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ander2013 wrote:拆的好讓大家知道車輛(恕刪) 台灣以前車輛都是美規保險桿, 不但有內鐵還有保麗龍, 也不知何時開始現在的車好像不流行..美規保險桿需能承受時速9.5英哩(15公里)正面撞擊而毫髮無傷(掉漆不算), 現在開始融入汽車車身設計的一部份代價就是高昂維修費用, 充分表現出造車不賺錢修理才是財神爺..但現在的新標準是美國對於乘用車前後保險槓的安全標準,是NHTSA(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的。具體要求是,在時速2.5英里(約4公里)正面撞擊,或時速1.5英里(約2.4公里)的小角度撞擊時,乘用車的前、後保險槓能保護車身及車燈等相關安全部件不受損(燈罩不能破裂,機艙蓋、車門、尾廂蓋能正常打開,燃油不能泄露、排氣管不能變形漏氣等)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ar/g84jazl.html現在這方面最「認真」的美國,也沒有強制安裝了..但重點是他們有..公布撞擊測試 公布撞擊測試 公布撞擊測試
有看過一種說法,後防撞樑主要是用來防止低速撞擊的,以減少低速撞擊後可能的維修成本。如果沒有後防撞樑,車子連低速撞擊的防護能力都沒有,輕輕一撞就要修車了。因為日本的低速事故比例很低,所以有些日本當地的車才會沒有後防撞樑,但台灣低速事故的比例...應該不需要多說了。Fit的問題也不是只有後防撞樑,前防撞樑也是又軟又薄,全車的鋼材強度也沒有公布,說沒有偷料真的很沒說服力。其實目前市面上的國產小車大概也都這種水準,但是Fit的訂價已經達到中型房車的價位了,而且還是2022最新世代的車型,自然會被高標準檢視。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傑運拆Altis、Sentra、Lancer、Focus、Mazda 3這些中型房車,再回來看Tiida和Fit的拆解影片,就很明顯可以看出差異了。
JasonMMIV wrote:有看過一種說法,後防(恕刪) 參考案例⋯中市2自小客車車禍 後座母子送醫不治連March老爺爺都能⋯FIT 被馬三撞得真慘!https://forum.u-car.com.tw/forum/thread/117325/?brand=&sortOrder=time&page=4http://fit-club.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389
第一代CITY發表時本來想入手但去現場看過實車後.............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早期的喜美維修保養時只要車子升起來後門就會不好開關如果CRV的後保桿只是薄薄的一層鐵那FIT沒後保桿這件事或許真的不用意外也無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