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gun1211 wrote:
to 203樓的bi...(恕刪)

203樓有說啊??86是Toyota啊!!
Toyota是韓國品牌啊!!!
韓國人什麼都是最強的,.....,你看不懂嗎?
韓國人說現代底盤最強是無庸置疑的,韓國人說什麼都不讓人訝異的,不懂就要自己去充實常識。
214樓把問題的癥結說出來了。
我自己也覺得Honda底盤很爛.......,市區塞車時我家VIOS過彎都電死Civic和Accord,方向盤不用打就會自己甩尾了,加上變換車道那完美的過彎技巧,哪台Honda車可以做得到。
而且根據我的觀察,開現代車的基本上不看紅綠燈的,這種情況下現代電Honda只是剛好而已。

也想告訴樓上的阿西摩大大,您只是不懂韓國。
這個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討論串,什麼品質差,什麼底盤差,好像大家買車就是為了競技,車子出問題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PO文,似乎在板上就能解決問題,不需要車廠。

我自己和幾個國產車車廠交手的經驗讓我覺得這品牌物有所值,我自己覺得Honda除了他的隔音外,沒覺得他哪裡不好,所以小弟買accordd八代,至少他隔音還有一些水準。
套句版上元老們說的,認真就輸了。

billion wrote:
203樓有說啊??8...(恕刪)


我輸你了~
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 問題是... 偏偏沒有錢啦~

Asimo118 wrote:

既然要討論親身經歷,那我就來討論一下我前一陣子的親身經歷。我去試了一下 Hyundai Gensis 2.0 Coupe 手排。2.0 Turbo 用的是 Mitsubishi Turbo,帳面上看起來很漂亮,馬力很大,煞車很大,好像真的很不錯。開起來就好玩了,換檔的時候會 Rev hang,基本上,離合器踩下去的時候,轉速不會馬上掉下來,會掛在那邊半天才會有反應。檔煞的反應也是非常有趣,完全沒有檔煞的感覺。而且 Powerband 也很有趣,sweet spot 很小,低轉速 turbo 沒開前,沒力,高轉速快到紅線前就會虛掉了。中段轉速,也只是那麼一點點,玩起來就會有點尷尬,順暢度不足。懸掛部分該怎麼說好呢?,連續彎道的部份,車尾的動態很飄,給人不夠扎實穩定的感覺。高速行駛下,路感悶悶的,方向盤的 play 還頗多的,精準度怪怪的。還有那個方向盤,好歹也給我一個好一點的皮革方向盤,原廠方向盤的皮革手感很塑膠。朋友那台車,還是所謂的 Track 版,帳面上給了些不錯的配件,問題是,其他地方沒到位,怎麼 track 啊!?整體上來說,進步空間還很大,完整性普普。


Asimo前輩點出我對韓國車的疑惑。

前輩分享的影片Civic是非TYPE-R的,感覺很順暢。

而S2000真夠刁鑽,但就是快。350Z底盤較穩定些。
(相似GT5裡頭開1/10的TCS與關閉的差異,容易失控但極限會在快一些。用lexus IS-F試駕,鬼影車模式。)


(使用關卡,非本人。)

Asimo118 wrote:
我提出的問題到現在還...(恕刪)


原來是用Mitsubishi Turbo

那請問其他歪h的引擎也是用三菱的嗎??
TheRacingSpirit wrote:
Asimo前輩點出我...(恕刪)


呵呵 那我來講我的疑惑好了

近來歪h三寶 只會強調說函果車外型設計越來越棒,馬力也超越同級車款

但如果消費者買車只會看這兩樣 那風田也不用賣了

因為風田的車 外型既不好看 馬力表現也是普通

人家還是照拿第一

真是不懂阿.....


TheRacingSpirit wrote:
Asimo前輩點出我...(恕刪)


遊戲在怎麼做,都只是個虛擬的東西。可以感覺很像,但是跟真實的還是差太遠。

如果是 Simulator 的話,動輒百萬,高檔的千萬,那個就完全不用討論了。

我不想潑冷水,但是朋友所提到的這些車子,如果你還沒有開過實車的話,我想你對這些車的感受也只是對於「虛擬世界」那個代表品做出評論,無法拿來當做對真實車的鑑定。沒有真實的體驗過之前,我想說得再多也都是枉然。就像我們看了很多美麗的風景照片一樣,看過照片不代表去過。當你真正的到達那個景點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許多照片沒辦法表達的感受。車子也是如此,沒開過之前,都只是個樣子而已。

還有,影片中那個 8代 Civic 雖然是自排,但是已經換上 Spoon 懸掛,操控感覺頗不錯的。
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 問題是... 偏偏沒有錢啦~
singal303 wrote:
原來是用Mitsub...(恕刪)


1980 年代的時候,Hyundai 引擎都是 license 給 Mitsubishi 代工。1991 年之後才開始生產自己的引擎。好些年前,Mitsubishi, Chrysler, Hyundai (The Global Engine Manufacturing Alliance) 合作生產 2.0 跟 2.4 Theta 4 cylinder 引擎 直到 09年九月 Chrysler 終止合作計畫。基本上,Hyundai 目前確實有能力自己生產引擎了,不過也因為以前的合作關係,會看到一些 Mitsubishi 影子在裡面。然而,在技術方面,Hyundai 引擎的技術雖然足以生產一般車用,但是,跟其他比較有歷史的車廠來比,技術上還是有些不足。

其實,一台車不能單單只是懸掛好,引擎好,配備好,這麼單純而已。而是每個環節環環相扣,而產生出來的協調性。Hyundai 車單一環節都很不錯,比如說,我所提到的 Genisis Coupe Track Edition, 煞車前後都是 Brembo,懸掛是前 Audi 工程師操刀,引擎 Mitsubishi Turbo 等等,然而,卻因為這些環節搭配上的協調性還是有進步空間,整台車才會有一些不夠順暢的地方。不過 Hyundai 的努力,我想大家都看得到。只是,有些東西不是單單努力就夠了,還需要時間與經驗。這點,就是 Hyundai 接下來需要的課題。


回歸主題吧,
Honda 從本田宗一郎的理念發展到現在,還能硬撐著,這是相當難得的。雖然說,這幾年實在令人很擔憂 Honda 的未來,我也只能誠心希望 Honda 能快到找到一個像樣的接班人,好好整頓一下,重新出發。
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 問題是... 偏偏沒有錢啦~
Paran wrote:
朋友我沒有任何偏見只...(恕刪)

因為小弟我剛好有I30 就稍微提提它,目前覺得這部車的好的地方就偏歐系調較,我先前有跑過160,真的只有穩而已,相較於之前坐同學的BMW 3系列或賓士 C系列還有狗夫(但它比較靈活),這點就很明顯的共通點,當然啦~這是我的感覺,而且懸吊是偏硬QQ的,很好坐,而在I30前,我也有一部K6 COUPE(有降車身改哥尼避震器) 它應該是大家所說的雙A臂,和I30比較起來,轉向精準而靈活(說過份一點就是有點神經質),但高速表現上就不如I30的穩定(反之I30的靈活度又不如K6 COUPE),因為剛好我有正H與歪H的駕駛心得,所以分享一下下

Asimo118 wrote:
1980 年代的時候...(恕刪)

本田宗一郎的兒子本田俊博在2003年傳出被控逃稅醜聞並辭去"無限"的董事職務後
我個人就感覺來說
本田似乎無法逃脫當企業創辦人過世後企業就開始走下坡的魔咒
2011年的本田真的離80年代的熱血形象"差很大"
產品過於溫和
價格不具競爭力
一味強調環保綠
能而忽略本田的品牌本身的價值來源-->熱血澎湃的引擎+精準的底盤操控度+親民的價格
老實說
很多人不喜歡韓國車
但是不可諱言的
韓國人以國家力量保護汽車產業60年
現代汽車終究具有自己研發引擎與底盤的能力
反觀台灣的X隆
一樣保護了60年
只看到經營者把自己家族養的肥滋滋
錢多到去炒房地產或代理義大利服裝精品大撈特撈
弄出個名義上說是"國產車"骨子裏卻是日本貨的奇怪品牌
真是OOXX
品茗 wrote:
因為小弟我剛好有I3...(恕刪)


朋友親身經驗的分享真的很棒,只是,阿西摩不得不說一下,如果朋友提到的是 Civic EK 系列的話,年份在 1996-2000 而 Hyundai I30 則是生產於 2007。這當中差了許多年,造車技術多少會有差異性。以 K6 來說,車身剛性就是 K6 最大的致命傷,也是朋友感覺到高速不穩定的其中一個因素。


當然,這是朋友親身的經歷,沒有對錯,稍微補充一下。
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 問題是... 偏偏沒有錢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