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無解…決定入手Escort但卻被勸買City

自己的錢怎麼花還是自己決定比較好

車好就爽爽享用

不好就認了自己吞

岳父跟01們不會去幫你享用也沒辦法幫你什麼

通常只有嘴砲跟事後諸葛

有時候網路評價跟現實體驗確實有落差

因為每個人的背景專業價值觀念體驗感受都不同

就自己多問多看多判斷

選擇自己相信就對了

只是這是新出的車型

網路上沒什麼樣本可供參考就是了





爆米花檸檬 wrote:
自己的錢怎麼花還是自...(恕刪)


Escort在大陸銷售好幾年了(福睿斯)

2017/10月單月銷售量2萬8千多台

Youtube有很多車評試駕影片可參考
除非岳父要全額贊助,不然岳父再大,沒有他女兒大!

不去問你老婆的意見,反而被岳父說三道四?!
在上海住快9年了 其實 不管事大陸本土品牌 還是國外合資 大陸國產的特供車 這10年來進步真的很快

從大陸車廠來說 榮威 吉利 長安 領克 哈佛 甚至本來很愛copy Toyota的BYD不管在設計還是質感都有長足的進步 當然也許動力搭配效率 或是駕駛感受不到一線車廠水準 但說實在也差不遠了 至於耐不耐用 時間還不夠長 還有待商榷 多數品牌在中國政策下都能開發出插電混動 或純電動的版本 也許五年前十年前的中國品牌還沒那麼成熟 但現在真的要改觀了 畢竟不少品牌不只在中國 在某些開發中國家也賣得不錯 有些短期內也計畫在美國歐洲等開發中國家上市 如果真的能上市 也代表能通過 IIHS 或 Euro NCAP的測驗

從合資車廠的中國特供車來說 為中國開發出專門的車款越來越多 VW 就一堆 從入門Santana 到接替Phaeton但定位稍微降低的Phideon BBA/Infiniti/Jaguar/Cadillac/Volvo都有加長車款 Honda/Ford/Buick/Peugeot都有中國專有車型 大部分也賣得不錯 舉例我目前在上海的2014小改款M-Benz E260L 到2017年底已經過保幾個月了 除了有些內裝色差公差以及收邊的問題 其他就定期保養 沒出過大問題 所以我相信這些特供車型應該是可靠的 更不用說中國組裝的Cadillac, Buick, Volvo能出口到美國歐洲販售 而Volvo獨立出來的Polstar 1雙門跑車也將在中國生產製造出口

至於每個品牌車型在台灣是用什麼版本也很難釐清 前陣子01上吵得XC60氣囊少一顆膝部氣囊 美規能通過小面積碰撞的車 跟台灣賣的版本有沒有一樣也不知道 亞太規格的Honda跟美規的車身鈑件強度也不一樣 中國M-Benz新一代的E-Class拿掉不少鋁合金車身鈑件 中國Land Rover把國產的Discovery Sport的四驅系統換掉 VW排氣造假 三菱醜聞等等 所以就算是國際大廠 一個車型也是會有各種設定 甚至不誠實的地方 也不用太迷信 總之 自己出錢買的自己決定吧

yememe1984 wrote:
看過類似文章,想不...(恕刪)


正常,結個婚,都常聽到新人家長很會嘴,嘴到新人婚都結不成。

說真的,不要太在意世俗眼界,要活在別人嘴的當下,人生也被牽得鼻子走得太莫名。

我只是路過展間,寫個這台車的分享文,也是會有很多聲音會跑出來,不乏有些它牌人士,上班就開01,見獵心喜者有之,車友問單,問2018 kuga會不會更好,也是會有它牌人士亂入,故意釋放出讓車友期待心理,讓車友延遲入場,讓這張福特的訂單流失,這都是車界業代間攻伐常見的手段。
Escort福睿斯賞車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0&t=5329357&p=1

長腦的長輩,不會去刻意影響子女們的人生路判斷。
幫孩子鋪路,是盡量讓子女多些學習事務的經驗,而非用自己的觀念去套。
即使是當父母的,也永遠無法為孩子背負屬於他的人生,不是嗎!!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長腦的長輩,不會去刻意影響子女們的人生路判斷。
幫孩子鋪路,是盡量讓子女多些學習事務的經驗,而非用自己的觀念去套。
即使是當父母的,也永遠無法為孩子背負屬於他的人生,不是嗎!!(恕刪)


錯摟

是父母用自己的經驗觀念 指導子女
但時代變遷 父母經驗不一定合於現今社會環境變動(以前重省錢 現在重安全)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當車子滾動幾圈之後,就知道哪部車比較堅硬。
買完再說就好

一個買了兩次 mondeo 的阿呆留
jackjack.tp wrote:
在上海住快9年了 ...(恕刪)


大陸的汽車工業進步的速度還是很慢的. 他產能大, 以後他就難翻身. 大陸做東西都一窩蜂, 負債高, 能用一塊錢借兩塊錢的事情就蠻幹了. 他只是各種零件的供應鏈有達到自產的規模, 而非高品質與先進.

已經走向電動車的時代了, 台灣轉變的速度就很快, 特斯拉的馬達與變速箱都是跟台灣買, 一個禮拜就要一萬套. 一年要50萬套. 這還只是特斯拉, 福特長安區區一款escort低價汽油國民車, 就講到什麼進步領先台灣, 那跟台灣還差得遠啦.... 未來還有很多車廠做電動車要靠台灣的產品. 現在我們老車能開就別急著換, 多存三五年, 就可以換台電動車來開才拉風.

中國的汽車工業在尖端技術的部份, 連台灣的尾燈都看不到. 他是憑藉著自己有13億從低所得人口翻身的汽車需求, 拿外國已經要報廢的車型模具, 在那裏製造廉價低毛利的舊產品. 台灣連2018年最新Toyota Camry, Mazda 6 的模具都不想要了. 我們要往電動車的新科技去做了. 這個才有毛利與未來, 現在聰明的台灣人不會傻傻地去投資百億元去弄汽油車拼裝廠了啦.
但想當年我很後悔沒聽長輩的話買Accord 6⋯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