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鏽 time』本田汽車生銹的原因?

術業有專攻,小弟是走人文科學的,
所以對機械、化學、物理等相關方面知識,非常簿弱。
最近本田汽車生銹門事件,搞得車主人人自危。
知道mobile01上奇人很多,
連開挖土機的都有台大電機的畢業證書
特來請教。

想請教先進,一般車體/鈑件/車門的防銹
是使用 鍍鋅鋼板為基礎防銹 嗎?
會這樣問,是因剛在鏽鏽家族看到幾張照片產生疑問。
(如有侵權,請告知,馬上移除)
『It's 鏽 time』本田汽車生銹的原因?
『It's 鏽 time』本田汽車生銹的原因?

因為看本田車主,反應是由內部往外銹出來,
所以即使回廠除銹、補漆過一陣子後還是復發。
似乎不是漆的問題,而是第一階鍍鋅防鏽的問題,
所以才會CRV、Fit、City 等各車色的都有中標。

小弟這樣想法不知是否有誤。
『It's 鏽 time』本田汽車生銹的原因?
由內部銹到澎龜出來的FIT
『It's 鏽 time』本田汽車生銹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是依台灣的廠商,
最多也只是給予多少年內回廠免費除銹補漆的延長保固。
如果不賣車的情形下,這種問題有辦法根治嗎?
謝謝不吝指教。

沒想到繡蝕的內部
竟是這種景況
這畫面實在太驚悚了
我跟樓主一樣 非化工 汽車修理科的學生!
我自己看電視台東森 汽車專家龐德說由內而外的非正常繡蝕穿孔 是車子在生產工廠鈑件防鏽鍍鋅全車
沒有做確實 就算日後回服務廠全車烤漆 也是根治不了!
你好

車體之鍍鋅鋼板, 要先經過前處理, 然後上ED層=該塗料為車體防鏽用.
生鏽部分都在內板, 故有可能是內板之ED塗層膜厚不足, 或是根本沒有ED塗層.又或者是ED塗層被磨掉了?
原因很多要調查才能確認.
請參考.
ypslug wrote:
你好車體之鍍鋅鋼板...(恕刪)


其實電鍍內層板金很容易產生業界所說的"包風"

也就是ED不到

但這生鏽的樣子

這應該是ED後烘烤的時間或溫度不夠

造成那個轉角的地方 水洗後的摺痕地方含水

所以才會生鏽

他沒有流出白色的水痕,所以不是ED液殘留

257287 wrote:
其實電鍍內層板金很...(恕刪)


謝謝大大無私分享,又長了一些知識
2014年九月~車~沒有生鏽阿~都停外面應該是不是全部
257287 wrote:
其實電鍍內層板金很...(恕刪)

比較不懂的是ED處理不是應該整個鈑件浸泡處理,照理說應該無死角,所以才會懷疑台本根本沒做,加上台本的生產規模很小,小量外包防鏽處理,若是品管沒特別加強,勢必出錯率會高於業界
之所以會這麼懷疑是自己的crv2為例,先不講大家都知道的鈑金生鏽的事,4WD 的4隻傳動軸,如果說生產sop是不用做防鏽處理,就會是標準一致,就像座椅骨架彈簧統一沒做防鏽,就沒立場要求它不應該生鏽
但實際看到的是3隻有做防鏽,右前那隻還只做一半,該說這是生產管理散漫,還是那個天兵特別定義這隻只要做一半即可,因為這隻傳動軸較長分成2截,右邊那截靠輪胎的有做防鏽,所以這邊無鏽,而左邊那截靠變速箱的那根整隻都是鏽
雖然這樣的鏽對整個結構強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也不會去要求處理,但是看到這樣的生產管理模式,真的很難想像他們的做事行為有制度化嗎?
如果他們的決策者的腦袋有做改善,怎麼直到現在還繼續延續10年前crv2的生鏽模式完全沒變
除非有高層丟官,從競爭對手挖角人才進行改造,否則這已經是遺傳因子,代代相傳,無法根絕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安卓拉貝貝 wrote:
沒想到繡蝕的內部

是的,本來以為是烤漆問題,
但看這照片感覺不是單純烤漆問題,
mobile 上能人異士很多,所以上來詢問。。

小杰西 wrote:
我自己看電視台東森 汽車專家龐德說由內而外的非正常繡蝕穿孔 是車子在生產工廠鈑件防鏽鍍鋅全車
沒有做確實 就算日後回服務廠全車烤漆 也是根治不了!

這就很頭痛了,即使車主自已去外面做防鏽也沒用?
無法補救的?


ypslug wrote:
原因很多要調查才能確認.
請參考.


謝謝大大的指教,現在只能看本田的調查情形?
不過調查歸調查,對已經銹蝕的車主,不知該如何處理。
對很多車主來說,一台車不是三、五年就換的。

257287 wrote:
造成那個轉角的地方 水洗後的摺痕地方含水
所以才會生鏽

看來大大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所以大大是認為在浸防銹池後,未安全烘乾,防銹層未完全附合。
水?<==是指浸防銹後,還要清洗?還是原來浸泡池的殘水?

那會繼續一直銹?有得補求嗎?

問題很多,如大大有空,再請撥空指教。謝謝。

曾阿誠 wrote:
2014年九月~車~沒有生鏽阿~都停外面應該是不是全部

正常這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嗎?
怎變成沒銹的要上來報告。

對了,膠條有拆開嗎?(不是單純翻開喔)
現在發現的初期症是膠條包著的開始鏽,
比如車門、車頂膠條拆開,卡樌孔、導水溝銹蝕。
下圖為二年多的車頂膠條打開後(不是十年車喔)

等到非膠條區開始發現銹時,膠條包著的區域早就脆化了。
非膠條區現在有發現『澎龜』
不過還是為拿到正常車輛的您感到高興。


tiger3456 wrote:
如果他們的決策者的腦袋有做改善,怎麼直到現在還繼續延續10年前crv2的生鏽模式完全沒變
除非有高層丟官,從競爭對手挖角人才進行改造,否則這已經是遺傳因子,代代相傳,無法根絕

reduce the cost 的結果吧。
不過怪的是,crv2代有生銹事件,3代沒聽說、四代又出現,
所以是reduce the cost 的原因?還是設計的原因?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