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覺得樓主有一種吵糖吃的感覺汽車電瓶出來就是正負兩個極性且只要用一般電線(只要夠長夠粗)都可以接出來這點各家電瓶甚至副廠電池皆然你要廠商如何做出"防呆裝置"防止使用者接錯?且不管是保險絲或是防極性接反的元件(例如二極體)能防護的範圍也有限定。好像很多人都有一種"老子花了錢,我弄出問題廠商就是要負責給我搞到好"的錯誤觀念能花幾十萬買一台車,就請用幾十萬的態度去認識它照顧它如果連一些基本知識都沒有,這樣的車在路上是危險的。麻煩路邊伸手,黃車一台附帶司機隨時有...................
一路看下來有些觀點個人覺得怪怪的:1. 救車線不管極性是否接反都不可能產生24V電壓,兩車同為12V系統要產生24V電壓只有串連方式才可能達到,要串連就必須拆正極或負極樁頭接線,真的要接成串連這已是「故意」才能辦到而非疏忽........當然啦!若是找大卡車來接電就有可能接到24V電壓,不過這可能嗎?2. 救車線極性反接應該是夾頭一夾上形成迴路那一瞬間就已經是電光火石,有極大火花甚至救車線已開始冒煙,絕不可能等到發動待救車輛才發現.......3. 極性反接時對於發電機三相整流模組二極體來說等於是短路狀態,對車上電系來說反而是有保護作用,所以負電壓不太可能升太高,除非整流模組已燒毀....所以這個案例來說若整流模組還是好的那車上電腦損壞應該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以上是個人觀點不見得正確僅供參考........
我已經跟福特六和公司客服的主管通過電話了,他告訴我他已經把這個問題跟福特六和公司內部反應了,這幾天會再跟我談, 福特六和公司會試著找出圓滿而且合理的解決方法,我認為福特六和公司這樣面對客戶的態度是好的,問題發生了,就和客戶面對面的協調,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逃避推卸責任。
我在這兒和大家說說我買車的經驗吧。大家應該知道, 像Fiesta這種小行車的市場越來越大,所以很多車廠的都會出這樣車型的車,比如 Toyota 的 Yaris 和 Suzuki 的Swift,在看這些車款時, 有的業代雖然笑容可掬,車內的設計很貼心,車子的功能也很多,但是坐在駕駛座上的感覺就是不太對,覺得從車內看車外的視野受到拘限,或是後座空間太小有壓迫感,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而使得我有再考慮的空間,但這些業代們對該廠牌的車都有相當的了解,問什麼答什麼,蠻專業的,有些廠牌的車,看車還有專車專員接送,反過來看福特的狀況,還記得我當時要試Fiesta的音響,試了一下試不出來,請業代來幫忙,結果弄了半天,找了好幾個人幫忙,才知道原來車子有設 password…待了一個多小時看完車後,我還是沒試聽到Fiesta 的音響效果,我試過好幾個展試點,都是一樣,其他有關汽車專業的事及對車子功能的了解我就不多說了,但福特可貴的地方在那裡?我認為是客服的態度,看車及試車時,他們重視你,很熱忱的對待你,讓你很放心,這是其他車廠所做不到的!所以我最後選擇福特。我有一位朋友和我同時買車,本來要一起買Fiesta 的車,但他最後買了另一廠牌的車。今天福特的汽車保養,我要親自預約,還要我把車親自開過去保養,我朋友的汽車保養,有專人提醒,他上班時把車開去公司,該廠牌的專員去我朋友公司,把車子開回原廠保養, 保養完後再開回他公司還車。我朋友的車不是百萬名車,價位和Fiesta 差不多,有趣的是福特還是這個廠牌的大老闆,這兩個廠牌合作的關係是部份彼此車廠的零件還能共用…以我現在目前的狀況來看,我真的很羨慕我朋友。
RR wrote:我真的覺得樓主有一種吵糖吃的感覺...(恕刪) 我沒有在吵糖吃,這位大大想太多了 :P我是在讓福特產品進步,更完美,我也是在再喚醒和維護消費者權利,如果您有買車,我也是在維護您的權利呀!RR wrote:好像很多人都有一種"老子花了錢,我弄出問題廠商就是要負責給我搞到好"...(恕刪) 是"好像"還是"確定"?"很多人"是那些人?請大大說明白,說不定我可以幫大大一點忙! :PRR wrote:...麻煩路邊伸手,黃車一台附帶司機隨時有 現在車市冷,車商看到這句話,應該會冒冷汗吧...
通用 wrote:今天福特的汽車保養,我要親自預約,還要我把車親自開過去保養,我朋友的汽車保養,有專人提醒,他上班時把車開去公司,該廠牌的專員去我朋友公司,把車子開回原廠保養, 保養完後再開回他公司還車...(恕刪) 其實這是業務員的差異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只要讓你的業代或保養廠服務專員知道即可福特六和最近很重視J.D POWER的SSI和CSI分數版上許多福特車主應該都在買完新車後或是保修以後接過福特相關人員或市調公司的電訪為了相關分數只要表達你有這方面需求我想相關人員都會盡力配合以往當業務仔時都會幫客戶預約進廠時間,也表達可提供取送車服務只不過大部分客戶都表達希望自己開車進廠...
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使用者手冊的意義。使用者手冊最主要是引導使用者正確地使用該產品,而不是寫一堆注意事項要使用者去注意,更不是在產品有爭議時,供廠商拿來推卸責任的工具,會有爭議的地方,負責的廠商應該會不厭其煩地告知消費者,而不是只要產品賣出去就算了,產品賣出去只是該產品程成功的開使而已。好的產品其價值有很大一部份在少錯及防錯(就是耐用啦 :P),現在每人的家中都有幾十甚至上百件生活用品,難道每件都要讀完該產品的使用者手冊後才去使用?產品最差的設計是乾脆將危險的地方和使用者完全隔開,不讓使用者有機會使用,如果連最差的設計標準都沒做到的產品,那這項產品只能說是”組裝”,沒有”設計”可言。好的產品是使用者幾乎不用看使用者手冊也會使用該產品,好的產品是有很好的保護和防錯機制,如此,這項產品才能帶給消費者最大的生活便利,不是嗎?不然消費者會被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使用者手冊限制及壓得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