的空力套件,是走射出碳纖維咬花紋,已非小改前,時代技研王總的那組套件,咬花面作外觀件確點就是刮傷無法修復,以往我們作車廠設計,咬花大多用於內飾,較沒有刮傷維修的困擾,作外觀件無法修復,只能全換新品。XD
偏家用角度個人較推GT 95.5旗艦型,配備最齊全。

Kuga的定位,仍屬於較傳統都會休旅,純家用型,就比較方直硬派些。
相對方直較能讓艙室有較好的延伸。
只是Kuga尺碼本身就頗緊湊,相較RAV4來看Kuga並不大,身型反倒與U6略微接近些。

以兩車選,Kuga偏家庭用導向,在GTR之父水野氏的調較下,U6 GT偏鋼砲類掀背車。
但兩車都可以小熱血,動力都不俗。
要看車友自己的用車需求來選擇哦!

祝你牽心儀的車。
崛起 wrote:
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恕刪)


個人認為,家用汽車還是要買出產後中間到末代的車種,理由是:
1.汽車整體已穩定,前面有不少白老鼠群幫你測試新車。
2.價格已穩定,越後面出的車子價格幾乎都是越來越低,或是價格不變,配件增加。說要漲價,最明顯的應該就是匯率因素而已。
3.同型車市見率增加,坊間維修廠也比較容易找到維修品、報廢堪用品,維修技術也較高。

缺點可能就是:
常常車聚,較沒新鮮感

不過總體而言,我還是偏向選購該型車,至少已經出來兩年以上,或是同型車生產週期壽命一半到末期間的車子。

台灣2040年要全面禁售燃油車,我猜2020年開始,台灣電動車就會越來越多,我家車子一輛七歲,一輛六歲,所以目前規劃,如果還有上班,3年後七歲車子變十歲,可能會買KUGA 6T (3年後KUGA應該也要大改了,所以在繼續撐兩年看車況,或是插電式油電車PHEV)。
另一輛市區用車,大概在4~6年就要換車,如果屆時家裡還有兩輛車的需求,可能就直接買一輛單次充電至少續航力達250KM的中小型掀背電動車,目前我在研究對岸的小鵬汽車。

話說,目前特斯拉能見度也越來越高了,前些日子公司停車場突然出現一輛牌照R開頭的特斯拉S,上周六我在竹中車站接小孩時,旁邊停一輛X,一樣掛R牌照,雖然都是租賃車,可是純電車的能見度真的越來越高了。

當然再過3年我的觀念可能又不同,不過燃油車基本上應該會逐漸從我們的視線中慢慢減少,PHEV與純電車才是未來的方向(當然PHEV也是過渡車種,只是同時有油有電的狀態下,他是最好的選擇)。

我家第一輛新車就是TOYOTA PREMIO 2.0G,民國90年買的,至今在親戚家服役,18歲了,一樣頭好壯壯,當時移交時是9歲,9萬公里。第二輛是民國100年買的,價格多了十萬,令我感覺驚訝的是,這兩輛車內部的主被動安全系統居然都差不多,頂多是車體硬度增加,多了車用電源管理系統、KEYLESS等,其中車用電源管理系統我認為市售車應該都要配備,因為現在的車子用電越來越兇,陪有管理電瓶的輸出,很容易沒電顧車。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luzibin wrote:
個人認為,家用汽車...(恕刪)


通常車廠的改款週期如下 :
新一代車型上市,例如2014年國產上市週期就會是下面時程。
*2016小改款。
*2018產品末期,2019推出下一代大改款。

通常產品時程是這樣!

不過車界也有讓人跌破眼鏡的,大概近年就是Mazda。
Mazda改日本進口後,新車上市產品週期約1.5年即會推出小改款,小改款上市2.5年推出新一代大改款。
產品壽命周期約為4年,比一般常見的5年週期為短。

但也有例外的,例如Mazda 6,目前原廠與北美同步,因為中大型房車市場萎縮,遞減大型房車的開發成本,所以這台車大改款週期持續延期,到目前,北美已經推出第三次同世代的小改款繼續賣。
Fusion(Mondeo)在北美地區新聞稿發布停止新世代開發投產作業,北美這車型將來可能會消失好一陣子,直到市場有需求才會復甦。


所以~
KUGA推出大改款就要看歐洲KUGA新一代發布時間與歐洲地區上市大約會是何時,台灣後推個6~8個月就差不多是台灣新產品上市的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