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級為目前API認證最新標準,制定於2001年7月,符合新引擎及舊款引擎使用,SL級能提供更高的高溫清潔性及更低的機油耗損,並同時符合ILSAC GF3的規格要求更具有省油(汽油)特性。
◎機油的成分與分別
絕大多數潤滑油是由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基礎油大致有二種:一是以原油經提煉和精製之天然礦物油;另一則是化工原料經化學合成的方法製成之合成基礎油。
如以礦物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礦物油,以合成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合成油,合成油又分為全合成及半合成油( 部份合成油 )。
隨者基礎油成分的不同,機油還可以分成礦物油與合成油兩大類。一般來說,合成油的黏度持久性表現會比礦物油要好,但是售價也比較高。要分辨是否為合成油的最簡單方式是注意包裝瓶罐上是否有Synthetic Oil 的標示。
◎機油黏度對引擎性能的影響
機油黏度對引擎性能的影響如下:
1.對引擎在冷車發動時的瞬間保護性及容易啟動性:如黏度太高,在低溫下之發動性一定會較黏度低的要差。
2.磨耗保護性,不同的黏度在相同條件下,會提供不同之保護性。
3.不同的黏度為造成失油率高低的原因之一。
BOSCH 流量機油蕊
我的機油濾芯換成金屬濾網的已經使用一陣子了(一年多),感覺還不賴,看過很多人討論關於機油壓力的問題,我想機油壓力不要太大應該多多少少會對引擎較好吧,且機油壓力較小代表流量會較多,對引擎內部的潤滑也會比較充足,馬力也多少會提升一點,冷車發動時引擎轉數降很快,所以不用什麼熱車.......
機油芯裡面的那一塊塑膠片是所謂的旁通閥,是防止過濾網堵塞到一定程度而造成機油壓力過大時旁通機油的設計,六個或八個小孔的地方是未過濾油的入口,中間的孔是過濾後的機油出口......
有興趣的話,在你下次更換新的機油濾芯時,你可以將換下的濾芯解剖開來看看,你就可以知道機油芯的構造,跟過濾網的目數,我所使用的機油芯過濾網目數是400目,本來我也半信半疑的,懷疑過濾網的目數,現在證實之後用起來就比較安心了,400目的不鏽鋼過濾效果應該會比濾紙的好,也沒有會被機油沖散的疑慮....
關於目數我大概解釋一下,當網徑目數在400目時,可通過的最小顆粒粒徑是在35um(micron),而大於35um(micron)的顆粒粒徑就無法通過,所以目數越大的可通過的顆粒粒徑越小,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