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w wrote:
...我不確定台灣跟美國有沒有一樣。
但確定的是來自同一家工廠製造。
沒有公司會開發兩具模具的。不懂的話請搜尋01由專業人士解釋了。....(恕刪)
聽你在扯!
全球鈑件都來自同一家工廠製造,那還各地化、國產化幹嘛?
日本製、德國製的鋼材運到全世界去組裝?
你知道鋼材有多重、成型之後有多佔空間嗎?
海運時的品管怎麼掌握、通關流程卡關是不是工廠那天就大家泡茶聊天?
就算在母國,也不可能是一個模子同一家工廠做,一個模子生產全球幾百萬台,你要不要算算一秒鐘一個近百頓重的模具要敲幾次?唬爛也要有個限度。
生產本地化,講白的,圖的就是當地更便宜的工/料。
大家都有在領薪水,容易明白「工」的差別;但極少人接觸加工,對「料」很難理解,但這才是省得大的部份。
懶得說明物料加工有的沒有的,就單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台灣或印度的料,能夠達日本德國標準且比在日本德國生產還便宜,那日本德國早就被台灣印度打好玩。所以用的料保証不會是又便宜又好,否則海外設廠完全無意義。
就加工的角度可以明白告訴你,不止材料強度跟不上,模具強度也跟不上,二級料用二級模具,省下來的錢比一級料用一級模具不止一倍的差距,是N倍,這些才是本地化省最大的部份。
這種業內常識連秘密都不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在現代流水線工廠,一條產線不會超過百人,日組裝量保証超過百輛,平均一輛汽車最後的組裝人工,低於一個工人的日薪,這連小學生都算得出來。大費週張到海外生產只是為了省一個工人的日薪?用點腦子判斷吧。
再給你一個tip,那些國際車廠在非母國設的廠,除了少數有良心的,其他就算外銷也不會去銷去北美市場,一定都是南美、印度…等等,why?想一想吧。
最後再給你一個二十年前的消息,現代工廠混料生產根本小菜一碟,連不同內裝顏色、音響等級....都能混著生產了,來自不同供應商的不同強度鈑件,如果要混著上料,保証不會有任何問題,工人也感覺不出異狀、倉管也不會知道,只有訂料時的心照不宣會知道。




國產crv5這種休旅車大小的鋼材只用到780mpa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