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ard wrote:
日本本田切車給台灣...(恕刪)
感謝S大的分析,看起來應該是不會超過99萬。但在還不知道是否有沒有其他額外的成本,甚至是否真的符合貨物稅減半的情況下,就留給大家自行想像空間。
fatlee3 wrote:
這兩樓我的確沒讀到...(恕刪)
bambochen wrote:
我拿的並非特例,而且也已經舉過例了
對照國外價格相近的IS200T跟Q50價格,算出來就是如此
比起你用憶測的方式計算,我的方法有根據得多
再者國產車若是使用台灣的製造零件達到一定的比例,貨物稅可以減免
零件的進口關稅跟整車進口的關稅也不會一樣
例如鋼圈單獨進口,稅率約為5%,若是整車進口,就沒有這種稅率(算在整車價格中計算)
你這麼會算,應該能知道其中差異吧?
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有關對使用國人自行設計汽機車引擎等零件時,可減免3%貨物稅之優惠規定,入會後有關「國人自行設計汽、機車引擎、底盤及車身抵減貨物稅措施」之發證事項,將不再受理新案,舊案保留三年調適期,將使汽機車產業輔導措施回歸「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而不另給於特別優惠。
上述調整之影響,以目前貨物稅率25%的小汽車為例,一部出廠價格100萬元的國產小汽車,完稅價格將增加7%,即7萬元左右,而貨物稅則較現行增加1萬7千5百元。另外,取消汽車使用國人自行設計的引擎、底盤或車身製造,各減徵三個百分點後,一部出廠價格100萬元的小汽車,貨物稅則較現行增加3萬至9萬元。若加上關稅調低,則進口汽車之價格競爭力將更為提高,而對國內汽車產業帶來衝擊。
此外,由於汽車貨物稅由三級制簡化為二級制,加上貨物稅率調降,將使2000cc.至3600cc的進口汽車價格競爭力提高,而增加美歐和日系大型房車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
車廠指出,台灣為兌現當初加入WTO的承諾,進口車關稅稅率,從原本的30%,逐年調降至目前的17.5%,稅率遠低於周遭國家,但原本應該要等速調降的汽車零件進口稅率,卻只小降至15%後打住,未如原先承諾低至10%以下,以致國產車在成本上,相較於進口車並沒有太多的優惠。
Q4. 目前日本富士重工以日本、美國和馬來西亞做為三大生產基地,在全球整體銷售大幅成長下,是否有計畫增加新的生產基地? 由於過往台灣市場也曾經生產過 Subaru,那未來台灣市場再加入 ASEAN 東協國家之後,是否有機會重新加入到這個生產基地行列?
A4:目前富士重工還是將重點放在這三大生產基地上,目前沒有新設立其他生產基地的打算,未來也沒有明確的建設計畫。至於是否要重拾台灣生產的計畫,目前富士重工是沒有,主要是因為物件供應與稅率問題上,事實上從日本進口是比台灣生產還划算。
受到日幣大幅升值的影響日系進口車也不得不反應售價,其中,轉為直營並全面進口化的日本馬自達開了第一槍,9月開始進口的Mazda 3將全面調漲1到2萬元,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專務執行董事稻本信秀今天表示,劇烈變動的匯率確實影響到成本,因此不得不反應在車價上,雖然馬自達為了降低匯率風險,將會強化在地化生產,但在台灣將仍採取全系列進口,沒有恢復國產化的計畫。
Accord Hybrid在日本售價410萬日幣(未稅),約合台幣129萬
假設日本本田切車給台灣本田的成本抓最高符合貨物稅減半(需低於100萬)的99萬好了
(含運費及保險費)
關稅17萬(17.5%) + 貨物稅17萬(15%) + 營業稅6.65萬(5%) = 140萬
180-140=40萬,這是台灣本田及經銷商要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