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內鐵和安全性有甚麼關係!?
同一款車.美規車一定有後內鐵,在歐洲或是日本就不一定有.
像我開進口的手打肥也是沒後內鐵,只有保麗龍.
有後內鐵這東西是因為美國法規有規定發生"低速"碰撞時,保桿等零組件只能有某種程度的低損害.
會這樣規定是因為早期有部分車種,只在低速輕輕碰一下,車主就要花大錢修車(潰縮做太好了!

車主覺得好像被當凱子敲,不斷幹譙.後來還出現團體,不斷緊盯公布各車款低速撞擊的維修費用.
誇張的維修費用一被攤在陽光下,潰縮特別有效率的車當然就沒人要買~
於是車廠開始安裝後內鐵,讓車主在低速發生碰撞時不至於產生過多的損壞而要花大錢修車.
台灣三寶多,常在市區走走停停的,是可以考慮裝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