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哥終於試駕台灣扭力樑FOCUS ST-Line了

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成本跟行銷的拉鋸,最後做出這樣的決定。
大多數的市場,懸吊以車型定位決定用SLA或TB,特殊市場例如大陸,全車系都是SLA。
台福可能沒想到當初為了可能節省一點成本,來換取更多配備的決定,到頭來要花更多成本在行銷上。
這點挺有趣的。
Han-Tung Li wrote:
到頭來要花更多成本在行銷上。(恕刪)


本來就會有這些車評試車的行銷活動吧?
而車評針對大家關心的面向多做說明很正常。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請問同價位操控更好...(恕刪)




說話不打草稿.....

麥司 wrote:
本來就會有這些車評...(恕刪)


對啊,本來就有這些行銷預算的吧,現在哪台重點國產車出來的時候沒有影評?而賽道體驗更是強調操控的車款會做的事,Elanta sport當初也是在麗寶賽道給媒體體驗,之所以會覺得影片有點多是因為這次把4門和5門ST LINE分開來給媒體試駕(為了表達這次4門跟5門的特性差異),然後ST LINE除了一般路駕之外還上賽道體驗,如果對Focus的操控沒有信心的話是不會這麼做的,結果卻被一堆酸民說成是為了洗腦,我是不相信一台操控差的車可以用錢就可以讓全部的車評替它洗白說好話啦,那以後每間車廠都這樣搞就好了

嵐夜 wrote:
在這種速度及這種彎...(恕刪)

扭力樑真的不適合激烈操駕

meridian wrote:
Focus ST也...(恕刪)


弱弱的問一下

為什麼右彎會抬右腳

直覺上不是左腳會抬起來嗎
聽說福特會進ST跟碗公,都是後多連桿的版本,而且是歐規直接進來。如果是真的,不知會有多少嫌偷配備嫌扭力樑的鄉民會願意買單?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弱弱的問一下
為什麼右彎會抬右腳
直覺上不是左腳會抬起來嗎


你年紀還小, 沒開過車對不對? 機車過彎, 車身往彎內傾斜, 是為了抵抗離心力, 汽車沒辦法往彎內壓車, 離心力自然就把車往外壓了.

ST每個月超過十位數就不錯了,碗公頂多和SKODA數量差不多

因為根本無法賣便宜,大家又都在那裡嫌
alankith wrote:
聽說福特會進ST跟碗公,都是後多連桿的版本,而且是歐規直接進來。如果是真的,不知會有多少嫌偷配備嫌扭力樑的鄉民會願意買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