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文與否是網站的自由..但會員尊嚴不容踐踏..

測試就是這樣,好像跑步游泳一樣
還不是你測什麼,別人就測什麼
下次重測就好,有什麼理由好說的
如果不曉得汽車結構強度POOR與GOOD之間的差異性
請看這兩張圖就可明白

POOR


GOOD


影片在這裡,有慢動作可以看得很清楚!

POOR

GOOD

KUGA的車室饋不成形
連方向機都撞歪了,方向盤被撞到中間(40秒處)
導致方向盤氣囊失去作用
KUGA如果要改良至GOOD等級
整個主結構需要做不少的補強,甚至是重新設計
另外!
前氣簾有大漏洞,也要重新設計才行
romdemon wrote:
你的常理剛好被你上...(恕刪)

懶得想你幫福特找幾個點鑽漏洞.既然是鑽漏洞就是可信度高的路不走.就要走偏門
偏要別人放棄高可信度.轉而去相信你說的相對低可信度的事.一次又一次這麼搞就
是違背常理常識

你故意打模糊仗.KUGA如修改過結構能取得25%小面績GOOD的成績
前題是它必須花經費作測試.後題是它還願意每台車都另花一筆強化費用
就是福特不願意花.為了省錢所以KUGA才一直都拿POOR.都已舉平拖
車給你當參考.你怎還看不懂!?
BBdog3388 wrote:
在車輛安全的觀念上,被動安全系統(結構)是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被動安全不足"是無法用"主動安全"去補的!

拿你的話來說, 你自己說的是最後, 而不是唯一, 那在最後一道防線!之前的其他防線,
你要怎麼自圓其說? 還是你要改口變成唯一防線?

KUGA(Escape)小前撞Poor我可是從頭到尾都沒否認過喔!

被動安全不足"是無法用"主動安全"去補的!, 看起來被動和主動的優先順序你看不懂.
所以你不知道主動這兩個字為什麼叫主動, 那沒什麼好解釋的了.

BBdog3388 wrote:
沒聽過IIHS 有提過"氣囊數不足就是失格"這件事!
下面是IIHS 官網的TPS跟TPS+的rating 規範資料,在side crash test 上面甚至是說"假如車上有 airbag"(if the vehicle has airbags)。
美國聯邦法規有規定汽車前座一定要有氣囊(如果我沒記錯從1999年就是2顆過關),不合這條法規的車子連上市掛牌都不行,IIHS 當然沒必要測。
Airbags 數不是 IIHS 的測試rating 重點,它只是整體被動安全系統設計中可被應用的一項設備。提供錯誤資訊難怪PO文會被回收。


你這部分說對了, 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確實只定義汽車前座一定要有氣囊,
所以以美國法律規定的, 汽車前座一定要有氣囊才能上市掛牌.
你找了IIHS的網頁, 怎麼下面這頁沒看到? 我參考IIHS這個網頁的幾段話: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ratings-info/side-test

Automakers have made big strides in side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by installing side airbag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ructures of vehicles. The Institute's testing program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bringing about these improvements.

Side airbags, which today are standard on most new passenger vehicles, are designed to keep people from colliding with the inside of the vehicle and with objects outside the vehicle in a side crash. They also help by spreading impact forces over a larger area of an occupant's body. However, side airbags by themselves are not enough. Strong structures that work well with the airbags also are crucial.
開頭第2段就告訴你測面氣囊是大多數載客車輛的標準配備.

你捉我的語病我沒意見, 以法律來說真的沒規定, 以下是IIHS最後那段的說明:

When IIHS began side testing in 2003, only about 1 of 5 vehicles tested earned good ratings. Nearly all of the others were rated poor.
當IIHS從2003開始做側撞, 只有5分之的車子是Good評比, 其他的都是Poor.

Since then, airbags have become standard equipment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passenger vehicles, and occupant compartments have become much stronger. These changes are in large part a direct result of the Institute's testing program. Manufacturers know consumers consult the ratings before buying, so they design vehicles with our tests in mind. As a result, most current vehicle designs earn good ratings.
在那之後, (側面)氣囊變成絕大多數有載客車輛的標準配備, 而乘員艙變的更強壯,
這些改變大多都是IIHS測試所導致的直接結果,
汽車製造商知道消費者在買車之前會參考評比,
所以他們在設計車輛時有考慮到是否能通過我們的測試,
所以, 大多數現行的車輛都獲得Good評比.

文末還拿了Mitsubishi Lancer來舉例:
http://www.iihs.org/media/b77c55a3-1e3a-4410-bc7e-b0486f889bec/-1459229564/Ratings/About%20our%20tests/Mitsubishis.jpg
GOOD: 2008 Mitsubishi Lancer with side airbags (top)
POOR: 2005 Mitsubishi Lancer without side airbags (bottom)

IIHS認為因為他們從2003開始做側撞, 之後的車輛把(側面)氣囊變成標準配備,
你可以不同意我加的側面那兩個字, 因為英文原文沒寫,
我只是前後文加起來, 前面說2003開始做側撞, 後面總不會說的是前座氣囊而不是側面氣囊吧?

那好, 用這個來做前提好了, 請你告訴我, 標準配備如果有被減少,
那標準2個字還成立嗎? 不成立的話, IIHS的測試結果能直接被套用嗎?
所以我不能說"氣囊數不足就是失格"? 標準就改變了不是嗎?

先來說進口的SUV, 美國版的RAV4最低階的:
http://www.toyota.com/rav4/features/safety/4430
不知道重點我來幫你標示:


台灣版的RAV4:
http://www.toyota.com.tw/showroom_RAV4/spec.aspx#2

怪了不是標準配備都應該一樣, 怎麼有例外?

來看其他兩家進口車好了, 型錄連結自己去看, 主要是氣囊部分:
Mazda CX-5:
http://www.mazda.com.tw/assets/models/mazda-cx-5/cx5-specs-151106.pdf

Subaru Forester:
http://www.subaru.asia/pages/vehicles/forester/15my/downloads/forester_tw.pdf

怪了一樣坐船來, 怎麼坐到有東西不見了? 日本進口的不是應該都和美國版一樣嗎?

不要說我專門針對那一家, 國產的一樣氣囊消失了, 和美國版不同:
CRV全系列, Outlander最低階, KUGA AG/BG, 我就不一一舉例子了.

如果說2008年的Lancer比2005年的Lancer多了氣囊就從Poor變成Good,
那拔掉氣囊就不會從Good變成Poor?
這一串中某人被刪4次的"其它取得GOOD一堆還是進口.也不可能進到台灣之後GOOD變成POOR"
到底是簡單的邏輯還是無視事實的誤導? 相信明眼人自己能做判斷
romdemon wrote:
拿你的話來說, 你...(恕刪)


主動安全系統目的是避免"意外"發生。 完善的被動安全系統設計目的是"承受撞擊等事故"的保命能力,是要在所有科技人為手段已經無效,意外已經完全無法避免時,在撞擊等事故發生時儘量拯救車上人員的性命。所以才在汽車安全系統設計上被稱之為"最後一道防線"!

撞擊驗証會這麼重要就是因為:"被動安全不足"是無法用"主動安全"去補的!

任何科學驗証/認証都有明確而且嚴格的白紙黑字規範。IIHS 驗証規範並無測試車必備氣囊數量。更無你所提:"氣囊數不足就是失格, IIHS不會測, 該測試報告完全不能拿來參考." 這件事。

別再繼續PO出錯誤資訊了。
romdemon wrote:
你這樣說就合理多了, 完全一點都不主觀, 殺傷力一樣強.
IIHS不是官方組織, 被打嘴只是沒面子, 又不是會停賣.
所以我才寧可買KUGA FG, 被動安全不足好歹用主動安全去補.
但是卡預算的買家, 如果你叫我推薦, 我不一定推薦KUGA....(恕刪)


主動安全配備是用來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而被動安全配備的目的是當事故發生時降低成員的傷害程度
這兩者設計理念完全不同,啟動時機不同,豈能互補?
還是要總結一下,Kuga安全性遠勝過 RAV4 (兩顆氣球版本),Kuga 讚讚讚!
你知道全球華人最注目的社群網站是哪個?這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Mobile01!

你知道全球華人最有尊嚴的業配網站是哪個?..

這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那個為了一己私憤專業公布廠商往來信件的那個..

有一種尊嚴..是洗錯風向後腦羞作怒..憤而將自己的文章唯讀..不敢接受會員的批評..

你知道那是什麼尊嚴嗎??

我不知..但你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也許你就知了..

合作與否是廠商的自由,但媒體尊嚴不容踐踏!

說穿了..01就不是專業網站呀..為了自己與代理商國祥的私怨..自今年1月起竟然可以全面封殺所有NIKON的評測..01不知道很多人的NIKON相機根本與國祥毫無關係嗎??..更何況還有一堆還沒入尼的潛在消費者..

說穿了..01只是一個拿錢替人辦事的東東..01在意的..是他如何拉到最多的廣告客戶..至於會員權益??..朕不給你看的..你不能看..網站會員只是01用來向廠商喊價的籌碼..可割可棄..是用完可丟的消費物..

相較之下..婊子至少不會公開她與婊客間LINE的截圖..有職業道德多了..

01對NIKON很重要嗎??..很重要..但不是不可取代..

世界上只有一間NIKON..但卻有數千百個論壇網站..01看不到D5/D500..GOOGLE很方便..馬上可以找到更專業測評的網站可看..老實說..自從01流行乳波開箱後..它就不是專業3C網站了..只是一個把會員當成癡漢對待的內容農場..更何況01還有大名鼎鼎編入維基的三星門事件..公正客觀早就跟01沒有關係了..之後我來01就只是為了找產品的外觀照片及規格..用來確認等一下向網友交易的二手商品內容之用..什麼圖表通通不用浪費時間去看..反正也不一定是真的(特別是那張千古不變的菓菜汁測試圖,煩不煩呀?)..

那個事件01是對是錯??..會不會受傷??..我一介鄉民..沒興趣也無置喙餘地..但自從01亂刪會員的文章之後..01只是我上來練習打嘴砲的地方..倒了只是少了一個打嘴砲的地方..很不方便而已..

哦..有人可以透露一下吉大的本名嗎?..我想很多沒有尊嚴的媒體的HR們都很想知道..免的日後不小心踐踏到這麼有尊嚴的地雷包..
romdemon wrote:
拿你的話來說, 你...(恕刪)


你寫那麼多臆測之詞,可惜都是錯的,你直接看這個好了
http://www.safercar.gov/Vehicle+Shoppers/Air+Bags/Side-Impact+Air+Bags#5
這是.gov網站,你總不會想打槍美國政府吧?第五點第一句就是這樣寫
"Unlike front air bags, SABs are not required by NHTSA. Because they are not required safety equipment, ",SAB(side air bag,也就是側面氣囊)不是政府規定的標配,一句話,不用猜,就這麼簡單。你講的standard是車商的standard,你一直想混淆視聽移花接木的栽給IIHS,但IIHS從頭到尾沒有說是他的標準,試問一個自外於政府規定而媚俗車商的的單位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公正客觀受人尊重的機構?IIHS能成功就是因為客觀公正,你覺得他有可能放棄客觀而用主觀且政府沒有規定的項目當條件去篩選測試對象,這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他的價值就是在於撞擊實驗室而不是越俎代庖去幫政府訂規範,更應該累積越多的撞擊測試去驗證安全配備,而不可能用其他手段去限縮實驗的範圍,實驗做得越多就越貼近實驗室外的真實景況,這不是國中生應該都懂得道理嗎?總之,如果主觀選擇凌駕於於客觀測試,這實驗室早就被人唾棄了而不會讓你到今天還能拿他來說三道四。沒有人說SAB無用,但IIHS不測沒有側面氣囊的車子絕對是01福特版自行腦補的結論。此外我認為一個民間實驗室未經實驗去disqualify任何一款合於政府規定可以上市的汽車,這在美國一定會有很大的法律風險,IIHS大金主是產險公司,講法律誰比他們懂,你真的認為他們有必要去冒這種風險嗎?

你不清楚IIHS當初成立的目的,才會有這種盲目可笑之至的認知,既然IIHS背後是保險公司,如果看配備就能決定一款車的風險係數,保險公司只要拿NHTSA的測試報告和配備表書面審查費率就好了,是吃撐了才去搞實驗室嗎?更不可能成立了實驗室還東篩西選限縮實驗的範圍,如果真要篩選的話,安全配備多的跟NHTSA測試的落差應該比較小也許可以投機不測,安全配備少的車款很有可能會撞出跟NHTSA不同的結果,那更是要測吧。當初成立一部分的用意就是透過撞擊測試為各款車依風險訂出合理的保費,防止類似福特惡搞Pinto的事件再度發生造成額外理賠損失,福特都那麼會算了,保險公司難道不應該比他算得更仔細嗎?一方面要盡可能多做測試,找出安全性的盲點,讓車廠有改良的依據,就能降低整體理賠支出,人家看的是這種大錢而不是少測一兩款車能省的小錢,所以只要有新車上市,他就得去測試讓他老闆知道該怎麼收保費,不然這台不測那台拒測的話,他老闆怎麼跟人收保費啊,還是得來01福特版問下你的意見呢?

總之,你們這些人口中只有在福特版能以訛傳訛所謂IIHS篩選車款的說法,不但毫無根據,不合情理,而且完全悖離當初成立IIHS的宗旨。為了配合車商推廣在這裡散布謠言,被一再刪文非常合理。

至於主動被動配備的優先,真的不好說甚麼標準,但是至少IIHS的rating是很明確的,就算主動配備(防前撞)付之厥如但撞擊測試表現良好,至少還能拿到Top Safety Pick,有防前撞裝置可以加分最多到Top Safety Pick+,但是撞擊測試表現欠佳者如Ford Escape,就算裝滿所有主動配備還是連Top Safety Pick都拿不到,當然這只是IIHS的標準,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標準,說不定你是對的IIHS是錯的都有可能,但是不代表你可以把你的標準硬扣給IIHS。這點你也不用太在意,因為IIHS測試是撞擊測試,自然不會對撞擊前的事情著墨太多,否則這又失去客觀立場了。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
關於IIHS 車型測試的参考性,就要說一下國際車型認証的規範。

各國政府因為撞擊等測試非常非常貴,因此各國政府車型認証基本原則是,只要車型驗証要求的關鍵零件(設計)沒被改變,車廠可直接拿已做過的該車型驗證報告,經ARTC抽測確認車型認証法規所要求的關鍵零件在進口實車上確實一模一樣(以台灣為例),就可向VSCC直接申請"車型認証"掛牌上市,不需重做很貴的車型驗証實驗。

所以依政府汽車車輛安全資訊網的審驗合格資料的資料。

RAV 4 是拿比利時 AIB 的實驗報告,直接跟VSCC申請車型認証在台灣上市銷售。
KUGA 是在台灣ARTC以台規車型,依台灣的車安法規要求重做實驗,申請以台規車型上市(依目前台灣法規撞擊測試要求為,正面及側面兩項)。


猜猜看KUGA 為什麼需要在台灣ARTC 以台規車型重測申請認證。而不直接拿著在德國 TUV以"歐美日"車安規範設計的車型,所做的TUV驗證報告申請上市!

想通了嗎?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