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團結起來!就算是H迷也要團結起來!

講難聽一點,就是台本的高層沒有壯大本田市佔的打算,沒有衝銷量的打算所以才有這種偏安的心態!

這與本田的精神是完全違背的,本田的精神是帶給車主感動,創新與進步僅管規模比不上Toyota但仍可以在技術或本質上與Toyota一搏,而不是做小了本田這塊招牌,為了利益不惜犧牲消費者的權益,連把手,化妝鏡這種小東西都在偷,這種車主奇摩子會不爽的事也在幹,事後證明台本的高層錯了,現在也加了回去,那代表以前的決策真是不把消費者看在眼裏,看看利用本田這塊招牌可以換到多少的利潤,一步一步的試探消費者底限,這樣不行然後再加一點回去再試試看消費者能不能容忍,這種心態真是夠了,擺明吃定消費者,不像一個大汽車廠應有的風度,感覺就像現任高層在吃老本,炒短線,長久下去會自食惡果,不過台本高層也不怕,到時不知又跑到那個開發中的小國家繼續待著!

有網友說Toyota賣的多有壓力,我覺得好笑,像Toyota這樣市佔率又高中古車價又穩的車廠其他車廠羨慕都來不及,還因此有壓力?這以Toyota自身來說是自我挑戰,但對別的車廠來說是看別人吃香喝辣自己在喊燒的酸葡萄心態!

與其消費者要本質,還不如說消費者要的是牛肉,只是台本不肯給罷了,反正他也不想有衝量的打算,反正加減賣大不了收掉改賣進口!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台本倒掉變成進口,這樣消費者買的本田車才有真正的本質!

台本這種小本經營的心態說不定越賣越差後真的會收掉變進口,反正屏東廠的設備是別人用過的舊設備,沒有花多少本錢,要收攤也不會心疼!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要研究台本的作風要先研究主帥的經歷:

★人物小檔案
鈴木良幸Yoshiyuki Suzuki
台灣本田汽車(Honda Taiwan)總經理。1974年進入Honda,擔任直販銷售及業販銷售;35歲時調任Honda歐洲部門,從1987~1990年派駐荷蘭; 1990~1996年回到亞洲大洋洲本部,這段期間主要從事商品企畫相關工作。1996~1999年再外派至泰國的Asian Honda;2002~2007年派駐韓國,成立Honda Korea;今年4月派駐台灣,負責Honda Taiwan相關事務。

從以上經歷來看,社長都是在歐洲或大洋洲服務,都不是本田的主力銷售區!

再看他對服務過的大洋洲的市場分析:

"....整個大洋洲市場排序,印度、泰國及澳洲市場規模相近,其次是印尼、馬來西亞及台灣,在大洋洲市場中,台灣非常重要,雖然就銷售數量上來說,台灣對其他地區並無影響,但是CSI顧客滿意的水準,Honda Taiwan表現得非常優秀,這樣的團隊表現是其他國家可以學習的,進而來台灣觀摩...."

"....以人口的比例來看,台灣現在2300多萬的人口,與我之前工作過的韓國4600萬人口相比是一半的規模,韓國車輛販售數目年約100多萬輛,台灣當然是可以賣到50萬輛的,但是已有200萬有錢的台商到大陸去了,所以目前會有點困難,估計40萬輛會比較恰當一點。而那時Honda Taiwan賣多少車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CSI顧客滿意度才是我們關心的,只要CSI做得好、口碑就會好,銷售數字就會好。 ...."

從他對記者的回答而言,可以看出台灣在整個大洋洲的銷售來說是屬於末段班,日本本田不會計較其銷售量,後面的顧客滿意的話看看就好,要是我也會這麼說,就如同女孩長的不好看但硬要恭維也只能說愛國吧!同文同種的中國則不歸大洋洲管,自有戰將坐陣!

韓國是排斥外國車的地方,一年能賣多少本田車?用google查了一下,在2006年10月本田車賣了409台,首次成為韓國受歡迎的進口車品牌,這種規模比台本還慘,就如同現在台本的策略一樣,是做招牌賣品牌與形象,銷量不是重點!

從以上可以得知,台本在日本本田的規畫只是打打形象不要缺席而以,繼然如此所派的主帥也是從小地方的市場轉戰過去,以前是如此,現在自然手段是一樣的,台灣消費者要叫就叫,反正我本田也看不在眼裏,不買拉倒,而我們可以預期,社長做完這一任後會去那,絕不會去大市場與Toyota拼搏,因那不是他的專長,況且比他有能力的人早在培養與卡位,沒有入場卷甚至先修班都沒得進!

老實說,我真痛恨台本高層這樣的砸本田招牌!!!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要研究台本的作風要先...(恕刪)


那你說說要怎樣經營台灣本田,提供學術或經驗分享一下.
不要講台本是台本關我什麼事?我希望收集到的是市場或
學術的經驗或理論,如何突圍M及N廠的夾擊,最後與T廠競
爭,甚至是如何不被F及M廠拉下,我靜靜聽你說.
言者諄諄

聽者藐藐

財團的立場v.s消費者的立場?

你們加油囉~
aab1 wrote:
那你說說要怎樣經營台灣本田,提供學術或經驗分享一下.
不要講台本是台本關我什麼事?我希望收集到的是市場或
學術的經驗或理論,如何突圍M及N廠的夾擊,最後與T廠競
爭,甚至是如何不被F及M廠拉下,我靜靜聽你說.
...(恕刪)


若你是台本的人員我倒是可以與你討論!

我只是希望台本以後不會成為行銷學課堂的笑柄!

有關台本的情形,我倒可以與一些朋友談談!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Firstmind wrote: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財團...(恕刪)


個人只是從現有市場來分析並支持honda的做法,因為
我自己認為在現實面這才是對台灣本田長久經營的因應
之道,我更想知道的是台灣本田的作為之後,其他廠商會
如何因應以及一些市場及現實操作的知識與經驗,因為我
信仰本田The power of dreams,也因為退出F1所以
我才會去思索本田為何要這樣操作,也感覺現實面就是要
這樣才能長久經營.
aab1 wrote:
個人只是從現有市場來分析並支持honda的做法,因為
我自己認為在現實面這才是對台灣本田長久經營的因應
之道,我更想知道的是台灣本田的作為之後,其他廠商會
如何因應以及一些市場及現實操作的知識與經驗,因為我
信仰本田The power of dreams,也因為退出F1所以
我才會去思索本田為何要這樣操作,也感覺現實面就是要
這樣才能長久經營.
...(恕刪)


你的邏輯推論不及格,你的推論是嫌就不要買,然後只剩基本教義派在撐,數量絕對不夠成為第四大車廠,甚至連福特都不如,最後勢利的本田就關了屏東廠!

從你的這段話看出許多問題,你若是從現有市場分析HONDA的作法,但想知道其他廠商的應對之道,沒有知己知彼怎能肯定HONDA的作法,我看你沒唸過研究所或是指導教授在混!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若你是台本的人員我倒...(恕刪)


我不是台本人員,但你也還是可以提出來大家參考,行銷學的笑柄
我是認為不需要這樣說啦,排名第5,6及後面的廠商情何以堪?總
不會一家公司幾百人都是吸強力膠上班?還是你有行銷學的絕品
妙論,給同學或是老師們參考一下!如何經營台灣本田,就別賣關子
了,分享一下又不會怎樣.


謝謝aad1大讓消費者更清楚honda的心態(若你說的一切正是honda的心態^^)
那我們就該用行動和言論表達對這種漠視消費者的行銷策略做正常反應
所以繼續支持發文是對的...感謝您~
怎麼又跟"銷售排名"扯到關係去?
台灣本田被當作行銷學的負面教學是因為"行銷"(現在台本不甘不願的加裝本來應該有卻沒有的配備,不是等於自己打自己嘴巴嗎?)而非關銷售排名!
其他車廠~例如福特六和就是在學校裡"品質"的負面教學囉!
不要幼稚到這樣啦!把銷售排名扯的到處都有關聯!這就跟有人說T牌的車就是好所以銷售排名NO1等有異曲同工之妙(正確的說應該是T牌的車在利潤與消費者需求之間取得平衡的關係比較恰當吧)!
如果真的本田車主都只重視你們所謂的"本質"那台本這次幹麻要"加裝回去"?自打嘴巴的行為不正可以當作行銷學上的一個負面教學嗎?

aab1 wrote:
我不是台本人員,但你...行銷學的笑柄
我是認為不需要這樣說啦,排名第5,6及後面的廠商情何以堪?總
不會一家公司幾百人都是吸強力膠上班?...(恕刪)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