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跟我說CVT是性能殺手?這是真的嗎?

CcCManCcC wrote:
贏AT不少沒錯有時A...(恕刪)

就效率來說
我想CVT不見得可以發展到贏過DCT
以歐洲發展趨勢來說
DCT應該是未來
但我想CVT也不會就消失
因為效率不見得是唯一考量因素

就像M.Benz棄CVT取DCT的原因也不會是很單純
如果你要短時間上市回本
自然不見得需要採取一項不算熟悉的科技
其實就M.Benz來說
他們可沒那麼支持DCT(僅AMG車款)
他們比較喜歡AT

CVT的原理不是只有皮帶和鋼帶可用
extroid cvt就不是
而且說打滑
其實連手排MT離合器都有打滑呀!
有些缺點不見得不能克服
以AT的發展史來說
cvt現在才是起步而已吧



CcCManCcC wrote:
賓士不是都有採用CVT了嗎?
他們也開發出雙離合器測試過比CVT還要好的(好像只有他們加目前有用CVT..又開發雙離合器,所以更好做比較)...(恕刪)


只有小型車像B class使用吧
audi也同時有CVT和雙離合(audi和benz的CVT供應商應該是同一間)
用得也比benz廣

cvt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先前的名聲不怎麼好...
Cloudy Shiau wrote:
就效率來說我想CVT...(恕刪)


我想cvt結構
從很早期的速克達開始就有了

汽車有做修正..不過最終還是那樣子

而MT打滑,和CVT這種打滑...CVT是會持續保持一點點的微打滑
MT打滑應該是有磨損了...CVT則是瞬間承受較大扭力馬力時就會打滑

畢竟還是靠皮帶,鋼帶,去帶動

如果說是靠鍊條架構,那應該就比較不容易了


應該這樣說好了
CVT主打,換檔時動力無損失
但不敢說,非換檔運作時..動力輸出更好

畢竟你想一條帶子..拖著兩個圓盤
和兩個齒輪值接卡榫...
哪個傳輸比較直接
CVT走的是讓圓盤開閉大小變化..讓皮帶有那種放大,縮小的樣子(就像自行車那種感覺)...所以沒辦法直接做卡榫上去,做上去就會缺乏"無段"的感覺...
給不是很瞭解CVT的人看的....

http://www.livemotor.com/repair/0003.htm

http://www.qclt.com/tw7%C5%E0%D1%B5%BD%CC%B2%C4/%8C%8D%84%D5%BE%AB%C8A/te4-0309.htm

希望大家會有自己的心得與感想.

以訛傳訛的鍵盤車手們...

我也只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CcCManCcC wrote:
我想cvt結構從很早...(恕刪)

現有CVT表現不夠好是事實
但是我相信那不一定是未來

你還一直說皮帶鋼帶
請問extroid cvt哪來的皮帶鋼帶?
我想我不多說了
Cloudy Shiau wrote:
現有CVT表現不夠好...(恕刪)


extroid cvt動作原理我沒詳細去查

如果真的那麼好的話

那請問雙B怎不應用下去?

雙B應該最有本錢使用更好的技術才對...

而不是花大錢去研發落後技術




至於我找到的資料
====================================================
另一種摩擦傳動CVT(名為Extroid CVT)是滾輪轉盤式。

滾輪轉盤式CVT是利用兩個對置的內凹錐形轉盤和一對滾輪組合而成。連續改變滾輪的角度,就可以連續改變傳動轉速比和傳動扭矩比。

應該說光靠內凹錐形轉盤和滾輪之間的金屬摩擦是極難實現330Nm大扭矩的動力傳遞。更不要說如此高強度的摩擦帶來的材料的磨損和摩擦發熱帶來的能量損失。大功率滾輪轉盤式CVT的成功在於研製出一種特殊的油,這種油充滿整個CVT變速箱。它具有特殊契形的分子外形,在承受極高的表面壓力下分子會排列成行,從而產生巨大的抗剪切能力。滾輪和轉盤就是利用兩者間所形成的油膜為介質實現高扭矩的動力傳遞。據說,滾輪轉盤式CVT比起鋼帶CVT和自動變速箱的傳動效率高10%以上。


摩擦傳動CVT實現大功率、高效率的無段變速傳動是極其困難的
為產生足夠的靜摩擦力,避免打滑燒毀,對傳動帶的要求要非常高。以傳輸330Nm的扭矩為例:若傳動半徑為0.1m,靜摩擦力要求3300N,金屬間的摩擦係數約為0.1,對金屬鏈的正壓力必須是33000N,或者說3300公斤力,如此巨大的壓力,橡膠三角帶顯然無法承受,金屬的屈服強度一般小於 100Kg/mm2,是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的。只有研究出屈服強度極高的金屬,才能製造出傳輸大功率的摩擦傳動無段變速箱。另外,在如此大的壓力下摩擦傳動必然要消耗較多的能量。金屬帶式無段變速箱(VDT-CVT)汽車的油耗高說明了這一點。

這是大功率摩擦傳動無段變速箱遲遲不能問世的主要原因。從20Kw發展到142Kw用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要想再大幅度地提高摩擦傳動的傳動功率那是極其困難的。
===============================================

用油..不過雖然不是金屬,但他還是靠摩擦去咬合....只要摩擦..都會有消耗...
CcCManCcC wrote:
extroid cv...(恕刪)

你知道手排離合器片也是靠摩擦嗎??
如果CVT在「打滑」狀態下還可以達到手排的92-94%
你不會寄望未來打滑降低的狀態嗎?
我不會推崇現有CVT的表現
但以原理來說
我會寄予厚望

我想你我都不是專家也不是能左右變速箱發展方向的人
如果CVT那麼不堪
那應該越來越少車廠會考慮使用
我們拭目以待
Cloudy Shiau wrote:
你知道手排離合器片也...(恕刪)


手排是有離合器片沒錯
打滑也是離合器片在滑

不過離合器片架構又和CVT架構不同了





我前面說很多次

cvt能達到超越手排的效能

是因為手排有人為換檔延遲的問題
這段時間延遲動力會損失...

你自己看介紹,都只會提到減少換檔時的動力損失..而沒提到運作時動力損失多少

沒錯CVT補足的換檔動力損失,是比運作時的損耗還要多



但碰到雙離合器的發展就是要貼近手排架構,又要減少換檔時的動力損失

就不是那麼可看了....

上面文章也提了
===========================================================
從20Kw發展到142Kw用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要想再大幅度地提高摩擦傳動的傳動功率那是極其困難的。
=============================================================
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還沒發展到一定的效能

架構上的問題,有時不是那麼好解決

CcCManCcC wrote:
手排是有離合器片沒錯...(恕刪)


那也僅僅是猜測
到底損耗多少沒人知道
我只知道小排氣輸出在cvt和dsg的表現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中和小黃 wrote:
那也僅僅是猜測到底損...(恕刪)


就我目前所知
DSG..並沒有任何一台車款有用CVT....

所以無法比較...

要比較的話需要用同車款,同引擎不同變速箱,而且要用試驗室的設備才能比(人為操作都不同,所以要用儀器控制)


我只是就原理面來談這個CVT

所以樓主當初主題會說台大的說這個CVT是效能殺手
應該也是用原理來說...

不知道CVT有沒有超越PDK...
畢竟目前雙離合器變速箱比較強的應該是PDK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