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01tw wrote:
對於台灣組裝的KUGA...(恕刪)
美國改結構,如果亞太有跟的話台灣就會跟,車身鈑金幾乎都是跟著海外的設變走。
台福今非昔比,已經沒甚麼能力台灣自己搞一套,現在大都是亞太做甚麼我就做甚麼。
不過各項配備不在此限。
web101tw wrote:
其實同一代車型由POOR耀升至GOOD的案例也不只有是RAV4而已
另外7代CAMRY也是如此
2013小面積撞擊測試是POOR
2014進步到Acceptable
2015耀升至GOOD
事在人為,態度決定一切
web101tw wrote:
你的質疑欠缺邏輯性
開兩條產線、兩種製程、兩樣備料
兩倍切割損失、兩倍庫存
這樣可以降低成本?
romdemon wrote:
請問你管過產線嗎? 我在半導體業用我認知的來形容.
你說的部分對, 部分不對, 你上面說的我一一回
兩條產線: 事實上會是同一條, 只是載入不同的流程
兩種製程: 可能只是流程串的不一樣而已, 比方我有車要裝6個氣囊和2個氣囊的版本.
雙前氣囊一個站點假設定義為A流程, 雙前氣簾一個站點假設定義為B流程,
雙前氣簾一個站點假設定義為C流程, 那要做2氣囊車載入的流程檔的點只有A
做6氣囊車載入的流程檔的點只有A-->B-->C, 如此而已.
兩樣備料: 只有各種料件量的不同而已
兩倍切割損失: 這個我完全無法理解, 在組裝的產線沒有什麼切割損失, 又不是製造業產線.
兩倍庫存: 如果用有訂單才做的方式, 那來的庫存? 料件的庫存又不是不能變成維修配料?
產線上不能偷料的只有本質上的不同的那種, 如車體厚度不同的料,
那個一定是進之前就知道了, 以IC來說就是substrate.
產線上能調整的就是有裝和沒有裝, 這兩種可以用調整流程檔的方式改變.
所以用上面的形容來解釋這串的質疑:
國產車會不會偷料? 有可能, 但是除非你拿的到BOM(整個料件清單)和生產流桯,
或是你針對單一料件做分析, 像是之前大陸版的翼虎(KUGA)羊角斷裂事件,
拿大陸料和美國料去比, 強度就根本不一樣, 那IIHS的結果能套用在大陸的翼虎上嗎? 當然不行.
進口車會不會偷料? 對不起一樣有可能, 迷信日本進口的料件一定和日本本土相同,
可是那個都是定義在BOM(包含料件清單)和生產流桯上的.
怎麼可能有那麼好心你這台車不需要的東西我都只為了不想改產線而多裝給你?
A地賣10塊錢的東西我打3塊錢的料, B地賣5塊錢的東西我也打3塊錢的料?
喵的那個好心這麼做的人, 下場不是被叫去寫8D, 不然就是被老闆Fire掉.
我其實很佩服那種明明進口來台灣而氣囊裝不夠的車型, 還拿IIHS成績說嘴的
明明人家就告訴你我的配備只有這樣, 還可以自己心靈提升安全性到GOOD,
BOM(包含料件清單)和生產流桯上可以無條件跟上美國版本? 一分錢一分貨啊大哥!
那個就是台灣公司去向日本製造商談出來的呀!
氣囊有偷的(如RAV4)我一定假設其他的也有可能偷,
而只是拔特定配備的(如CX-5和Forester), 我還比較相信其他的有可能一樣.
好歹台灣代工這麼強, 要質疑生產流程也先去做一下功課而不要把進口兩個字神話.
果然, 我只要一貼舊討論串的連結, 那怕只是變成唯讀的那種, 我的文也被回收了.
沒看到的只好抱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