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一個疑問 想請問各位前輩 變速箱有分很多速 4速 5速 6速 還有無段變速..等等很多 而小弟我 又在汽車雜誌上看到 有些規格表標示 1檔 多少.. 2檔 多少... 到終傳多少的..而1檔的數字越高 是不是代表起步會越快嗎??而終傳的數字越高又代表什麼呢??還是 那些檔數 的數字有代表什麼意思嗎???因小弟我是無段變速的(05年 1.6 菱帥) 是沒有換檔的頓挫感 但是總是覺得起步很慢(尤其是載人 又開冷氣的時候) 比其他小車都慢
文章關鍵字
我不知道我講的對不對
你參考就好


以MK4而言

1檔齒輪比3.8的樣子

因為高於1,,代表引擎齒輪轉一圈

輪胎只轉0.3圈

所以起步很輕快,但是轉速很快就會升高而需換檔

5檔齒輪比0.8的樣子

因為低於1,代表引擎齒輪轉一圈

輪胎轉超過一圈,因此轉速提升慢

引擎需要足夠力量才不需要降檔

6檔齒輪比0.6,代表轉速可以更低

即使開很快,轉速也不會太高

畢竟,轉速越高越耗油



終傳比好像就是引擎出來的齒輪比



至於CVT

因為屬於無段變速

因此油門越重,齒輪比會逐漸提高

進而轉速也會逐漸提高


不但齒輪比提高降低引擎負擔
轉速提高也會接近扭力最大區
幫助車輛加速


吼溜啃 wrote:
小弟有一個疑問 想請...(恕刪)


引擎的運轉動力會透過變速箱等一連串傳動系統.最後拖動輪胎.換成速度.
變速箱每一個檔位齒輪都有著一定的齒比.來搭配最終傳動齒輪(終傳).
而終傳比是指變速箱中.1顆終傳齒輪的大小比率.終傳齒輪位於
變速箱動力輸出軸與差速器之間.有放大動力輸出的效果.齒輪直徑與比率愈大.
引擎出力會更輕鬆.就像變速腳踏車以小齒輪帶動較大的齒輪時相同.
所以有些玩車的朋友.會透過更換較大的終傳齒輪.來獲取高轉速的加速特性.

不過.國內賽車場少.場地又小.一組終傳與檔位齒輪.吃遍所有賽道(不過就幾座而已).
故多數人都以特定的齒比(通常為差異不大的密齒齒輪).使變速系統齒輪銜接綿密到不行.
但國際賽事.賽道長短彎度不一.這種所謂的廠車.都會有對應不同賽道所使用的齒比套件.
就像同樣為2檔齒輪.1.44與1.48可能就是時速110km/h單以2檔即可完成過彎.
或還需換至3檔才能完成.如此差異將會影響出彎時引擎出力及多一個換檔動作所換檔的
時間耗損.這種對時間錙銖計較的賽事.是不允許任何耗損的.

再舉一實例.2個開k8的朋友.改裝幅度相同.僅變速箱齒比不同.
一個齒比較疏的.2檔即可上100km/h.另一個為密齒的.則需換至3檔才能達到.
實測2部車0~100km/h的加速.較疏齒比快過較密齒比的k8約0.5秒.
但若以0~400m(1/4 miles)加速測試.密齒卻以0.2秒小勝疏齒.
所以.檔位齒比是必須視使用範圍並與引擎特性來搭配.並非密或疏就是好的.


動力轉換速度可以下列算式換算出該引擎於某檔位及某轉速上的車速.
引擎轉速(每分鐘轉速)/該檔齒比/終傳比*輪胎周長(需換算為公里單位)*60(換算小時)=速度(km/h)

不管是甚麼型式的變速箱.通常以最末第2檔會達到1:1的齒比(少數車種會低於1).
所以檔位越多的變速箱.各檔之間的齒比差異就越接近.就越利於換檔的速度.
頓挫感也相對縮小.引擎也不會受到變速箱齒比落差的影響.有更好更直接的出力.
轉速也較不易掉落至引擎性能發揮較佳的轉速域之外.也意味著加速上更為理想(單以變速箱來說).

至於甚麼時候換檔?各檔位相對速度為何?是比較深的層面.敘述也比較冗長.
有需要再討論..
吼溜啃 wrote:
小弟有一個疑問 想請問各位前輩 變速箱有...(恕刪)


歡迎三菱車主來福特版交流~

> 1檔的數字越高 是不是代表起步會越快嗎?
齒比重視的是匹配行車情境與引擎動力, 不一定愈高起步愈快, 當一檔齒比大到逼近無限大時, 引擎馬力幾千匹可能車子都很難衝出去... 而匹配是一種調校及規劃的結果, 尤其起步, 是極耗油的一個動作, 而想要快速起步, 又想要不太耗油, 匹配在合宜的轉速來讓車子起步就很重要...

> 而終傳的數字越高又代表什麼呢?
一般乘用車, 引擎轉速會經過至少兩段減速機構, 第一段是檔位齒輪, 第二段是到差速器的最終傳動減速齒輪; 引擎轉速要除以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齒輪比 (減速比) 後, 才是輪子的轉速, 而轉速雖然被減少了, 可是扭力卻被放大了, 經過這些傳動機構, 引擎轉速範圍才會變得適合車輛重量及其行車速度的範圍... 就公式來看:

引擎轉速 / 檔位齒輪比 / 最終傳動比 = 輪胎轉速
or
引擎轉速 / (檔位齒輪比 * 最終傳動比) = 輪胎轉速

當 "最終傳動比" 愈來愈大時, 可以由公式瞭解到, 輪胎轉速範圍會愈來愈小, 各檔位對輪胎轉速範圍的影響會愈來愈不顯著, 這會造成一種密齒的等效效果, 使得各檔之間銜接造成的轉速差變得小一點, 這對於試圖經常想把轉速指針定在某一區域 (如紅線前) 的駕駛來說, 會是較好的配置, 因為可以一直把引擎輸出功率一直穩在一個區域內... 不過在檔位數不夠多, 只是以修改終傳來達到密齒效果的話, 整體來說, 車速延伸性會受到影響... 另一個稍微次要的問題則是大終傳會形成引擎曲軸負荷跟輪子傳動軸負荷的差異性變大, 理論上傳動軸應該要強化些較好...

> 還是 那些檔數 的數字有代表什麼意思嗎???
就是減速比, 簡單說, 如果引擎曲軸上掛一個 25 齒的小齒輪, 那麼一檔齒輪比為 4.000 的話, 那表示一檔齒輪是一個周長為 100 齒的大齒輪, 而這種機械效果就請看國中物理就好了, 基本上就是槓桿原理...

> 因小弟我是無段變速的(05年 1.6 菱帥) 是沒有換檔的頓挫感 但是總是覺得起步很慢(尤其是載人 又開冷氣的時候) 比其他小車都慢
CVT (連續可變傳動, 或是俗稱無段變速) 最大長處就是沒有分段式檔位, 其一次減速比 (檔位齒輪比) 是連續的, 所以可以做到轉速指針幾乎定在某一區不動, 但車速一直升上去的效果, 如果善加利用, 其實可以很省油的! 但 CVT 的弱點就是在大扭力需求上, 而起步最需要就是大扭力; 以 1.6 的引擎, 加上三菱 CVT 在起步階段不會鎖定扭力轉換器 (05 Lancer 1.6 有沒有鎖扭力轉換器功能我也不太清楚), 會有扭力轉換器損失, 再加上載人及冷氣, 再加上 CVT 不善長大扭力輸出的天性, 起步會辛苦點...

還有不足再請福特版的魔人高手補充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