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小弟剛好對車輛塗裝及汽車美容有點涉獵,跟大家討論討論。



鍍膜是否需要?看個人如果車輛想常保如新,清洗容易,但是又沒時間自己動手洗車的,我建議可以去做真的...硬質鍍膜。

至於鍍膜成本材料並不貴,會收到接近萬元價格,是因為鍍膜前置作業,大部分業者都會進行除紋拋光的動作。

如果底打得不好,鍍膜上去也只是把傷痕跟髒粒都包覆在鍍膜內。並且部分鍍膜材料因為折射會讓紋路更明顯...



鍍膜能提升的亮度有限...要提升亮度主要是靠拋光的動作,而這支拋光機你能拿得好就需要經驗

看到傷痕或細紋,你要有能力判斷要用的拋劑,棉盤,或是羊毛要短要長,要配合用DA機?RO機?或是GA機?

美容的店家技術就在這裡...


至於汽車塗裝...前面有人講到靜電塗裝,那是在製造廠一開始做車體防鏽才用到的。

出製造廠後,不論是原廠或是外場,做法都是一樣。

看漆面損傷程度,如果已傷到鐵材,就是磨掉鏽蝕的部分,先噴防鏽底漆->中塗底漆->補土->羽狀邊->色漆->金油(2次塗裝做法)



我自己的車快9年了23萬KM的里程數...沒鍍膜...只有固定每月2次的洗車打蠟。

有時間有場地洗車的,其實可以單純洗車打蠟就可以了。




8924132 wrote:
大大,.....您...(恕刪)


露天啊!

沒屋頂哦....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不用了啦!!打臘就好,因為會生銹,自已爬文

king97878 wrote:
露天啊!沒屋頂哦....(恕刪)


前面有鐵門,不考慮上面加個採光罩嗎?
小弟看大家都這樣弄的

關於半永久固著式的塗膠,小弟前面有提過
對於粒狀物(尤其具有黏性的,會染色的),以及室外水漬這種粒狀物沉積
比較沒辦法輕易清除(對比可移除的保護劑)
小弟是認為,打不穿,弄髒它,也夠您噁心的
髒了呢?.....很抱歉,只有物理方法
哪種物理方法....您知道的,擼吧(是擼車....絕不是擼別的)

有鏽斑,那是鐵粉黏在車上小弟前面有貼過了
鏽斑CRV

鐵粉放大圖,在此提供參考(給坐電梯上來的您)


水漬案例
.....小弟找到聚矽氧烷做的金油了
正確說法是聚二烷基矽氧烷
專利US5268215A

喜歡這樣材料的大大,可以不用塗了
直接去烤一下就好(搞不好高級車就用這味)

應該就是奈米防刮金油
又找到更新的汽車塗料
....這更威,真的能坦小石頭
但跟那矽氧烷無關
wo2000013893 A1

AI86 wrote:
請教各位前輩,小弟CRV...(恕刪)


看你對車多有愛吧!
我如果有FK2一定去鍍膜!
前文才說有業者反串...就有大大通知(thanks)...業者把我的文貼在網上廣告...
但未經同意,希望拿下來,否則不知道哪天我發神經...我有常備律師,每年付錢不用也閒著...
http://www.j-xxxxing.com.tw/motion.asp?siteid=1006082&menuid=35511&postid=681687
(已電話通知...奇怪的是他們不准人轉載他們的文章,卻肆無忌憚的轉用別人的文章????)

笑話是只敢避重就輕的...好啦,不知真假的頂級漆要貴10萬(???)啦...
那頂級超跑豪車會在意這10萬20萬嗎???
一個邏輯,若有2萬就可以比原廠表面噴塗更好的東西,全世界車廠都是傻子不會用???
只有做鍍膜的最聰明??
更何況幾萬是自己在講,成本??車廠的成本更低!!

經驗提供參考,鐵銹轉化劑 ...1公升多少錢??
德國福X-2200元
材料行分裝100cc-2~300元
油漆行-450~500元
成本價不到-300元
(因為我買過2公升600元的)
別什麼多少錢啦,除非是獨家的東西,售價可自訂!!
至於我前文所說奈米塗料1公斤3w,那是因為我有跟他們接觸生意,這是人家的獨家專利,跟工研院合作的...有問題嗎???

另回一段"專業人士"的疑問(還中興大學的喔.. 自稱非常專業喔)
1.電鍍膜厚單位??主題應該是塗裝吧..電鍍???(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難道大家是在討論電鍍的?我接觸的幾家車廠怎麼是用"µm"? 測膜厚計也是用µm...好奇怪齁...
2.µ不是10的-6次方...請問應該是多少??不過就是少打一個m,在量測都直接說µ...業界很少人會說µm的,因為大多通用公制單位,英制單位才會特別註明.

總之,有人賣弄了一堆,還拿學校教授的名號出來,(不知會不會漏氣)...對或錯一般人也無從考證(其實跟想或不想也有關係啦!!)
不過從邏輯性來看是漏洞百出,感覺隱惡楊善的...否則前面所提,全世界車廠都是傻子??(車廠對塗裝工程花的研發經費很可觀)
當然,在台灣的店家大家也都習慣了,廣告亂打什麼都敢講,有問題都客戶的問題...是不是不肖,自己的良心知道.
也不用靠北靠木靠天靠地說自己是怎樣的人或有辛苦...誰都有個性,每個人都在努力!!
事實上.世界不會圍著某人轉,再怎麼的自以為是都一樣!!

8924132 wrote:
大大我看業者把您的...(恕刪)


就說有反串所以多說無益嘛~~~
不過謝謝啦!!一段時間沒上來...

倒是您問的...既然都來了...呵呵...
小弟只是覺得,01是個公開的討論版
大家也只是發表對這東西的看法,要嘛就來這裡跟大家討論
您不說自己是做甚麼,大家也不曉得現實生活中您以什麼維生
大可說自己是材料科學方面的專家,來讓大家了解結晶鍍膜背後到底是甚麼原理
這不是在網頁中口口聲聲說要讓大家知道什麼是聚矽氧烷
但是....講了一大堆,小弟也是霧裡看花
問了...有回什麼嗎?
還在背後說人無知,這不知道有沒有犯公然毀謗?

既然問不到,小弟就自己GOOGLE來的資訊
說說這....結晶的由來
首先,先從工研院的影片說起
在影片中,那位研究員說了一個名詞,叫做溶凝膠
小弟直接貼上維基百科的描述:

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是一種製造陶瓷和玻璃的低溫濕化學合成法,而這個方法包含了系統的液相(溶膠)到固相(凝膠)的轉換,它有各式各樣的應用;舉凡Ultra-fine陶瓷粉、大型製陶及製玻璃業、陶瓷纖維、無機薄膜、氣凝膠。由於溶膠凝膠化學在許多方面都有長足的進展,所以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致力於運用溶膠凝膠法製造極輕材料和極堅硬的陶瓷。
溶膠的原料是易於水解的金屬化合物(通常為無機金屬鹽或金屬醇鹽)懸浮在某種溶劑中。在典型的溶膠凝膠法中,反應物會有一連串的水解反應及聚合反應,生成膠體懸浮液,而其中的物質會凝結成新的相──含有固體高分子的溶劑,此即凝膠。
最初的溶膠凝膠法可以回溯到七十年前,Geffcken所做的實驗。西元一九三九年,他在德國肖特集團工作時第一次利用溶膠凝膠法,成功地在窗框上了鍍膜,為公司申請到了專利。有關溶膠凝膠法的研究在九零年代有重大的成長,全世界已經有超過五萬篇的相關論文。
應用
溶膠凝膠法最主要的應用是在製作薄膜上──利用旋轉塗布法、浸入塗布法、噴霧法、電泳法、噴墨法、滾壓塗布法等方法在基材表面產生薄膜。不僅能在玻璃、金屬上,也能在其他各式各樣的基質上生成光學鍍膜、保護用鍍膜、裝飾用鍍膜、以及製作電光材料。
在澆鑄入鑄模時,如果另外搭配乾燥或是加熱的程序,可以使陶磁和玻璃物品產生其他方法無法達到的新奇特性。一些巨觀光學元件和活性光學之元件,像是熱鏡、冷鏡、透鏡、分光器等等,都可以用溶膠凝膠法以快速且最低成本得到最佳外型。
適當地調整溶膠的黏性,也可製造出常用於光學纖維感應器和熱絕緣體的光學纖維和陶瓷防火纖維。
Ultra-fine陶瓷粉或是普通陶瓷粉是由溶膠中的沉澱物所形成的。這種單或多組成的次微米物質可以運用在牙醫和生醫方面。不同組成的粉末也被用在農業化學和除草劑上。在許多的拋光作業中也會用作為研磨料。
溶膠凝膠法另一個重要的應用是在沸石的合成上。可以讓其他的成分(金屬、金屬氧化物)可以很容易地被混入最終產物中,且以這個方法製作出的矽質岩溶膠非常穩定。
微米過濾法、超細過濾法、奈米過濾法、滲透蒸發、逆滲透時所用到的陶瓷物質,皆由溶膠凝膠法所得。
若在超臨界的環境下將潮濕的凝膠中的液體抽離,可以得到一高滲水性、低密度的物質,稱為空氣膠。在低溫(25℃~100℃)乾燥凝膠,可以得到滲水性固體Matrix,稱為xerogel。
在五零年代,在製作用於核子燃料的UO2和ThO2的放射性粉末時,為避免產生大量灰塵,也運用了溶膠凝膠法的技術。

所以這是一種液態轉固態的方法,無機的二氧化矽就是由這方法製造出來的(真的要變玻璃,還是要高溫喔!!)
而到了1969年有了US3463662這樣專利
可以把這塗層附著於表面上,在此貼出GOOGLE翻譯:

所有權聲明 支援語言:
說明 (經OCR技術掃描產生的文字可能會有錯誤)
美國專利US。氯。117-118 5索賠摘要披露染色和耐磨性物品包括聚氨酯基體具有其上接枝的一層聚矽氧烷。聚氨酯基底可以是己二酸丁二醇 - 甲苯二異氰酸的反應產物。聚矽氧烷可以通過水解和縮合的二甲基二氯矽烷和甲基三氯矽烷或dichlorodialkylsilane交聯alkyltrichlorosilane來形成。

本申請是部分繼續的部分的SN。341 - 742,提起Ĵ的。31,1966年,現在已經廢棄。

本發明涉及用於呈現抗污文章和由此生產的製品的方法。本文所公開的本發明是用於提供抗污,塑料塗料,它們耐磨損,並具有高的光澤保留尤其適用。

聚矽氧烷塗層是公知的形成疏水性表面的現有技術中。他們的抵抗染色能力已經作為織物整理中得到成功應用。然而,矽氧烷塗料可以通過磨蝕除去,或從許多襯底升降。出乎意料的是,已經發現,在本發明中,在特定的彈性體的活性表面位點的矽氧烷的該接枝聚合提供的疏水性,抗污表面抵抗磨損和擦傷。

聚氨酯彈性體,其可以具有高光澤表面來製備,其本身就是磨損極耐。此外,他們具有許多反應性位點用於發起矽氧烷縮合,即那些含有不穩定質子在聚氨酯凝膠晶格如羥基,胺,脲基位點,和脲基甲酸酯基團,以及緊密結合的水分子。包含活動的或潛在的親核性原子,如chloroor溴矽烷,矽氫化物,矽烷醇,以及烷氧基矽烷的矽烷,可向具有消除質子化親核試劑的一個矽 - 氧或矽 - 氮鍵,以所述的與形成反應彈性體骨架。一個或多個附加官能團的矽烷試劑的存在下允許聚合通過水解反應性矽烷醇中間體和冷凝熱,以形成聚矽氧烷分子具有一個或多個化學鍵與聚氨酯分子。如果聚矽氧烷接枝的層是由極薄的,原有的高光澤度和聚氨酯塗料的擦傷和耐磨性與聚氨酯的新增強抗污電阻一起保存當經受土壤的緩慢磨損或快速清洗精練劑的作用。即使在接枝的非常低的水平,矽氧烷鍵的存在是顯而易見的幾個毫米。表面以下,如通過反射紅外分光觀察。

而用在車輛上,業者發現了,二氧化矽遭到侵蝕後,將導致表面疏水反應不好,以及容易卡汙漬
所以,有了使用分層技術的鍍膜,在其頂端排列氟化合物,使其表面光滑
有多滑呢?讓我們看看胸口碎大石廣告
看起來很神奇吧,但小弟認為...被潑漆應該不會剛鍍完膜就被潑
應該是鍍好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被潑,那一天...小弟不敢保證氟化合物還在您車上
畢竟這玩意,跟所有東西都不太黏得起來(看看不沾鍋用久了會怎樣)

最後,業者想說找個甚麼東西來修飾二氧化矽的特性,防止它遭到侵蝕,所以加了一些有機物試試看
讓我們看看這論文的摘要
本研究應用MFI-like或BEA-like二氧化矽奈米顆粒懸浮液(colloid)於研發抗腐蝕膜及低介電薄膜。
有關抗腐蝕膜研究方面,是添加二氧化矽奈米顆粒至GPTMS-TEOS(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and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鍍膜液中,以製備有機-無機混成抗腐蝕膜,期望藉由奈米顆粒表面Si-OH與GPTMS或矽烷(TEOS)水解後產生之Si-OH脫水縮合形成結構更緻密之膜。本研究已藉由增加鍍液攪拌時間、以及提升膜熱處理溫度探討添加顆粒後對抗腐蝕性及縮合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已利用HMDS (hexamethyldisilazane)表面修飾以及添加CF3CH2OH以提升膜之疏水性,藉由疏水基之增加而提升抗腐蝕性。研究結果發現添加MFI-like顆粒並鍍膜後,用來增加縮合反應的熱處理溫度是提升薄膜抗腐蝕性的重要關鍵。雖然鍍液攪拌時間增長,在膜熱處理溫度低時能改善薄膜之抗腐蝕性,但在熱處理溫度高時則無明顯影響,。而添加BEA-like顆粒後,隨鍍液攪拌時間增長,溶液黏度及鍍膜厚度都下降,且膜表面由粗糙轉為光滑平坦,抗腐蝕力卻些微下降。本研究藉由接觸角量測得知,各有機-無機混成抗腐蝕薄膜均具親水性,較不符抗腐蝕膜要求,因此行疏水性質改良。經HMDS表面修飾後,發現能提升疏水性及膜的抗腐蝕力,但較粗糙的膜因疏水性GPTMS凸塊形成於表面,能修飾之位置相對較少,因此修飾效果較差。有機-無機混成鍍液中添加CF3CH2OH以做性質修飾,所成的膜雖然疏水性能增加,但膜厚及硬度都會降低。不過對添加MFI-like顆粒薄膜的抗腐蝕力仍舊能提升,但對添加BEA-like顆粒的薄膜則因膜厚過於降低,而使抗腐蝕力不增反減。
本研究已結論出,添加MFI-like或BEA-like奈米顆粒於GPTMS-TEOS所成薄膜比不添加的,其抗腐蝕力要來得差。已由實驗證實,本研究添加奈米顆粒的方式會使顆粒中有機氨模板與GPTMS-TEOS鍍液中硝酸液反應產生鹽類,因而減弱薄膜抗腐蝕力,甚至使膜表面產生裂紋及裂縫造成硬度下降。未來應嘗試製備不含有機氨模板之奈米顆粒,以便進一步驗證相關奈米顆粒對抗腐蝕性影響。
有關研究低介電薄膜方面,是直接應用MFI-like二氧化矽奈米懸浮液為鍍膜液,製備介電係數小於2且高機械強度之孔洞型低介電薄膜。是探討製程中環境濕度,以及兩不同壁厚高壓釜所製備不同大小奈米粒,對低介電薄膜性質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環境濕度與k值呈正比相關。為降低濕度造成k值上升問題,利用加熱板提供熱源降低環境濕度,已可降低濕度約10%,並且加快HF蝕刻二氧化矽之速率,減少樣品暴露於空氣之時間,而有效降低薄膜介電值。另外發現,不同壁厚高壓釜會製備出不同大小奈米粒,但對低介電薄膜性質並無影響,皆可製備出介電係數小於2且高機械強度之孔洞型低介電薄膜。

因為,網頁貼了會導向該網站首頁,不得已小弟只能整篇貼,大家加減看
反正就是加了一些有機聚合物,避免二氧化矽遭到腐蝕
業者們說的聚矽氧烷,小弟看的亂七八糟,去看供應商的網頁,是說反應性矽油
反應性矽油有幾種小弟這有圖



說的一公斤9000塊的是哪種,小弟也不清楚
只是小弟可以說,鍍膜有幾個指標,一個是含可固化二氧化矽的比例
看網拍75%的50ML要6000多塊,小弟用的CARPRO reload....只有悲劇的5%
CARPRO的CQ鍍膜好像是60%,一般台灣製的好像在20~30%之間
另一個就是與水滴的接觸角,這關係到潑水性

讓我們看看國外的應用實例,好像是用噴來著....


小弟只能說,這東西用在會動的車子上性價比太低了,跟烤漆比在不維護的狀況下
根本坦不了幾年,主要應該是用塗的....太薄了(約3~5um)
噴在不會接觸跟移動的物體上,可能還比較能撐久一點(要看噴多厚吧)

以上,小弟的一些淺見,拜託別在背後說小弟無知
有甚麼高見,歡迎加入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