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 wrote:福特六和會不會也收了(恕刪) 台灣有些國產車廠的鈑金零件還要靠六和機械所以沒有福特其實對六和來說就是轉移產能是否順利的問題至於福特六和就頂多改代理其它的車人家 Land Rover 就賣得不錯啊
剛剛看了一下中國福特的網站,赫然發現他們轎車部分竟然只剩Mondeo,金牛座、福克斯、福睿斯不知道什麼時候都消失了,現在車系列表滿滿的SUV。很好奇FLH下一步要怎麼走?中國、歐洲都沒了Focus之後,FLH還能繼續生產嗎?Kuga之後是不是會有長福接手研發下一代?
原來福特在歐洲狀況不太好,難怪有些車款都要停產了,看歐洲網站,其實蠻多電動車。希望六和可以撐下來,不過,看美國的車款,似乎只有Kuga跟Mustang跟台灣有重疊,其他車款不知道適不適合台灣。希望美國趕快施壓一下,讓我們有便宜美國車,與正常的稅金級距。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事實上福特是整個集團...(恕刪) 我反而覺得完全沒有超前部署。 目前福特有的科技,我還真的想不到沒有競品的技術。FCV沒半台,Hybrid 之前有跟Toyora合作但也就是10年前的世代技術。電動車也推個電馬然後電貨卡。再沒有亮點跟突破很難得到買家的青睞。同為歐洲 VOLVO,VW 都再往前走了。TOYOTA FCV準備第三代,平價油電也進入雙極性鎳氫電池。韓國電動車就不說了,還準備發表商用固態電池。眼界放大,就會知道福特如牛步。
cksh 505 28 wrote:阿福的網宅I...(恕刪) 以目前台灣國產車成本過高,車廠要在進口純客車100萬級距帶夾縫求生本就不易。轉客貨認證多賺這10%,可沒這麼容易的事,現在車主功課作的多,亂拉價割韭菜,很難維持下去。台灣市場很明顯,100-150萬SUV價格帶,客人都往RAV4+NX 200遞單。尤其價格拉到119之後的,不是鐵粉肯定要跑票的。畢竟RAV4是純客車認證,多讓國產車廠洗-10%客貨認證,又放不到自己口袋,不滿情緒會高漲。我身邊一堆人就這樣,全轉進口車。這幾年能看到消費市場往多功能輕型車傾倒,例如過往菱利廂型車單月400-600台,這5年湯A加入戰局後,市佔擴到廂車單月1000-1300台,現在JS也單月1300-1500台,雙雙擴大市場。以凌利這台小麵包車過往單月400~600台,現在湯A+JS已經快3000台/單月。輕型VAN平價多功能車明顯抬頭。福特目前只有歐福這台Tourneo Courier有一戰的產品力,如採用過往Fiesta先進口嘗試市場突破口,壓在80-106萬價格帶。成熟後轉國產客貨壓在78-95萬區間,將成該市場真空帶唯一競品(Sienta要退場了無競品)。去做紅海CUV、SUV其實保有產品就好,不容易出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