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過D16Z、B18C與K20A引擎

D16Z(SOHC VTEC 125p),本來就是被設計成省油,偶爾熱血一下也行,要她多會跑也難呀

B18C(DOHC VTEC 180p),VTEC打開後加速超迷人的,會讓你想要保持VTEC開啟,
B18C VTEC開啟大概可以跟3000cc的車比加速,但B18C也很省油(記得有12km/l)

K20A(DOHC i-VTEC 154p),i-VTEC讓低速扭力更好了,VTEC打開後熱血一下也OK的,
但沒有以往雙凸VTEC那麼勁爆,我的K20A+2000cc的車身油耗還有9.5~11.2km/l,個人很滿意了

大炮哥 wrote:
為何國內小機車不做D...(恕刪)


成本.

構造

不需要做用那麼好...

每一顆引擎都有自己的特性

看著這標題幾天,一直在思考這問題該怎麼回答,總覺得這樣的一個問題似乎很難用三言兩語去帶過
前面有位大大發言提到,就好像一部車有兩種引擎,真貼切的形容!!

tommy326 wrote:
F1上有VTEC的運...(恕刪)


比賽車用不到量產VTEC機構,比賽引擎本身已是高轉速設定,賽道幾乎都是高轉速進行,VTEC在賽場上其實是多餘的,永遠都保持在VTEC作動轉速以上何必多一個VTEC增加重量對吧。
競技取向的設定並不適合一般使用,NA比賽引擎一定高轉速、高壓縮、大角度凸輪‧‧等,偏偏這樣的設定與一般日常使用的設定背道而馳,疲軟的中低轉、不穩定的怠速等等,如何能兼顧高轉速的馬力而又不必犧牲日常使用的實用性?VTEC成了本田所推出的解答,你可以想像成他有兩組不同設定的凸輪,一組低中轉用一組則是高轉速使用,因此同時擁有日常所需的低中轉卻又兼顧到高轉速所需要的馬力,更重要的一點是,他非常耐用,而且售價並不比一般引擎昂貴!
說VTEC強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確實有她強的地方,換個方式說好了,VTEC很迷人,可變氣門不是本田發明也不是本田率先投入,但她了不起的地方在於讓你用便宜的價格就能享受到有如跑車或賽車般的引擎效能,特別是在渦輪引擎並不普遍的時代背景下,VTEC的出現猶如致命毒藥,對一般四缸引擎來說,如果5千轉是撕吼那6千轉可能是氣力用盡,但對於DOHC VTEC來說這卻才正是迷人的開端,越高轉越HIGH,予人彷彿置身比賽車似的錯覺~~~
前面大大所提當年NISSAN那部1600cc-200ps掀背或者TOYOTA、三菱的可變氣門技術,相對於VTEC可能有過之無不及,但名氣始終不若VTEC響亮,這中間有很多原因,車廠廣告、市場接受度、普遍使用心得‧‧等等,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差異在於HONDA這個招牌的建立以及伴隨成長的賽車歷史,最終你會發現,基本上VTEC乃至於HONDA之所以了不起都該歸功給本田宗一郎!我扯遠了,對不起。
小排氣量擁有大馬力,還有什麼比增壓更具效果?對於一間在F-1最終渦輪年代稱霸的車廠而言,卻在量產車上見不到渦輪引擎多麼怪異啊!除了第一部渦輪機車CX500、LIFE到現在的ACURA RDX,你幾乎在量產車上看不到HONDA TURBO,為什麼?因為當時的本田認為靠增壓獲取大馬力是件沒有技術或者說沒有挑戰性的事情,這是本田一向的說法,但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本田的堅持很了不起,只是到了現在實在應該有所改變了,早期一具B16A開始一直到現在的K20A,最多不過就是F20C的250ps,這樣的馬力在現代已經不甚起眼了,本田已將四缸的自然進氣發展到極限,要再增加除了加大排氣量之外很難再有所突破,而當渦輪增壓引擎發展越見成熟,很自然而然DOHC VTEC變得不再那麼吸引人了,當然了,NA的高轉速魅力還是別有風味,迷上了就難戒了,只是這東西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也不是每個人都欣賞,我跟你說VTEC為何迷人,但能不能迷到你就不是我的問題了對嗎!
性能取向的VTEC絕對需要手排或是更好更快的自排變速箱來搭配,也因此要迷上之前必須先學會開手排車,學會是小事,但要能打從心底喜歡而不覺得累就有點難度了,也就這樣,在這大馬力垂手可得、自排還比手排快的年代要我去說服你VTEC或HONDA有多迷人也就越來越困難了!但始終會有這樣一群小眾吧,本田迷走到那都別怕會孤單,呵~~~
對了,有些人說因為HONDA當時DOHC VTEC不外銷所以臺灣只好落引擎,其實這種說法不大正確,性能版的DOHC VTEC一直都有外銷日本之外的國家,只是日規永遠是最強的這點沒錯,要怪就怪當年南陽不願進口吧,甚至歐洲還是唯一有ACCORD TYPE-R的地區!
會說DOHC VTEC中低轉超沒力的人,是的,是稍嫌沒力,但沒到這麼沒力吧!AP1的S2000是特例不在此討論,嫌棄S2000低中轉沒力者請換車,因為你可能了解她卻不適合她,她也不適合你。
至於非性能取向的VTEC引擎,說穿了其實它跟他廠同排氣量引擎相比就少了點可說嘴之處,但SOHC VTEC作動時還是會給人小小的滿足並且在動力上小有貢獻,它有功效只是不若DOHC VTEC來得明顯,本田也知道不是人人開車都要高轉速,畢竟市場主流不可能這樣,但要說SOHC VTEC落後倒也不會,她只是少了點鮮明的個性,除了VCM外她真的少了點說嘴處,就很中規中矩,不起眼但也不差,然後再配顆古董5速AT,所以它不會是本田名機,話說回來,弄個400ps的DOHC VTEC的3500-V6放在Accord上超簡單,但要賣多少錢?市區一公升我猜跑不到4公里,你要嗎?
我可以理解現在的HONDA正為新一代能源科技與環保而與性能漸行漸遠,但希望偶爾還是可以有些讓我這種老本田迷興奮或者期待的產品吧~~~~~
VTEC一點都不強
只能放一些爛車


a122506 wrote:
VTEC是引擎轉速到特定轉速時凸輪軸會把活塞頂的更高讓進氣量加大。


當凸輪軸頂到活塞時,就是換引擎之時!
應該是頂汽門吧!

tommy326 wrote:
F1上有VTEC的運用嗎
聽老人家說
本田強的話F1應該都是包辦
我沒看


當f1還在小排氣量+turbo的時期確實是這樣
honda強到抓不住!
包辦整個賽季大部分冠軍!
ben0981 wrote:
VTEC一點都不強只...(恕刪)
比0-400很好用~但是尾速這些車就大贏了~
大家好~

大炮哥 wrote:
為何國內小機車不做DOHC而要做OHC或OHV


技術,研發成本,市場需求!
來個嘴砲VTEC
注意第六秒
anna7698 wrote:
來個嘴砲VTEC 第...(恕刪)


他的中氣連續性我覺得沒有另外一個影片中一位外國人學的長,不過配上這支管子後,VTEC 的聲音比另外那外國人學的更像
用單眼寫旅遊故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