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chung wrote:
右轉應是左側輪受壓較...(恕刪)


想請教oddchung兄

文中有提到增加後輪避震的硬度,應可增加過彎的穩定度


我只是就自己的經驗來說,上台車是civic 7th ferio,很明顯就是後輪避震器比前輪硬許多,也許就是為了增加過彎的穩定度,缺點是行車的舒適性會較差,遇不平路面後輪會有點跳動

現在是開mondeo mk4,就感覺4輪的軟硬是一樣的,但過彎穩定度,mondeo卻更好一些,

所以想請教,同樣是前驅車,為何後輪避震強度沒較硬,但過彎卻較穩?

當然輪胎大小,車體大小都不一樣,還有ferio國產的沒裝後防傾桿(國外有)
rex ren wrote:
文中有提到增加後輪避震的硬度,應可增加過彎的穩定度


我只是就自己的經驗來說,上台車是civic 7th ferio,很明顯就是後輪避震器比前輪硬許多,也許就是為了增加過彎的穩定度,缺點是行車的舒適性會較差,遇不平路面後輪會有點跳動

現在是開mondeo mk4,就感覺4輪的軟硬是一樣的,但過彎穩定度,mondeo卻更好一些,

所以想請教,同樣是前驅車,為何後輪避震強度沒較硬,但過彎卻較穩?

當然輪胎大小,車體大小都不一樣,還有ferio國產的沒裝後防傾桿(國外有無奈)



我想可能我的筆誤還是誤會,前置前驅的車後輪避震器硬度增加,不會讓過彎更加穩定。

我所說的硬度,是光指減震筒的強度,不包含彈簧,尤其是在控制彈簧拉伸這個動作。

減震筒越能夠抑制彈簧的拉伸,自然彈簧動作就柔和了,動態就穩定了。

若是我寫的東西讓你誤會,我這邊先跟您說聲抱歉。

Ferio的原廠配置,絕對是前硬後軟。

你感覺後面會硬是因為後減震筒的阻尼強度不夠,加上車尾較輕,所以你會感覺到彈簧的上下起伏比較激烈一點。

車頭較軟,是因為車頭比較重,所以彈簧在荷重下的動態會比較柔順。

假設A車前彈簧硬度是12kgs, 引擎重量是400kgs。

若是將這個12kgs彈黃配置到引擎重量只有200kgs的B車,會很明顯的感覺到A車比較柔順,而B車很硬。

所以彈簧的配置是要看車輛那裡比較重,重的那頭彈簧配置就比較硬,以利支撐車重。

若是以保時捷的彈簧來說,一定是前軟後硬,因為引擎在後面。

所以前後軟硬的感覺,除了彈簧本身的磅數外,還要考慮到車輛的配重,減震筒的強度,最後總和才能夠決定車輛的動態。

有意思的是,Ferio時期的Civic TypeR,底盤設定理念其實跟Ferio很接近,也是車頭軟調,車尾偏硬的感覺 (不是說後面彈簧比前面硬,而只是感覺而以)。

這也讓當時的TypeR在歐洲的佳評如潮,因為與早期歐洲鋼炮的理念類似,是台偏轉向過度的前驅車。

可是這樣的設定不會讓車子更穩定,就如我之前所說的,若是沒有足夠的阻尼抑制彈簧的動作,駕駛常常必須應付突如其來的車輛動態。

老Mondeo底盤我很喜歡,感覺超軟,會點頭,也會側傾,可是整體動作都很柔順線性,轉彎卻很穩定。

這也是因為其配合彈簧與配重所設定的阻尼強度良好的關係。

所以不會特別感覺到車頭或是車尾硬,整台車底盤動態前後均衡。

當然,失去的是靈活度,就看你希望車輛的動態是如何才去配置。

我個人若是在路上開,我也是希望盡量以舒適與穩定為主。

不想要花太多預算在購買歐洲車上,就可以去動減震筒的腦筋。

我自己是用原廠彈簧配置較強的減震筒,當然在這樣的配置下,在下壓時減震筒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可能對耐用度產生影響。

以我自己的七代雅哥為例,我就是配倍適登不可調的減震筒,以較少的油封與簡單的結構,加上歐洲名牌的加持,希望能夠讓減震筒撐久一點。

最主要還是當時原廠減震筒壞掉 (右前避震器壓的下去卻上不來,歪歪的開在路上),正好聽說某進口商進錯一批適合我車子用的倍適登不可調的減震筒在賤價求售,所以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太多就換了。

而結果我自己是很滿意的,不會有原廠配置減震筒的不安定感。

過彎側傾的時候不會像原廠設定下,阻尼拉不住彈簧而晃動,並有足夠的拉伸力道拉住彈簧讓過彎過程更加穩定。

跟歐洲車還是有段差距,畢竟車體剛性還是沒法比,至少在動態上比較接近我就很高興了,因為相對成本低很多。















billion wrote:
尼斯 wrote:
家裡剛好都有過這2輛,Civic 5代3門,6代coupe,BMW 325coupe,
Civic 差多了,市區慢慢跑無所謂,上高速後就是BMW 的天下,
中高速100直上200,BMW是一氣喝成,開過就知道.
...(恕刪)


這和排氣量有關吧。
civic 5/六代和325這台車排氣量差快1L,馬力更是一段差距,你應該拿318比,多了200cc還不一定會贏。
不然你去比比IS250,上高速公路直線你以為325還會贏嗎?...(恕刪)

Civic 與 BMW 3系列最大差異重點不在於加速快慢,
而是加速時的順暢性及車身的穩定性,
要比快Civic 車輕本來就比較快,加顆渦輪中高速不就都超越BMW 3系列,
然而車底盤怎麼改,一上150Civic 與 BMW 3系列差距就出現,
BMW 3系列從E36起底盤就得不少獎,以歐洲每年那麼多新車在發表,這不容易.


自己感覺
前硬後軟高速比較穩定,入彎車頭指向反應很快,進彎速度太快角度不對馬上推頭
前軟後硬高速後面會不安,但過彎可以很快,車頭指向好,路線可以修

就我開過的車來說
即使是法國小鋼砲
上高速彎車尾還是有漂浮感
一台普通的opel astra高速彎就安定多了
我想車重跟軸距對高速穩定影響還是很大
擅長不同,也沒啥好比

個人感覺而已.....未必是對的..

boneman wrote:
自己感覺前硬後軟高速...(恕刪)


我也是這麼感覺的。
BMW VS HONDA
我只能說如果樓主真的很有錢
去請真正的"日本"本田作一台左駕的TYPE-R吧
前提是真的很喜愛HONDA
如果沒有不如不要去考慮這個問題
直接買原裝進口車吧
不要考慮閹割車

尼斯 wrote:
家裡剛好都有過這2輛...(恕刪)


你真幽默
civic 8 2.0轉向系統有EHPAS ,1.8的沒有,開起來就有差了,
更何況跟BMW 3系列的比~~
BMW與Honda的操控差異就是.......
兩台車時速開到180,BMW駕駛的心跳只有100出頭,HONDA駕駛的心跳跟時速表差不多

lin1215 wrote:
BMW與Honda的操控差異就是.......

兩台車時速開到180,BMW駕駛的心跳只有100出頭,HONDA駕駛的心跳跟時速表差不多

BMW沒開過不知道
不過開civic 8時確實有和時速表成正比的感覺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