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如果是自己的車,好恐怖~也好心疼!
卡車撞到五門車是卡車的保險桿去頂到五門轎車尾門大面積

四門的有可能更慘
四門轎車行李箱沒有卡車的保險桿高
卡車前輪直接騎上轎車車頂


照片並不能證明事實經過
樓主Fit的C柱和車體結構很明顯發揮了效果,後座沒坐人真是萬幸
祝福樓主下一台會更好~~
Lesson 1:學會放棄
曾經看過volvo v30 後面追撞安全設計機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AGn6MJYNQ0
或是搜尋 Volvo C30 Rear Impact Test
沒有比較之意,只是剛好有看過貼上來分享有些車廠也注重後側追撞的安全設計
沒有尾溜的車有沒有尾溜的安全設計手法
看到很多人拿歐系車之類的撞擊畫面來比較
但在這些影片沒有半台有拿26頓的卡車再加上高速來衝撞吧~
卡車的高度與重量是與一般房車衝撞非常不同的
再者,不是每個人都買的起歐系車款吧~

TO:樓主~
人沒事最重要
車沒了還可以再賺
你的FIT已經盡到責任了~



我發現01只能歌誦歐系車
不能說歐系車的不是

matrix3 wrote:
曾經看過volvo ...(恕刪)


感謝分享V牌的影片,這個動畫影片相當經典;每台車如果都能以大梁去吸收後方衝擊,表現應該都大同小異。

重點是後方撞擊點往往高過底盤大梁,尤其是被大車撞時,撞擊點往往高過後窗,只剩D柱那點肉身來抵抗後方鋼鐵怪獸猛力一擊,每台車的下場都差不多,V牌也無法倖免。

所以,大車前後、側邊裝防潛入鋼架,應該要立法強制裝設。
台灣部分開車人壞習慣喜歡近距離高車速亂鑽不保持安全距離
5門車本來後座就比較不安全低速沒有緩衝空間~高速就算歐系也沒轍
小心保險公司硬要修,而不賠你錢,而且要把車切一半用接的,要叫保險公司用更換新車體或賠償現有車子價值。
不然給保險公司修你會虧死,還沒人理。殘值不止35萬應該是你的保險只會賠35萬,要叫對方賠償車子市值約50萬。
處理方式
1先完成警方備案。通知自己保險公司
2送回原廠估價,本案建議更換車台,不要簽和解書
3自己確認是否有肇事責任
4向中古車商確認同年份汽車市值
5向對方確認是否有保險(財損險)因為對方出險,我方就不用出險明年保費就不會提高
再過來就要協商看自己的保險還是對方保險有利
不要相信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只想賠少一點
剛打完車禍官司勝利的人
法律程序
1確認無法協商,進入司法程序,要考慮約一年的時間,對方除了保險以外是否可賠償車輛維修後之折損的能力。
2車輛就不要修。
3事故後一個月要先到交通大隊調交通事故報告書。並且此時將車輛鑑定市值
(鑑定單位為汽車同業工會或修理公會)
4事故後一個月拿交通事故報告書與車禍報案單去鄉公所調解委員會(要以肇事者戶籍地為主)申請調解。(約事故後二個月)
5調解不成立,進入地方法院(最好是以車禍當地的法院才有管轄權),就要寫訴狀(一式四份)告對方。(約事故後三個月)
6法院收到訴狀就會要求繳納訴訟費,並排日期再開法院調解委員會,法院發函給原告去調肇事者戶籍謄本。
7法院調解委員會,調解不成立(約事故後4~5個月)
8進入民事法庭(約事故後6個月之後)辨論時要求鑑定車輛維修後之殘值,因為最高法院77年度第9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舊品換新品要算折舊,証明沒增值就可以不算折舊,但是只要鑑定車輛維修後之殘值就可以証明車輛維修後沒增值。並且要求賠償車輛維修後之折損,最多是賠償車子的市值。
9判決下來(約事故後9個月之後)堅持下去勝利就是你的。


洋01 wrote:
我發現01只能歌誦歐...(恕刪)


的確,大家非常看得起這台沒後內鐵的小車

誇張的越級比較

不是拿遊覽車就是大卡車撞爛的照片

重量差十倍以上再來酸fit安全性差

這台車不過幾十萬小車

好歹要像前幾天的golf vs altis才算同級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