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用力爬完了19頁的文, 心理產生了一個粉大的疑問如樓主所述, 米漿的車除了車牌幾乎毫髮無傷, 那前座的兩個氣球呢?......是不是親上C8的力道, 甚至後廂都半毀了, 都還不足以驅動米漿的氣球.......如果真是這樣, 那c8的"硬"度就真的是有點太肉了點....一個鬱卒的台苯車主
本田車越做越回去, 我以前的五代喜美都有美規保險桿,碰過大大小小的小擦撞都沒事,還有不小心沒看到路障硬倒車撞上去都沒事,有美規保險桿可以讓你省很多小錢,8km/h以下的車速是不能有變形的!日規保險桿不能替你承受撞擊,當然全部要你換就是了!
galantboard wrote:完全不能認同~大大你...(恕刪) 沒錯阿!我開過1995 R19, 雷諾R19的保桿真的是沒有內鐵,也很耐撞,因為內容物是一些看似複雜的類蜂窩型設計,甚至連更早期的R9,R21,R25 也都採用此設計,希望大家在本版面可以共同切磋研究車輛方面的知識, 而少一點言語上的調侃!
沒有好的車身結構鋼性,有內鐵加分效果一點點有好的車體結構鋼性,有內鐵加分效果加很多很多內鐵有一定比沒有好.......如果有內鐵不好那一堆歐洲車或歐系血統車的內鐵設計是多此一舉嗎 ?老頭的 1989 740 小撞幾次了,不管是正面撞還是被追撞碰到的是國產車只有慘形容,進口車就還好了點我記得前後保桿內都有粗壯的內鐵.........
我記得以前美規保險桿當初有規定在一定時速以下碰撞過後不得有除了掉漆之外的損傷,現在我覺得一些廠商似乎認為不用特別防一定時速以下的撞擊,反正不要死人就對了造成現在一堆小碰撞看起來就很慘烈的光景1.正常以前大家認知的保險桿 : 保險桿外殼(烤漆那塊) , 保利龍(或一些緩衝材) ,內鐵(類似防撞鋼樑)2.現在無內鐵的 : 保險桿外殼(烤漆那塊)3.無內鐵但是有緩衝材的 : 保險桿外殼(烤漆那塊) , 保利龍(或一些緩衝材)正常來說,沒有 保險桿外殼(烤漆那塊)+內鐵(類似防撞鋼樑) 中間完全沒緩衝材的設計,因為這種設計就是一些人覺得加了內鐵反而會內傷的設計...,保利龍存在就是為了抵消低速碰撞很有效的材料3的設計是可以接受的低成本作法,2的話...我就不知道廠商到底在省什麼了....,歐洲車大部份都是1沒有疑問至於車尾VS水箱罩的問題,我記得某些歐州車有考慮到這個問題,重煞車時車頭下潛的問題,可以避免車尾VS水箱罩的問題,只是不記得那幾家有類似的設計大家可以在想想看 2 的設計真的是經過深思熟慮之下的結果嗎? 連多給你一塊保利龍都不肯,那是要多少錢一個簡單的省料,造成多少低速碰撞嚴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