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忽然看見有大大為小弟開了討論版..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430530&last=3979605 . 深深感動. 因此決定在此將來龍去脈 告知大家 . 請各位觀眾列舉意見並將各人能接受的保固底限提供小弟參考...
購車日2006/4/26
交車日2006/7/1
故障日2007/10/9
行駛里程18745公里
保養次數5次 分別為 1000(原廠)5000(原廠)10XXX(S牌)14XXX(S牌)18745(壞了) 所有保養都在同廠保養.所以有紀錄可循


2007 10/09 中午發動引擎後發現引擎有個隨著轉速的汽門間隙聲 . 去吃午餐回來行駛約5公里狀況都未消除 . 因剛好下午就要進廠保養於是提前兩小時進廠 . 原地測試即聽出有汽門間隙聲 . 原場接待人員 說明我引擎沒有機油 . 因適逢要保養 . 便進行保養換油 . 卸下油量為2.8公升 未拆濾心 . 因為她們說是沒有油才會有聲音 . 那我就請接待更換新油 . 經更換原廠油後 聲響便由小小的聲音變成大大的聲音 . 間歇聲響變成尖銳金屬敲擊聲 . 廠方接待人員 再未熱車狀態 就跳上車子 踩住油門約2200轉 . 於是引擎由小小聲轉而發出極大的金屬敲擊聲 歷時約1分鐘. 該名趾高氣揚的接待人員才熄火 . 而後就不見蹤影 . 技師告知需要過夜檢查 . 於是小弟下午就先行離開 . 於當晚6點多 因心中不安 擔心被拆卸 . 於是徒步走回車廠 (小弟住處距離該廠只有兩分鐘路程) . 發現車輛在沒有進行保護的狀況(葉子板與保桿的綠色保護蓋)被拆卸了整個雨刷前面的膠條與氣門上蓋等 就成了照片中的狀況 . 也未見工程師用較為妥善的保護方式覆蓋引擎 . 就任由引擎蓋打開 . 引擎上座內部裸露直到如今 ...

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此為損傷點1
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證明其他部位均為良好

2007 10/11 該日午後1點餘時 . 小弟到達該廠接待區等候約30分鐘(等待時間已經讀完當日聖經箴言11章並與女朋友分享完當天讀經內容) . 廠方一名技師打電話說要找小弟 說小弟很難找. 小弟與該技師說已經在貴廠等了30分鐘了..... ........於是技師找我協談... 說要協助小弟與屏東廠方談保固事宜 .... 問我能否接受更換凸輪軸的保固方式 ... 其因 是廠方要把凸輪軸拔回屏東 鑑定(這還需要鑑定?).... 當場小弟拒絕拆卸該凸輪軸 . 於是該名技師 問說能否接受更換整組搖臂 與凸輪軸 ? 小弟仍然拒絕 . 理由為對於引擎鐵屑的部份 能否完全處理? 小弟得不到該名技師的正面保證 . 無法保證鐵屑影響修復後的保固狀況下. 小弟要求延長保固 . 於是該名技師說明 這就不是他能決定的 並且說明 CI(客服經理)剛好休假 . 台北CIVIC保固的專員也休假(大家都休假好了) . 所以沒辦法立刻處理 . 請小弟先回去 .. 在商談過程中 該名技師嘲諷小弟喜愛購買本田車輛且支持原廠保養(在原廠花費小弟花了很多錢) 跟他個人在這邊工作沒影響 (我是吃月薪的 你有沒有買我們的車我都沒差) ... 忽然間心裡面有種想要殺人的感覺.... 主耶穌的寶血 遮蓋我

2007 10/12 該日下午 傳說中的CI 打給我 自稱 姚先生 (理應為該經銷商董事長的兒子或親屬.廠長就是董事長兒子) . 仍然問我 只換這個凸輪軸和搖臂組好不好 . 小弟仍然堅持 保固的延長 . 因無法確定缸內噴油嘴是否有阻塞 . 小弟希望是能夠更換引擎本體 . 若不行 更換整組上座後 延長保固 也能接受 . 但是該CI 說在與廠方連絡 . 便急急忙忙掛掉 .

2007 10/15 早晨 CI 再次來電 說明原廠無法提供保固的延長 . 小弟請求CI先生再次為小弟爭取 . 下午仍然得到相同的答覆 . 於是當日下午小弟就到市政府的消保會請求協助 . 到達該會 兩名大約70歲的志工 說明她們聽不懂也看不懂 (拿了一支B18C的排氣凸輪軸去).小弟求見市政府消保官卻不得其門而入(簡直就要發作了.感謝主在我裡面) 於是請小弟至高雄的汽車保護協會申訴 . 當下小弟就連絡 該協會理事長 . 該理事長約84歲 有重聽 . 要小弟非常的大聲說話 . . 幾經努力吐口水後 該理事長請小弟傳真申訴案件 ...

2007 10/18 收到該協會公文 . 約定10/26與會協商 ......
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2007 10/20 收到本田CI的簡訊 . 小弟回電 . 相約至廠方確認車輛外觀有無撞傷 .
2007 10/22 到車廠確認車輛是否有無撞傷 . 發現引擎仍然沒有蓋上汽缸蓋 . 凸輪軸與搖臂 開始有點生鏽 .
2007 10/26 從台南市騎機車到了高雄市 該協會後 發現......... 被放鴿子了 ............
HONDA FD2 CIVIC S2.0 凸輪軸蛀孔案件.謝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2007 10/31 今日仍然尚未協商完成 . 消基會已經受理該案件 . A果Z報報社記者說只要跟鑑定確認凸輪軸是瑕疵品.這絕對是大新聞 . 但是他說鑑定須雙方都同意的單位 . 但是該記者有想要導向小弟息事寧人的方面 據該記者說1.台北科大鑑定單位與本田關係密切....(保留質疑態度) 2. 其他鑑定單位要花很多錢(真的) 3.打官司要花很多年 到時候車子會沒價值(問題是小弟新車就大修.中古車價已經慘不忍睹.沒有延長保固肯定會大打折扣) .

因此回歸到原點 . 本田已經不是針對油品問題.代表著裡面的玄機是什麼? 因為鑑定之所在為敗訴之所在(消基會說的/消基會說明 本田應該是等著你告他.她們的法務手癢著) . 在日光底下沒有新鮮事(這句話是聖經上的) .

小弟希望大家能說說看 每個人能接受的保固尺度 . 或是支持小弟的要求 可以給予意見

方法1. 換一個引擎本體 保固延長至兩年(目前剩餘1年9個月不到.停在該廠21日)
方法2. 上座更換 . 下座汽缸壁如有刮損的話 一並更換 重新保固三年
方法3. 上座更換 . 下座汽缸壁無刮損 . 更換大小波司 . 汽缸墊片 . 油底殼墊片等耗材 重新保固三年
其他 請大家建議 . 因小弟須在消基會上準備齊全 . 但前提是他們出面協商 (先前不到場協商的原因是.因為整年車市很差. 一直在賠錢 . 沒辦法做引擎更換的保固方式 . 因此不願到場協商) ..
其實小弟很希望能請教 鑑定 M5一案 台北科大的林百福教授 . 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聯絡 . 或是大家多多提供建設性方式參考

感謝大家的關心 . 願恩惠平安 歸給你們 為神所愛的人


台灣本田不可能不能做更換引擎的保固方式,但是經銷商沒有這個權力可以幫你更換。

要出保固時經銷商內會先有一個保固專員做初步認定,基本上他要確認你的case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才能幫你出保固,只要這個case 台灣本田確認後沒問題,費用是Honda 原廠出,但是有問題的話,Honda是一毛錢也不會出,如果經銷商以經先幫你換,那經銷商就要自己賠錢。

**以上是我前年底因為CRV掉漆問題打算去出保固時跟裡面的保固專員還有其他人聊的經驗**

下面是我自己的想法:

你的案子真的要釐清責任的話,沒有去做鑑定是不可能釐清的。就算鑑定出來,也不一定100%就有勝算,因為你除了用非原廠機油外,5W50的機油應該也不是原廠建議的10W30或5W40(以K20A來說,K20Z我不曉得一不一樣)。問題是這樣一拖下去,沒有三個月半年應該很難close。鑑定的費用誰出?鑑定要去找誰?三個月半年沒車開放著折舊你可以接受嗎?(如果折舊費用Honda 賠償,我想到時候樓主大概又是跑法院,這樣時間應該會拖更久吧?)。

我看了其他討論發現,感覺應該是經銷商自己要賠這條了(從討價還價中可以得知),這部分就看樓主自己能不能接受了!如果我是你我是會接受,畢竟用了非原廠規定濃度的機油不能說完全沒責任吧?

這次如果你是用原廠機油而發生這樣的情況,我想本田應該二話不說該換的全部都換了吧,也不會弄的這麼麻煩。
K.K. wrote:
台灣本田不可能不能做...(恕刪)

那請問大大個人認為是要要接受什麼? 講述一下您個人建議要接受什麼情況? 小弟想更明白一點!! 原則上折舊小弟並沒有提及訴求 . 不過代步工具或是額外的補助是會稍微要求補助 . 小弟的重點一直擺在保固的延伸 .
這個狀況在幾年前就已經看到過了...
是發生在01年進口的STREAM K20A1
而且巧合的是位置幾乎是完全一樣...
當時台本處理的狀況真的算不錯了...
因為...1.車輛已經過保固期
2.也過了保固里程
3.該車完全沒有回過原廠
4.該車用了非原廠規範的油品
但是... 依然保固該車的上半部更新...
那之後台北也發生過1次相同的狀況...
瞭解過這兩次發生的問題後...
得到一個警惕...
就是,油品並非一定得用原廠的...
可是切記油品規格千萬別亂用!
由於只要機械都有一定的公差值...
所以,車廠研發引擎過程中的數據...
最終就會為該引擎設定保養維修的規範
例如...適當合用的潤滑油品...
K20A1是從環境溫度-30度用0W-20
一般亞洲環境溫度 25度用5W-40
到環境溫度 40度用15W-40
基本上人都是互相的...
別太過份應該都好說...
事主您...就靜下來想想吧!

mugenstream wrote:
這個狀況在幾年前就已...(恕刪)

5W-50的差別與影響請說明.其流動範圍以及溫度範圍.謝謝
該案例可否提供相關報導或是車主提供照片為佐證.因本田證實小弟之案例為台灣第一起案件.
那假如您有這方面的資訊請提供給小弟. 小弟轉給本田提供他們喚起記憶.......

轉貼於http://www.valueparts.com.tw/articles/oil.html
在俗稱API甜甜圈的中間,那個"20w-50"是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所制定的"黏度指數"標示,其詳細說明如下:"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與黏度(Viscosity)並不相同;黏度是物質對抗外力使其位移的阻力,黏度指數是溫度對應黏度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油品類的黏度會隨溫度的高低而改變,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牛油,它在冰箱中黏度大到凝結成固態,在鍋子中黏度低到宛如清水。將黏度與溫度的關係用座標來表現就會得到類似右圖的曲線,這條黏度對應溫度的線條就叫"黏度指數"。黏度指數越低,曲線的起伏較大,溫度稍變高,黏度就下降;溫度稍變低,黏度就上升。反之,黏度指數越高,曲線的起伏就顯得較小。引擎運轉溫度的變化十分劇烈:它可能會在酷寒的極地氣候中發動,也可能要在酷熱的沙漠中全速運轉。黏度指數低的油品可能在低溫時黏稠的無法流動來保護機件,在高溫時卻過於稀薄,同樣無法保護機件。雖然黏度指數越高對機件的保護越周全,但是黏度指數過高的油品,其過高的濃度不但會減損引擎輸出功率,不易流動的特性在冷車時會讓機油邦浦無法迅速抽起來潤滑機件。所以黏度指數不是越高越好,理想的油品是在低溫時有低黏度指數的高流動性,高溫時又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這就是複黏度機油問世的理由。前面所提到的"20w-50"是一種複級數機油(w表winter),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30,40,50等單號級數的特性:最低溫時有黏度指數20的黏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有30,40,乃至於最高溫時有黏度指數50時的黏度。

右表就是各車種車主手冊上面都有"機油黏度選擇建議表",左欄的A適用於有API的"Energy Conserving Oil"認證類的油品,右欄的B是一般複式級數機油。目前台灣市場以右欄的油品最為常見,所以我們就只看B欄;圖表中最左邊的是大氣溫度(攝氏),台灣四季平均溫度達20度以上,所以B欄中間的5w30,5w40,10w30,10w40的油品僅可以用於氣溫15度以下的環境中,所以並不適用於台灣(對VAG車系而言)。諸如5w50,15w50,20w50等黏度指數延伸至50的機油才比較適合

機油黏度
目前市面上引擎機油黏度大多是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簡稱SAE)
所訂定的標準分類,其中標示又分兩大類
一、單級黏度,如常見的SAE 30,SAE 40等
它的定義是以100℃時的黏度來作測示、數字愈大代表黏度愈高。
二、複級黏度,市面上常見的有SAE 20W-50、SAE 10W-40、
SAE 15W-40等。複級黏度機油W後面的數字定義和單級黏度一樣,是以100℃時
的黏度來作測示、數字愈大代表黏度愈高。而W即英文字即冬天(Winter)之字首,
W前的數字代表低溫時所測得的黏度、數字愈小代表愈低溫時的機油仍然不會結凍(低溫
流動性良好)、也就是說數字愈小、愈可以在更低溫環境下使用。一般市售機油大多都以
複級黏度表示,主要是能在兩種高低溫氣候中使用都能維持合適的油膜黏度。

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黏度呢
黏度是潤滑油最重要的單一性質,但不能單靠黏度去判斷油品的好壞(黏度大小不等於品質)
就如同我們吃麵、粗麵條和細麵條,那一種品質好(粗細不等於品質),我想粗細是沒辨法
分別出品質好壞的,只有個人喜好的問題而以,那我們選擇機油的黏度也是一樣,只有合適
自己的愛車使用的機油的黏度,才是好用的機油。
那何種機油黏度才適合我們的愛車呢?
一般單級黏度大多適合重機械車輛或工廠機械使用,對於低溫起動的要求不大,所以我們
一般人所開的車較不適用。因此我們就以複級機油來討論何種黏度適合我們的愛車。
首先我們先討論W前的數字,常見的有0W、5W、10W、15W、20W,這些數字
代表的低溫流動性,數字愈小低溫流動性愈好,如以歐美為例,冬天氣溫可能低至-20℃
甚至更低,機油在這麼低溫時,不可以結凍,冷車啟動將造成的引擎磨損極大,所以應該
選擇0W、5W才適合。而在台灣的冬天,車子可到達最冷高山,溫度最低也不會低於-5°C,
所以10W、15W即可以應付此低溫,當然0W、5W是更好,不過價錢昂貴,所以歐美
汽車廠建議使用0W、5W,那是因為歐美的氣溫低、車子到了亞熱的台灣,而且全球暖化
嚴重就不必使用價錢昂貴的0W、5W機油。而W後的數字是以100℃時的黏度來作測示、
數字愈大代表黏度愈高,常見的有30、40、50、60。高溫時機油黏度夠才有強韌的
油膜,在機件與機件間潤滑發揮保護機件功能,否則油膜破裂造成機件快速磨損。通常歐洲
北美夏天溫度不常高於30° C,所以較適用#30機油或#40機油,不適用#50機油,因為低溫
使用高黏度,機油流動不佳,反而會造成引擎作動阻力增加,更嚴重因不易流動,機油
沒辨法即時潤滑到機件的每一部位,造成引擎磨損。而在台灣的夏天氣溫很高,從台北
至墾丁最熱約40°C,且一整天持續高溫,所以適用#40或#50機油,如果用#60機油也是可以,
但價錢昂貴,熱帶地區適用,台灣用#50機油已足夠,不必多花冤枉錢。

以上說明還是不清楚的話,那就簡單歸納下列(在台灣)機油黏度選擇要點讓大家參考。
W前的數字選用要點(in Taiwan):
冬天選0W、5W、10W<>夏天選15W、20W
新車選0W、5W<>一般車輛選10W、15W<>老舊車輛選20W
住高山低溫區選0W、5W<>住平地常溫區選10W、15W、20W

W後的數字選用要點(in Taiwan):
一般車輛或新車選40、50<>老舊車選50
平順操控者選40<>操駕激烈者選50、60
新車無吃機油選40<>車吃機油選50
輕負荷小車選40<>重負荷大車選50、60
短程通勤者選40<>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選50、60
平路行駛者選40<>常塞車、常慢速爬山者選50、60
欲較省油者選40<>欲引擎較靜者選50、60

以上只是基本選用原則,至於實際上選用還是要根據每個人自己用車情況調整,
還有車廠建議去調整選擇合適的機油。
valueparts的說法會隨著他賣的機油改變
不信您看看他現在販賣的機油黏度是多少
BMW 10w/40
福斯原廠機油5w/20還5w/30忘了
所以參考看看即可
現在HONDA通常都建議用比較稀的
高溫高轉時流動性才夠佳
不用怕保護不良
現在的機油沒那麼虛
那對於協談的方面. 大家有什麼意見嗎?
先拿機油去驗.....因為"髒話牌"機油前些日子曾出現一堆仿冒假油
萬一驗了之後真的是假油的話那會不會原本還可以出保固的變沒保固啊
robertlovejoey wrote:
5W-50的差別與影...(恕刪)


那麼使用HONDA原廠的10W-30會爆缸是不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