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Focus的5星級安全性小疑問 - 並非對安全有疑問喔

回歸主題好了
不然到時候我又被檢舉離題


luxmore wrote:
可是相較於這個測試版本 側面的碰撞高分是有側氣囊和測氣廉保護dummy駕駛員所得的
如果沒有側氣囊的保護 分數會從16分變化多少呢?

已經有網友說過0分啦,總之會非常低低到不行的分數
因為沒有側氣囊及氣簾,頭與側身會嚴重撞擊

側撞通常都是最嚴重的,
並非只車體衝擊的因素

台灣的車商為了成本,
大眾車款都只做到台灣法令最低標準以上,
剩的只有從細節部分看良心程度

氣囊都是成本,安全設備都是成本,
車子是拿來開的不是拿撞的,保險是買心安貢獻股東而不是拿來領賠償金的,
但是誰能保證好運不會結束,厄運不會降臨

買保險的一般時候被當傻子,真的發生事情了,就說好險



luxmore wrote:
不過實際上上路的安全配備卻與國外不同
請問這樣會有點矛盾嗎?

看過泡麵吧?
圖片僅供參考啊.........

多數車商都沒良心,因為他們認為一般人花不起錢買保險啊!
買大眾車款的消費者,又會仔細去研究車身結構? 詳細的安全配備?
甚至連給你自幾選購安全配備的機會都沒有(DVD/數位電視/導航倒是可以加啦)

消費者自己夠了解,就會在能力範圍裡去選擇,
哪個車商的車款偷的安全配備較少? 
圖片僅供參考,資料僅供參考,請以在台銷售實車配備為準!


MUS wrote:
Prius在2003年的車種就用上了1470/980Mpa的鋼材您曉得嗎?


硼鋼每間車廠一直都有用,只是僅用於防撞鋼樑跟保桿內鐵,Mondeo拿來強化ABC柱,這在車界算是首例,因為這種鋼材很難處理變形量很大,一般都最多用到高張力鋼板。

不過我想知道Prius的980Mpa用在哪裡?你知道嗎?
看來剛蓋玩一篇大樓被移除

現在又來一篇蓋大樓的

我覺得開版的疑問是對的

我猜國產車去歐洲撞擊測試應該也是拿不到5分吧

跟大陸車差不多

因為安全配備不足
錢的力量..決定車的力量
hui.lee wrote:
日系車是吧,那你的F...(恕刪)


這篇回的很好笑XD
還HINO
isuzu也可以建議一下
linczs2000 wrote:
沒ESP只是在科技配...(恕刪)


您說的是以前的標準。09年沒ESP,一律送個鴨蛋。大陸車廠已經試過了。送過去沒ESP,捧了蛋回來。




回主題。側撞相對正面撞擊肯定是弱的。我個人是覺得日系車相比歐美車系,這點會輸。

兩者造車理念不同,無謂硬要爭個輸贏。要是說氣囊的話..VOLVO S80還是XC90(這個記不太清楚了)全車22個氣囊(買車的時候業務說的),夠安全吧?這樣的我是認為是被動式的安全措施。雙B氣囊沒這麼多,不過更多的加入主動式的安全措施。兩者結合,再加上出事時有一點點運氣才能逃過吧。

我不是個隨便的人.....但,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向往自由 wrote:
您說的是以前的標準。...(恕刪)


22個太誇張了吧
業代恐怕灌水灌得有點離譜
我沒實際擁有VOLVO
不過這種資訊稍微查一下就有了

日系車很多種歐美系車也很多種
千萬不要以少數幾個車種就代表所有車系
不知道為何有日系車在側撞上會輸歐美車系的看法?
可否說明一下

造車理念的差異恐怕並不是合理的解釋
撞擊測試中側撞表現許多日系車擁有不輸給歐美系車的表現
至於撞擊測試以外的車禍就不予置評了
每場車禍有其差異性沒有什麼共通的比較基準點和標準
pokerface wrote:
22個太誇張了吧業代...(恕刪)



22個應該有吧,這個數字應該是宣傳上的手法罷了,兩側有兩個氣囊群(我自己這樣理解)每個9個小氣囊。正確來說全車應該是8個。

就我自己的看法還有一些看過的實例,日系車側面大多較歐美車系薄,而且還有潰散的設計,車體框架結構是否牢固這個我不是專業人士,不能判斷。不過車門鋼板確實輸歐美車系,我就見過電動車把飛度駕駛室車門撞凹進去一塊的...我認為在出事故的時候車門鋼板也是保護車內人員安全的一項措施。這點日系車在普通車上作的就沒歐美車系好。

我不是個隨便的人.....但,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向往自由 wrote:
22個應該有吧,這個...(恕刪)


說真的
一場側撞車禍嚴重到足以直接威脅到車內乘員生命時
側撞吸收力道主要靠的是車體的B柱及附近的車體框架和門內的鋼梁
鋼板就好像是表皮
它的厚薄所造成的差異在大車禍中是微乎其微
就好比經常被提起的保險桿內鐵
那也是為了承受低速撞擊時的設計
在高速撞擊時內鐵並不是主要的承受力道處


低速碰撞或許才可以見到板件厚薄造成的差異
不過這種差異可以藉由材料生產來改進
但你舉的例子Fit被電動車撞凹並不能說明日系車側撞輸歐美系車
同樣歐美系車側邊鋼板在低速撞擊時被撞凹的例子也是多到數不清
況且日系車的鋼板真的都比歐美系車薄嗎?
以前是如此
現在隨著材料的進步這點恐怕得要一一考證吧
有些人認為車門打開看誰比較厚實
但我認為那並不能表示車門鋼板比較厚
或許只能說明車廠設計就是如此
或者其中有著其他填充緩衝設計或者是其他的東西.....
如果鋼板真的厚到肉眼可以輕易的比較出來那恐怕也是防彈車等級了吧
pokerface wrote:
說真的一場側撞車禍嚴...(恕刪)


我說的情況都是基於80公里的時速下的哦,大車禍的話什麽車就不行吧?上到140以上發生車禍,那就要看運氣咯。

側撞的例子自己就看過。一台VOLVO960,一台是日產軒逸(就是現在賣的那款),撞擊的部位都差不多,副駕駛室車門那片區域。車速都是在50-60公里左右。(交警鑒定..準不準我不知道。)結果損傷程度是軒逸敗。人員沒有受傷,破點皮而已。不過日系車的潰散設計發生事故后賣相確實不能給人太多信心...

雖然這兩款車對比對於軒逸來說不太公平...
我不是個隨便的人.....但,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向往自由 wrote:
我說的情況都是基於8...(恕刪)


以我個人的習慣而言
我不會以幾場車禍來論定車輛的安全性高低
因為通常沒有共通的比較基準
車輛的款式和年分
車禍的撞擊型態和其他客觀條件......等等
都足以影響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更何況類似的事件
日系車和歐系車結果相反過來的例子也是大有人在
如果以這樣的結果反過來看不就變成歐美系車不如日系了?
這恐怕也有許多人不服了吧

不清楚軒逸是大陸賣的哪款車
台灣沒有取中文名字
說英文本名可能會比較讓人了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