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樣的業代這禮拜要交車了請問我該怎麼辦


686crisis wrote:
客服做服務調查時給個低分吧,客服問原因不要說和錢和凹配備有關的事情,
就說服務態度,口氣不好,感覺很不舒服,最好有具體例子
這樣就會讓他很難過了.


買的人不照合約走,搞這招去害人.....
難道人品只值那1~2千元??
Don't get mad, get a Mac~
看不出來照合約走那邊錯了.......

686crisis wrote:
客服做服務調查時給個...(恕刪)





業務沒對不起客戶也沒少給當初說好的配件優惠

這樣就要被客人搞

說白一點頂多也就罰錢

沒賺啥錢又罰錢

搞不好這台就一個跑路工幾佰

你叫他補幾仟

業務要是你家人真答應這客人

你不會想把他頭扒下去跟他說

上這班還要貼錢不如在家當米蟲 也不用拿錢出來還要給人糟蹋

換成是自己或自己家人是業務

沒賺啥錢被這樣搞唸一唸罰點錢你會開心??

nivenlo wrote:




美男子大誤會了。

原po是有『白紙黑字』的。
是反而要求沒有黑字上寫下來的東西。

因為這兩個東西我都買過,我寫外廠價吧。
(原廠我不知道。)

後行李箱防水托盤800
後行李箱隔板遮簾2700

差1900,原廠會差更多。

白紙黑字,要求的是雙方對於往來的最低標準與保障。

如果是賣方:我少給了什麼,你可以指正我補上,但我沒多給,你不能說我沒水準。
如果是買方:我少付了多少錢,對方有權要求我補,如果我沒多付錢,你也不能說我小氣。

顯然的,原po與業代間的溝通,並沒有讓業代願意心甘情願去貼那1900。
他不願意,也不能說他不對。


但不是應該被上網被暗指遇到『這種』業代之類的。
哪種?現在網路訟棍正夯,影射也會被寄函啊*啾咪

誠如原po所言,接近100萬的車都在買了。
不要覺得『我買100萬,連2000塊你都不給』,100萬不是淨利,更不是進他口袋。
請換個方向『我100萬都在花了,實在不需要為2000塊氣的跳腳』

也不需要故意給業代什麼『懲罰性的0分』教訓教訓他讓他被扣錢。
因為你仍舊得不到你要的東西。

試想想,如果是在座的每一位
遇到了『要被客人凹2000 or 不給他,被打0分會被公司罰3000』這種兩難的狀況。
各位應該心情也不會好吧?

請問客戶抱持著玉石俱焚的心情:『我得不到2000,就要讓你被罰3000』
對方會不會也來個玉石俱焚part2:『寧可被公司罰3000,也不給你佔到2000便宜,爽,怎樣』?

買了100萬的東西,就要有100萬的格局。

那2000塊的東西,本來就是約定之外的。

拿不到算剛好而已。

...(恕刪)


抱歉,我誤會了,沒看懂原PO的意思

HermesParis wrote:


你說反了吧?!

應該是:「"業代" 切記以後賣車聰明點,什麼口頭背書,白紙黑字才是你的權益!...(恕刪)


我沒有要加入戰局,我的意思只是要原PO下次有機會買車要什麼寫什麼在合約内,不要口頭,白紙黑字才是他能正常拿到的

我回的文應該沒有站哪邊吧?!只能説原PO自己沒作足功課。

上班無聊手機回文請各位大德多多包含
如果買車不舒服記得跟填購車服務問卷調查
好好的寫 把實際狀況寫下來 服務態度.口氣等
之前買車 最後保險被凹6000多元(這是事實) 寫進去後公司扣業代績效獎金
當時寄出後業代才來討 說要幫你填 其實是要幫他自己寫100分
他才有高額績效獎金
因為是事實業代也不敢說甚麼~只有向我們抱怨~
後來就不知去向了~做人還是要誠實



原po沒有再回文了。

令人感動的是,大部分的人都認同『莫僅聽一方說詞就下定論不妥』以及『照契約執行沒什麼不對』

但是也令人感慨的是,

回文如此多,也有部分版友的意見是『打分數的時候給他點顏色瞧瞧』。



什麼時候我們的民眾變這麼不講道理了?

只要是你不順我的意,即使社會普遍公評覺得沒道理的是我自己,有機會我還是要弄你?

如果我是業代,真的十分抱歉,我即使同歸於盡,給公司罰更高的罰金,
我也更加不願意滿足這客人任何需求了。

先尊重自己的格局,再來檢視對方的高度。

對原po跟業代間,可能是兩千塊的小小爭議。
無論是原po沒爭取到這2000,還是業代最後損失了2000

對我們這些旁觀者,都是不掏腰包,去學習了一個價值兩千塊的經驗。

我們看著別人的案例,警惕自己不要當個尖嘴猴腮的小人。

慶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有理性有共識的。
遺憾的是,原來價值觀是軟土深掘的人,也有相當比例。

我想我們的家鄉真的是窮了。
窮的是人的價值。


civic7592 wrote:
業務沒對不起客戶也沒...(恕刪)


Sorry,應該是我沒弄清楚.
我以為是和業務談好的事後來反悔了.
下次我該看請楚點
碰到這種問題各品牌的業代就團結一致,為他們共同的利益反駁消費者,抹黑買車者無理取鬧。
濁中之清 wrote:
碰到這種問題各品牌的業代就團結一致,為他們共同的利益反駁消費者,抹黑買車者無理取鬧。


遇到這種問題,有些人選擇蒙蔽,不願意衡量判斷對錯,順道抹黑反駁者是業內人士,不是嗎?


恕弟回覆,弟是專職採購。一個月買車的次數,應該比九成的人一輩子的買車次數還多。

我說真實的設定費是900,可能很多車主甚至連業代都不知道。以為是3500。
多的2600是他賺的嗎?不是,那是銀行、分期公司、甚至是車廠心照不宣的行情,
端看你的貸款是哪邊辦的,那邊才是債權人。

但,即便是不才個人知道的比業代還多,3500也是會乖乖付給人家。
知道的多沒有什麼了不起,該遵守的規矩還是要守。
何況是搞不清楚狀況要用吵鬧的,更該守規矩。

就像你就算知道便利商店進貨一罐可樂成本是8塊,你還是得付20塊給店員。

『知道』跟『可以這麼做到』是兩碼子事。

『我想要這麼做』跟『我這麼做沒錯』也是兩碼子事。


買菜凹蔥是很多人的習慣。
但是買菜凹蔥不代表就是個必須要有的服務。

吃飯付錢天經地義,
或者真的有強烈實驗精神,
可以去找間50嵐試試,跟老闆凹飲料免費加大。
即使老闆回答你小本經營,菜單上價格寫很清楚。
你一樣可是試著表示『我都點好幾百塊了,差那10塊你不會自己有觀念一點嗎』
『真不會做生意,以後我敢介紹朋友買你這邊嗎』

再恕我講句更不中聽的,老闆應該也不敢奢望就算真的介紹,來的會是什麼好客
今天你敢凹免費加大
你介紹來的想必凹的會更兇。
反正都可以凹以小換大了,下次凹滿一送一算剛好而已,

這才是病態的地方。
講白話就是:想佔人便宜不成,討拍又被洗臉,竟然還是會有人助陣附和

我相信社會上大部分人的共識是類似的。
如果您跟大家不同,請思考看看在思緒的過程當中,或者價值觀培養的過程中,是否遺漏了什麼。

『格調』二字,有人的價格很高,有人的不值幾百。
請想想看,這是個語重心長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