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全大全配 Honda Accord Hybrid


fatlee3 wrote:
你還是聽不懂
節稅避稅請自己股哥查查
我前面說很清楚了,也說你自己要不要算算看
結果你算不出來,就只會檢舉刪我文
那大家也很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了
還有,這跟國稅局有啥關係,你先去問問你開貿易商的親戚,不然你的論證好像小學生,雞同鴨講
這裡真的像另一位說的,是本田迷跟業務的 FB...(恕刪)


節稅避免差異我很懂不須要google
我要表達的是
不懂就不要寫
酸也要有理
就像價格
難道自己想想推估就成真理??

就好像不曉得那隻眼還是有什麼證據看到我檢舉了
又是一個自己猜測然後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的事情
我日常工作和各單位文來文往很多
但從不會去做這麼沒肚量檢舉的事情

沒有的事不要說的跟真的一樣

我有8個賣同樣品牌同樣產品的客戶
但開價不同
或開價相同但可折讓%不同
從外人來看其實產品都一樣所以開高價的人就是黑心
但實際上因為每家有各自不同成本與困難之處
拿高價的來罵對嗎???
用某一家的價格來推開高價人的利潤這樣對嗎??

每個人對各種產品都有其價格忍受度
可以站在自己角度認為產品貴
但拿一堆自己推估的數據來計算別人的成本而且說的好像有那一回事
我是覺得不應這樣誤導看文章的人

Accord Hybrid是輛好車我想是目前看到一致的評價
讓人詬病的就是在價格
所以台本被罵不值得同情
因為這是市場共識
台本應該好好想想為何好產品但總是被罵~貴.拔配件(雖然拔的狀況已好很多)

但去罵買的人是盤子.笨蛋我覺得不應該
因為每個人有其觀念價值
不能因為只買得起1坪20萬就罵買1坪100萬的人是盤子(我知道你沒有我指的是其他酸民)









fatlee3 wrote:
你還是聽不懂節稅避...(恕刪)


其實 要解決總代理的高價很簡單 您已經說 台本賣太貴 而且貌似您也很懂相關作業眉角 何不由您來替台灣消費者來代辦相同規格的車款 以您心中理想的價格來造福廣大本田迷 錢也賺 名也拿 雙贏何樂而不為 像益新就是這樣啊 價錢合理 有門路有能力 不少台灣人口中的傻盤都和他們買了TYPE -R 您怎不跟進一下進些合理價的ACCORD HYBRID呢?

很多人都說台灣本田是盤子公司 國產車賣進口價 而且國外好多規格超棒的本田好車 怎都沒人跳出來進些合理價格的好棒又便宜本田外匯車來終結台本呢? 別只是嘴上說說阿
c78a86102 wrote:
節稅避免差異我很懂不須要google
我要表達的是
不懂就不要寫
酸也要有理
就像價格
難道自己想想推估就成真理??
...(恕刪)



你很懂得話怎麼不迅速算一下給大家看就好?
fatlee3 wrote:
1. 2017 Toyota Rav4 Hybrid 2.5 / MSRP $37,191 USD / 139.9w 台幣

2. 2017 Ford Fusion(Mondeo) Hybrid 2.0 / MSRP $38,040 USD / 139.9w 台幣

3. 2017 Honda Accord Hybrid 2.0 / MSRP $36,790 / 179.9w 台幣...(恕刪)


我沒推估阿,簡單數學而已
在美國 dealership 買一台,自己找海運,然後辦進口,繳完稅以後驗車

總共要多少?

你很懂得話怎麼會不知道公司自己運產品到其他國家會怎麼算$$?

我有歐、美、日、大陸及東南亞的上游廠商,同樣的產品價差很大,但是除了人事運輸營銷成本的差別以外,還有很大一塊在於研發生產品管的部分,導致產品的性價比有決定性的差別,你要買便宜的通常品質或性能就會犧牲

那講到這三台明明同級車,在美國賣價格差不多,為何來台灣可以差超過一萬美金? 不神奇嗎?

怎麼可能一個正常有經營管理及貿易進出口經驗的會覺得 179.9 很合理?

我不是再罵買的人,而是在罵賣的人好嗎


mohochoo wrote:
其實 要解決總代理的高價很簡單 您已經說 台本賣太貴 而且貌似您也很懂相關作業眉角 何不由您來替台灣消費者來代辦相同規格的車款 以您心中理想的價格來造福廣大本田迷 錢也賺 名也拿 雙贏何樂而不為 像益新就是這樣啊 價錢合理 有門路有能力 不少台灣人口中的傻盤都和他們買了TYPE -R 您怎不跟進一下進些合理價的ACCORD HYBRID呢?
很多人都說台灣本田是盤子公司 國產車賣進口價 而且國外好多規格超棒的本田好車 怎都沒人跳出來進些合理價格的好棒又便宜本田外匯車來終結台本呢? 別只是嘴上說說阿


這位大哥,我好像沒有說我要拯救大家吧

市場自己會讓販賣者知道自己的價格合不合理

有人願意當盤子我也無妨,那是他的選擇

但是還有更多人的在清楚的知道背後的真相後,可能會做出適合他們的選擇
fatlee3 wrote:
我沒推估阿,簡單數學而已
在美國 dealership 買一台,自己找海運,然後辦進口,繳完稅以後驗車
總共要多少?
你很懂得話怎麼會不知道公司自己運產品到其他國家會怎麼算$$?
我有歐、美、日、大陸及東南亞的上游廠商,同樣的產品價差很大,但是除了人事運輸營銷成本的差別以外,還有很大一塊在於研發生產品管的部分,導致產品的性價比有決定性的差別,你要買便宜的通常品質或性能就會犧牲
那講到這三台明明同級車,在美國賣價格差不多,為何來台灣可以差超過一萬美金? 不神奇嗎?
怎麼可能一個正常有經營管理及貿易進出口經驗的會覺得 179.9 很合理?
我不是再罵買的人,而是在罵賣的人好嗎

mohochoo wrote:
其實 要解決總代理的高價很簡單 您已經說 台本賣太貴 而且貌似您也很懂相關作業眉角 何不由您來替台灣消費者來代辦相同規格的車款 以您心中理想的價格來造福廣大本田迷 錢也賺 名也拿 雙贏何樂而不為 像益新就是這樣啊 價錢合理 有門路有能力 不少台灣人口中的傻盤都和他們買了TYPE -R 您怎不跟進一下進些合理價的ACCORD HYBRID呢?
很多人都說台灣本田是盤子公司 國產車賣進口價 而且國外好多規格超棒的本田好車 怎都沒人跳出來進些合理價格的好棒又便宜本田外匯車來終結台本呢? 別只是嘴上說說阿

這位大哥,我好像沒有說我要拯救大家吧
市場自己會讓販賣者知道自己的價格合不合理
有人願意當盤子我也無妨,那是他的選擇
但是還有更多人的在清楚的知道背後的真相後,可能會做出適合他們的選擇你很懂得話怎麼不迅...(恕刪)


沒罵買的人嗎??
上面倒數第2行寫的是什麼??

簡單數學??
經營一家公司用簡單的數學計算
所以意思小學生來經營就可以??
BEP在同公司的分店(直營店.加盟店)都不一樣
訂價策略並非只有簡單的數學算一算

我舉的例子是同廠牌.同產品.同品質.同樣在大台北地區
並非不同國家不同產品
好吧那就說車子
我曾有機會看過某廠牌某經銷商3家不同廠的報表
3家有賺有賠
所以是這麼簡單的數學計算嗎??
經營企業如果簡單那來這麼多企業倒閉

mohochoo大突破盲點
認為好賺的人
應該好好考慮改行賣進口車


這部車缺點在於只有前驅

而沒引用當今本田科技.NSX的驅動方式

看來還要等下一代

6核心 wrote:
這部車缺點在於只有...(恕刪)


NSX是三馬達,Accord Hybrid 是雙馬達
前者是性能油電,後者是節能油電
若你清楚之間的差異就不會問這問題
2016生產的Accord hybrid 如果不是接單引進,至少台本進了50-100台吧? 1月國產末代camry都殺1成起跳,10代Accord準備要量產了,16年的進口庫存Accord hybrid 不知現在成交價是多少??

買過2台雅歌~年前要換車,有Honda業務願意報個價嗎?
Hi~goodday everybody nice to meet u here~

c78a86102 wrote:
沒罵買的人嗎??
上面倒數第2行寫的是什麼??
簡單數學??
經營一家公司用簡單的數學計算
所以意思小學生來經營就可以??
BEP在同公司的分店(直營店.加盟店)都不一樣
訂價策略並非只有簡單的數學算一算
我舉的例子是同廠牌.同產品.同品質.同樣在大台北地區
並非不同國家不同產品
好吧那就說車子
我曾有機會看過某廠牌某經銷商3家不同廠的報表
3家有賺有賠
所以是這麼簡單的數學計算嗎??
經營企業如果簡單那來這麼多企業倒閉
mohochoo大突破盲點
認為好賺的人
應該好好考慮改行賣進口車


本來都不想回了,每次都答非所問
要算個簡單的進口都算不出來
還說自己進口過車子
還說自己親戚專門在進口貿易
結果連簡單的稅都算不出來還推說是小學生算數,怎麼大人算不出小學生算術呢?
我自己進口過也買總代理進口的車,各種歐美系車系,不同稅制的進口稅我有一張表丟進去就出來數字了
你要不要自己列給對你本田有興趣的消費者看看
我想我貼了大概就會被人檢舉,因為卡了某些人的利益,讓人看了不爽

你上面寫的也完全沒有內容
等你算完,提出合理的論證再出聲吧
這車的定價應該是營業部長和商品企劃去和總公司喬出來的,總經理可能不會管這麼細吧
昨天看YYP車評此車,評價很好,如果是179萬的定價加上20萬以上的折價,其實可以考慮買一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