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MK4 終於訓完車了(使用心得感想 文長 )

我還蠻討厭那些喜歡在市區,高架道路,高速公路飆車的~~~!!!!


樓主~!

以你的技術用這個速度跑陽金下坡應該沒問題吧? 不可以壓到線喔!!!



記得 要X1.08喔!!!才是錶速!!!
出門在外,晚上能全身好好回到家的機率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只是怎麼把這個機率拉高而已...

市區破百,高速、高架亂衝,就是在把機率往下修,不要鐵齒自己這樣開好幾年都沒事,真的出事,是沒有後悔藥可以吃的,撞死自己也就算了,連累到路人就渣了...

不懂的人請搜尋關鍵字謝亞軒、富少炸隧道,這兩位沒出事前,也是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
jack6964 wrote:
最後,樓主真的不用強調你不再回應,因為大家都知道你忍不了多久又會回文不是嗎?你自己也說過,你有控制不了衝動的傾向,我想大家都會諒解的...(恕刪)



蒼天浩月 wrote:
我會再拍訓車油換下來的照片 提供給大家參考,那些 所謂的 "鐵屑"!?...(恕刪)


"鐵屑呢"!? "鐵屑呢"!? "鐵屑呢"!?
==================================
蒼天浩月 wrote:
唉,不知道是你的正確還是我的正確,
引擎熄火汽缸不會有爆炸沒錯,但是引擎內的溫度還是存在啊,你說用水冷來散熱
,那我問一下為什麼引擎熄火連冷氣也會跟著不冷?壓縮機和引擎無關吧?電門開了就能開冷氣了不是嘛?(恕刪)


大哥....壓縮機靠引擎運轉,由引擎墮輪帶動皮帶讓壓縮機運作的(油電車不適用)......是哪裡沒關係..

你覺得引擎關閉可以開冷氣....那是因為只有鼓風扇運作...壓縮機是沒有運作的阿...

是真的不懂還是裝懂??
樓主跟我一樣很重視磨合期,我所擁有的引擎交通工具,我都很重視磨合期的引擎轉速.
最近我發現一個比較特別的是,磨合器後漏出的機油,鐵屑含量其實跟引擎的製造技術有關.

這篇我 post 的有紀錄 2016 Mazda 3 1000km 漏出機油的金屬屑,但由於手機對焦很難對金屬屑,所以影片,照片不是這麼好看,
但現場是很清楚的: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6&t=4792724

2013 年我買 Suzuki NEX125 機車,跑250km 漏出機油的金屬屑,更是比上面的影片多非常的多.
以機車我有裝磁石螺絲,金屬屑初期很多,大約要跑到2萬公里左右就變很少了...
---------

但有趣的是 2017 年我買了 VW Golf R, 一樣 1250km 我漏出機油,我原本也想 1000km 換油,但原廠手冊是 1500km 內不適合高負荷行駛,所以原本我想延到 1500km 換油.但換油油門都踩很輕我實在很難過,所以後來還是換了.

這次就誇張了,漏出的機油,用強 LED 燈照,也照不出任何金屬屑的反光.

後來我去查才知道, 相關文獻我需要回到家有空再附上:
歐洲車廠的汽缸製造過程,以前磨出膛線後, 選用比較厚,張力比較高的汽缸環,再磨合期時,汽缸環磨損較多來把氣缸表面的微凸尖銳處磨平,此階段如果高速高熱運轉,微尖可能會被高熱軟化,活塞運動時會被壓入凹處,然後機油含納多,機油消耗也高... 為了避免膛線微觀的凸起凹入凹谷中,需要避免高轉高負荷的引擎運轉模式.

磨合過程會犧牲一部分的汽缸環,所以汽缸環壽命較短,但也藉此過程可以讓氣缸環與氣缸有良好的密閉,可以容許的製造公差比較高,磨合完成,缸壓會比較高,未磨合完成時, 被燃燒的機油較多,也會看到積碳比較多.

而新式歐洲引擎的製造技術改為在磨出膛線後,增加一到細研磨,把膛線邊的微凸刺磨掉,這樣就會很接近一個磨合完成的引擎,我想這就是我的 Golf R 磨合期機油內看不到金屬屑的原因.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汽缸環少了磨合期被磨掉一部分,壽命比較長,但缺點是汽缸環與氣缸磨合到氣密的機會變得很少,所以製造公差要求的嚴苛度高很多,我推測也可能因此歐系車廠放寬了引擎吃機油可保固的機油消耗量.

不過,車主手冊大部分還是要求 1000~1500 km 內不要高轉, 高負荷行駛,這里程並不長,過了這階段我開車有必要時都是油門踩到底,我還是換成自己認為等級比較高的機油,比較放心,
目前車廠原廠有使用磨合油的也非常少數,但還是不少人考量新車油是磨合油捨不得太早換掉
------------------------

後來我跟一些車友交換經驗, 目前聽到的是大部份的日系,國產車, 1000km 漏出的機油都看得到金屬屑, VW EA888 2.0T 這顆引擎我是看不到任何金屬屑,我想應該不少歐系引擎是這樣,這類的設計, 磨合期或許就可以用比較高的負荷和轉速行駛...
只是一樣是 EA888 2.0T 我看一些改裝廠改裝後, 磨合期跑沒幾公里漏出的機油一樣金屬屑很多,就不知道是何原因了,因為這些金屬屑會磨損機件,所以,改裝廠一樣是短里程的磨合期一過就把機油換掉.

磨合期希望達到的汽缸表面狀況如這篇:
https://www.stealth316.com/2-breakin.htm
它的圖看不到了,我補以下我備份的圖:



汽缸多出一道 Plateau Cylinder Bore Finish 的製程,就可以讓汽缸表面很接近磨合後的狀況,它磨掉大部分汽缸表面的凸起

https://www.aa1car.com/library/plateau_finish.htm
Scott Gabrielson, a ring engineer with Federal-Mogul, says he is very much in favor of plateau finishing because that is what a ring does to the bore finish when it breaks it in. "The closer we can get the bore to what the ring likes to run on, the less the ring will wear during break-in and the longer the rings will last."

Gabrielson says plateau finishing should be at least a two-step process: a rough honing step followed by a smooth finishing step.

"We are getting close to recommending one bore finish for all types of rings. All our plasma-moly and chrome rings are lapped at the factory so the rings themselves do not need to be broken-in to get them to seal. We recommend honing the cylinders with a #280 grit stone, then touching them with #400 grit stone or an abrasive nylon brush honing tool to plateau the surface."




http://www.flexhoneblog.com/2009/04/what-does-plateau-hone-mean-anyway.html


這幾篇文章相當長,有興趣的人自己花時間看了

只是大部分的人車只是代步,而且使用年限不長,是否良好磨合可以讓引擎壽命長? 對這樣的使用者來說其實意義不高
拓海單看外表確實看不出他是個會開車的人。
我原本想拍漏機油的鐵屑照片,但是技師是直接用一個廢油回收桶接,才沒拍
看到你的回覆,忍不住按讚

其實現在的人,都以為新技術新科技就比較好,其實不然,所有的東西都有所謂的公差,以前是人來組裝,現在是機械來組裝,只是公差由大變小而已,不可能完全0公差
那些不認同我訓車的人,我也不意外,只能說時間證明一切,久了就知道

任何事情一定都有所謂的本質,遺忘了這些,都是背道而馳,引擎這種東西是車子的心臟
我沒必要賭這個,因為我不知道這顆引擎在還沒交到我手上之前是怎樣的情況,所以我比較謹慎才會做訓車的動作,我是打算這台車要開很久很久,也不打算要賣,才會如此對待,今天你的車不訓也沒關係,畢竟是新車一定會感受不出差異性,但車子行駛久了就會慢慢的有差異出來,我也打算這台車5000公里就會換機油,我想一定又會有人嘴說,我是傻子原廠都說10000換了,還5000,我只想說在二手市場上是非常很難買到很會顧車的人的車子,通常大多數都是不會顧車,讓車子有問題才會拋售在二手市場上

你們嘴我,我只當笑話看,因為很多事是有一定的根本

最後我貼上這台車的油耗表現及時速每小時幾公里,讓你們了解到訓車到底有沒有差,我現在這台車,加速表現已經慢慢在調教中,現在我覺得很滿意,0-100 應該能8秒內達到,
只是懶得測了

最後送上 油耗圖片 供大家参考
蒼天浩月 wrote:
我原本想拍漏機油的鐵...(恕刪)


我也都是 5000km 就把機油換掉了,其實多少 km 換機油, 還是跟駕駛習慣,使用環境,期望達到的使用壽命有關.

原廠建議的 1~1.5萬公里一年換機油,主要是順順開,汽車要求使用年限不高的車主適用,最科學的是把舊機油拿去做廢油分析,這個在台灣聽說 SGS 做一次要 5000~8000元,我是不捨得做,美國做這個不貴,就可以精確知道更換時機,因為他們那裡大貨車用的機油量很多,抓準換油時間是很有效易的.

像我是幾乎每次出遊,都會有幾次引擎到達接近斷油的轉速,所以我也都是 5000km 換油,我一部車通常開 10年以上, 2005 年的 Audi A3 我也還留給家人使用還沒賣. 這部車也式新車很重視磨合期, 1000~1500 km 換油後才正常行駛,但只轉速不超過 3000 rpm,也不全油門, 5000km 以後才放寬油門到底,引擎拉轉到 5000 rpm 以上的開法.

我一年跑的里程不高, 2005 的車目前也只有 14萬公里,不過這引擎很多人會吃機油,我的車是 5000km 油尺的油位高度都看不到改變...

目前我在 FB看到很操車,又堅持1.5 萬公里換油的 VW Golf,機油消耗真的比較高,而且換下來的油看起來都不行了

目前我經受過的 4 部機車, 4部汽車,都沒有機油消耗的問題...

磨合期對一步引擎的壽命影響我相信是很大的,只是如果都慢慢開的人差異不大,我汽機車常常都是油門到底的,新車就這樣開,很傷...

畜牲式訓車法,我想如果是舊的汽缸製造技術這樣搞如果沒搞過頭,確實可以提早上氣缸環與缸壁密合,但應該會磨損較多而導致壽命下降,如果是氣缸多一到細嚴磨的工藝,那新車就畜牲式訓車這樣開,應該就還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