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eman wrote:FIT CV8 的手...(恕刪) 的確啦,即使是focus 1.8只要油門不踩到最尾巴kick off的那一段,基本上就算是用手排模式它也不會自動昇檔(但會自動降檔)但是,也確實有很多的自排車會因為為了保護變速箱, 自動昇檔.不過手自排或是自手排的確是2種不一樣的系統(結構).簡單的說,手自排就是完全的以電腦去模擬不同的檔位(手動換檔的自排變速箱)自手排就是在手排的架構下加上電腦去輔助(自動換檔的手排變速箱)基本上它還是有手排車的特性,例如上坡起步需要補油門, 不補會往後滑.例如入檔不踩油門是不會前進的.(但這個部份都已經有電腦的輔助系統了, 例如HAC, HHC或是蠕行功能)不過要更精細的去分別差異性的話,2者的動力傳輸介面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用"乾式離合器"傳導動力的就是所謂的"自手排"用"扭力轉換器"的就是所謂的"手自排"不過既然這裡是ford版,那還是單純的討論PS(powershift)就好.其實ps算是....很"特別"的東西,基本大部分的車主都認為是"自手排",那是因為官方認為"自手排"3個字比較有偉大的FU.但實際上PS是用BORG-WAGNER所提供的"濕式"雙離合器.(在古歌大神裡搜尋powershift borg-wagner就有很多資料了)所以ps原本就有和一般自排車一樣的怠速蠕行.因此雖然它不是用扭力轉換器傳輸動力,但在歐洲地方還是把PS歸類在"自排"變速箱的行列中.不過總歸一句,自手排和手自排,的確是不同的東西, 至少在零件的選用上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大力丸 wrote:BMW的SSG和AU...(恕刪) 報告大力丸,我指的是腳的動作,也就是要靠右腳掌踩煞車、右腳跟與左腳同步踩油門跟離合器,這才是跟趾,有腳跟也有腳趾嘛!您提到的這個部分,是靠電腦控制完成,與您的腳跟及腳趾又沒關係,是吧!
wychen57 wrote:樓上的,不懂就別亂教誤導別人好嗎,一整個胡說八道...(恕刪) 喔~喔~有必要這麼嗆,你很懂,是吧?小朋友!自排就是自排,管你結構是怎樣,可以自動變速的就叫自排,手排是手排,那是中文的翻譯,就是要靠操作才可以變速的。人云亦云的小朋友,自己多去國外網站逛逛,不要猛抱著車商的行銷用詞就搞的自己好像很懂,還這麼沒禮貌!是怎樣,那些國外歸類為自排的車子,你硬是要當成是手排,這樣表示你技術比較好?比較會開車?法系車你很懂?很了不起?有必要這麼嗆啊?多念點書,別講給別人看笑話吧,小朋友!
轉大陸小福車友的文,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起步和停車時的檔位設置。1.自動檔車的起步。如果起步後是往前開的,那麼在打火前、將鑰匙擰到“II”位置後(因為必須是鑰匙位於“II”位置時才能掛檔),可以將檔位從“P”檔切換至“N”檔,然後打火。這樣可以避免打火後再從“P”檔切換到“D”的過程中通過“R”檔,減少通過“R”檔時對變速箱的衝擊。 如果起步後是倒車,則不必如此。2.等待紅綠燈。手動檔車建議掛空檔,拉手刹,松腳刹。如果是在平路上車子不會滑動,那麼也可以只掛空檔,不拉手刹。因為踩腳刹的時候刹車燈會點亮,而刹車燈的結構與前大燈不一樣,不容易散熱,長時間點亮刹車燈則會造成過熱,加速燈泡的老化從而縮短使用壽命。而僅僅拉手刹是不會點亮刹車燈的。自動擋車建議掛“N”檔,拉手刹(在平路上可以不用拉),松腳刹;不建議掛“P”檔;更不建議掛“D”檔踩腳刹(很短時間的等待除外)。因為在著車的情況下從“D”檔切換到“P”檔,再從“P”檔切換到“D”檔,將通過兩次“R”檔,通過“R”檔時對變速箱會造成一定的衝擊;而且掛”P“檔時將會對車子的變速和傳動機構進行鎖止,如果不幸有後車撞上來,那麼將會損壞變速箱的鎖止機構造成更大的損失。而掛“D”檔踩腳刹作長時間的等待更不可取,因為著車時動力將一直傳送到傳動軸和車輪上,車子之所以不行駛只是因為踩腳刹產生的摩擦力硬生生地將車子停住而已,整個動力輸出和傳動機構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長時間受力對車子肯定不好;而且掛“D”檔(1.2L/h)相比掛“N”檔(0.6L/h)更耗油,發動機只有在“N”檔或者“P”檔時才是真真正正處於休閒的怠速狀態。拉手刹松腳刹的原因同上一段(手動檔等待)所述。自動檔車的停車。在指定位置停穩車子後,掛“N”檔,拉手刹,松腳刹,熄火(鑰匙只能逆時針擰到“I”位置且無法拔出),掛“P”檔(不用踩腳刹,只需壓下換檔杆按鈕直接推上去就可以了),將鑰匙逆時針擰到底(關的位置),拔出鑰匙。這樣有兩個好處,一個是避免在著車的狀態下通過“R”檔(從“D”檔掛“P”檔必然要通過“R”檔),減少對變速箱的衝擊;另一個是確保掛“P”檔的時候不會有外加的作用力作用在變速箱的鎖止機構上,保護變速箱。”
Little Kao wrote:VPL大寫的自手排:...(恕刪) VPL大寫的自手排:指新一代的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 這樣解釋好像有點問題? 還有前一代單離合器的耶 如雷諾早期的tiwgo/標誌的1007/Citroen C2 這些都是單離合器自手排車款 確實變速箱本體都是手排變速箱是自動變速箱沒錯本體是手排 應該是被誤導了手自排 自手排 通通有油路版 電磁閥沒油路版 電磁閥也沒辦法自動排檔 那就純手排了手自排 自手排 通通都是自動變速箱 只是架構不同 兩者差別是動力傳輸介面手自排>紐力轉換器自手排>雙離合器當然還有換檔架構也不同也通通有手動換檔功能因為自手排動力傳輸介面是雙離合器 讓大家以為誤自手排是以純手排為架構(自動離合器未出現之前 離合器只出現在純手排上) 其實是另一套自動變速箱
自手排!?手自排!?傻傻分不清楚!?說得清楚大家都會,但是正確解答在哪邊!?從樓主一開始的發問手自排和自手排的差異性討論到最後變成要去討論結構性的問題,綜觀結論還有的吵!手自排、自手排,這兩個詞是誰創的,去問創造者最清楚吧在這邊你來我往應該不會有結論因為大家都有理,結構上是有差異性在但是在操作上卻大同小異,只要踩油門跟煞車還有什麼MISS掉的嗎
wychen57 wrote:...國外的車商文宣就叫正確...(恕刪) 喔~原來車是國外品牌、國外研發生產,但要以台灣的車商來定義囉?還扯到結構圖哩,跟結構圖有啥關係?自排、手排認定的是操作方式,至少在歐洲、美國、日本是如此,台灣監理單位亦是如此,唯獨在 wychen57 的認定是以結構來分?歪理!再請你去確認一下,您提到的這些車在監理單位,這些車商是向監理單位登記為自排還是手排?是車商去登記的喔!拿自排駕照的駕駛,依照監理單位的認定,可不可以開?現在小朋友這麼大頭症,還以為世界是繞著你在旋轉的啊,下班有時間,去問一下吧!
怎麼覺得某些po文大都只喜歡看到自己喜歡看和願意看的,不喜歡看到的或是和自己觀念不同的就開始犯了"選擇性失明"的文明病.之後就開始情緒化, 開始抨擊,這也難怪01和嘴砲2個字永遠脫離不了關係.沒錯!!國外確實沒有分什麼手自排或自手排,他們會直接以整套的系統為命名,例如ps就直接稱powershift, 不會在前面加上"自手排ps"例如dsg就直接Direct Shift Gearbox , 不會在前面加上"自手排dsg"例如s-tronic就直接叫s-tronic, 不會在前面加上"自手排s-tronic"例如pdk就直接叫pdk, 不會在前面加上"自手排pdk"以此類推,但是這樣並不代表"自手排"這3個字在國外不存在,在許多的國外報告裡"self-shifting transmission"這個字其實常常被拿來用,(http://cars.about.com/od/thingsyouneedtoknow/a/ag_howDSGworks.htm, 這是在介紹DSG系統的報告, 能看英文的網友其實可以看看)如果要直接翻譯的話, "自我換檔變速"翻的再好聽點"自動手排變速"嫌字多? 那來個簡稱"自手排"(不要問我為什麼shifting要翻成手排, 如果連這都不懂, 就不要隨便的把國外2個字拿出來)其實在國外不這樣說, 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方便.加上其實也沒有必要特別的去區分,因為正如同有些網友說的,"都是打D檔自己就會跑了"但是以台灣人的消費習慣,"我就是要聽起來炫, 聽起來與眾不同, 才讓我花錢花的爽"講的簡單點,在國外不說, 只是因為沒必要說.台灣會把這個拿出來說, 只是商業手段而已.並不代表就沒有這樣的稱呼(自手排)有些人堅持不是結構而只是簡單的"操作"問題.但2種東西就是很明顯的在零件, 系統作動方式等就是完全的不同,難道扭力轉換器的結構會和乾式離合器的結構一樣嗎?不管國內外怎麼認定, 也不管操作面的關係.它骨子裡2者就是不同的東西,原PO發問的問題在於"自手排和手自排的差別在哪"這問題的答案就是差在-一個是用扭力轉換器的手自排一個是用乾式離合器的自手排就這麼簡單,就像小說, 漫畫, 教科書等書本,都可以申請isbn(標準書號), 都是歸類在書的標準裡,但小說, 漫畫, 教科書的內容難道都一模一樣嗎?難道只是單純的"使用方式"不一樣嗎?如果很多東西都只用官方的方式去區分,而消費者還真的就認為就只有這樣,那去研發這些新東西的人真的都要點藍鳥自殺了.另外,因為現在的車電腦化的程度很高,不論純手排,手自排, 自手排都好,他很簡單的就是在結構上的不同而已,而其中的不同點就用電腦去模擬,所以可以少了實體的離合器, 所以可以少了很多傳統手排的不方便性.就這點來說,為了要去區隔當中的不同(手排與半手排)再多一個"自手排"的稱呼其實也無可厚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