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車第二天,我立刻前往台本新莊廠做十萬公里大保養。機油,變速箱油,後差速器油,煞車油,方向機油,前後來令片,火星塞....所有該換的幾乎都換了。最重要的是去查本車在原廠的保養記錄,結果發現原車主在六萬公里之後就沒有回原廠保養了。對於此點我可以理解,因為如果是我大概也會是如此。
關於此車,這顆2.4的DOHC VTEC引擎成熟度很高,性能無庸置疑。不過油耗跟5代以後的1.5T渦輪引擎相比就差了些(在由經濟部能源局所公佈的油耗測驗數據中,2.0 VTi 的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12.8 公里,2.4 VTi 及 2.4 VTi-S 為每公升 11.7 公里,而車系中唯一具備 4WD 的 2.4 S 則為每公升 11.0 公里。而5代CR-V全車系均採1.5升4缸渦輪引擎搭配CVT變速箱,根據能源局公佈的數據,市區11.17km/L、高速17.69km/L,平均油耗則是14.6km/L,屬於1級能源效率)。我個人的愛車從Civic、Accord一直開到一代CR-V,Honda車系的操控性一直讓我很滿意,這是本田的招牌之一。尤其是一代CR-V陪伴我二十四年,跟著我東奔西跑南征北討,無論是山巔水湄或是林道與海邊均能使命必達,所以當我換車時,毫不猶豫的再次選擇了CR-V。
而四代的車之前在網路上的問題,最多的是生銹,再來則是冷氣與後座六角鎖的問題,不過目前在本車都沒有發現。六角鎖網路上才賣幾百元,YouTube上也有更換教學,其實可以自己動手就行,不需要回去給原廠賺。就像我剛購入時去找原廠做大保養,想法也只是要好好檢查這部陌生的車,把該換的消秏品換新,就給你賺這一次,對車況有了初步掌握日後開起來才安心。
至於其他部件我也做了選擇性的更換,不過是以操控與安全性為主。比方說像避震器,原車主一直沒有更換,所以已失去彈性,遇到較差路面或坑洞的回饋很差,所以我先換了避震器。之後陸陸續續加裝了後保桿內鐵,引擎室拉桿,前輪加大碟與陶瓷來令片,進氣三叉管,考爾與接地線,同時也換了5代的輪圈(雖然重了些但旋風導流式雙色鋁圈真的好看)...,如今總算把愛車變成了一台讓我看起來與開起來都很舒服的車,行路性與操控性都還能讓我滿意。




我是四代2013年式2400cc vti,一年開約5-6000公里,也是大多短程,長途很少,有時候一星期開個一兩次而已。
里程才剛突破90000,全原廠保養,本田原廠普通保養自備機油的話其實很便宜了,才一千多,要是小保養只換機油跟濾心不到一千元還洗得亮晶晶。
十幾年來只換過耗材,基本無維修紀錄。五年保固也只出過一次保固更換一個小零件跟調整座椅異音共兩次而已。
純市區的話油耗大約7-8,時速平均在20-40左右走走停停,高速跟市區各半油耗會到12-13,純高速的話我有一次加完油直接上高速公路沒塞車一路120從嘉義回桃園,油耗跑出17.8的紀錄。
這台車是最末代自然進氣手自排引擎及變速箱,好保養馬力夠空間大操控性佳,善加利用換檔撥片可以爆發出很不錯的扭力,而且這顆變速箱不會介入換檔可以不換檔一直催到斷油,小貼背感還蠻有操駕樂趣的。
我個人是認為四代比五代更有樂趣也更值得收藏,五代也很棒只是跟各家車廠差距並不大。
馬力跟扭力方面,有一次很難得在林口上坡道沒有車潮,我與另一台五代心有靈犀都想要大腳一下,兩台車沒有輸贏,誰也無法甩開另一台,其實在數據上來看兩台也是伯仲之間啦,只是自然進氣車種比較不用擔心渦輪壽命以及散熱的問題。
十多年過去了,可能我少開吧,里程數不高的情況下這台車真的好開,完全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但建議不要購買2000cc的,扭力比較不足,加速上不來(我當初購入前有試駕過)。
至於六角鎖我沒故障過,可能我很少去動後座,也很少載人。生鏽的情形也沒遇見過,可能都停地下室?
比較顯而易見的缺點,是駕駛座椅會慢慢往下沉,過一段時間要自己調整往上,再過段時間自己又會下沉。
還有原廠音響主機爛到跟屎差不多,務必要換掉;原廠喇吧倒還堪用,以我很少在車上待長時間來說完全可以接受。
最後就是隔音,一般市區沒問題,上高速後就明顯噪音,但這類車種的表現其實都不會太好。輪胎的選擇也有影響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