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accord 3.0換八代accord 3.5的感想...


raven77 wrote:
拍謝 我又土又老 K...(恕刪)


真的,說CP3,我還以為是快艇隊的後衛Chris paul哩 哈哈哈哈
下一台車換成BMW 3er吧 ...體會一下德國車操控性的差異
當初換車也考慮8代雅哥 3.5,也是礙於稅金的問題 後來選擇了 Skoda的柴油車
不過 雅哥真的是好車一部 只是現在9代的價錢真的是...

不過看來我的Skoda還要開粉久 等出第十代 第十一代再看看囉
如果下一部車會換回日系車 應該還是 Accord 吧!

bentleyyy wrote:
當初換車也考慮8代雅...(恕刪)


我的情形也差不多,之前開七代Accord,現在開Skoda octavia combi tdi
也要開很久,如果要換回日本車,Accord也是首選~~

singal303 wrote:
在Wiki裏頭 沒有...(恕刪)

所以甚麼是VTEC 甚麼是VCM 現在懂了嗎
你引用的wiki的那篇文章 主題叫做"VTEC" 然後裡面提到一段VCM 所以你還是堅持VCM的引擎沒有VTEC 是嗎?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
raven77 wrote:
所以甚麼是VTEC 甚麼是VCM 現在懂了嗎
你引用的wiki的那篇文章 主題叫做"VTEC" 然後裡面提到一段VCM 所以你還是堅持VCM的引擎沒有VTEC 是嗎?


我想我剛有講過了

vcm上的vtec結構跟傳統靠揚程的改變來使汽門開福增大的vtec不太相同

比較像是用來切換汽缸的多寡

本田對VTEC 的定義很廣 並不是都拿來做競速使用
之前01朋友的文章
本田的I-VTEC和VTEC引擎問題
VTEC, 靠兩組凸輪和搖臂的組合來控制汽門開啟與否、開啟角度、揚程
VTC, 油壓式凸輪齒盤,進氣門相位角連續性控制系統,Hitachi Unisia設計專利,號稱無段其實是六段,相當於豐田的VVT-i

VTEC的種類
1.DOHC VTEC, 用於性能版雙凸引擎
兩組凸輪, 進排氣側都有VTEC,等同於nissan的VVL

2.SOHC VTEC, 用於單凸引擎
僅有氣側VTEC,開啟後增加揚程和開啟角度

3.VTEC-E, 用於單凸引擎
僅有氣側VTEC,開啟後才開啟兩個汽門,高速時兩個氣門同時作用,低速時只有一個氣門作用,單、雙氣門之操作由油壓來控制以達到稀薄撓燒

4.3 stage VTEC=SOHC VTEC+VTEC-E 的綜合體,可切換的凸輪軸到達3組,以達到低轉速省油+中轉速扭力充足+高轉速馬力


5.外加本田兩輪重機用的HYPER VTEC
如本田的重機CB400
低轉時它各只有1個氣門負責開與關 當過了6750轉<依年份不同會有差異>時才會變成2個氣門開與關
它不像汽車的DOHC VTEC到了高轉速時會更換高角凸輪軸還有改變汽門揚程大小


i-VTEC的種類
1.K系列引擎低輸出版(160hp)[例如二代CRV的K20A4,七代ACCORD的K20A7,八代CIVIC的K20Z2,三代CRV的K24Z1]
VTEC-E + VTC

2.K系列引擎高輸出版(200hp+)[例如type-r的K20A,K24A]
DOHC VTEC + VTC,相當於豐田的VVTL-i

3.J系列引擎V6版[例如八代ACCORD的J35Z2]
3 stage VTEC +VCM 可變汽缸管理,低負載時關掉三缸

4.R系列引擎版[例如八代CIVIC的R18A1,三代CRV的R20A2,八代ACCORD的R20A3]
VTEC-E + 電子節氣門亂入+可變進氣歧管
本田新一代1.8l i-VTEC引擎介紹

5.i-VTEC I [例如K20B,本田唯一的缸內直噴引擎只出現在一代stream的小改款上面]
缸內直噴版 VTEC-E + VTC
Honda i-VTEC I 缸內直噴引擎(K20B)

此外,目前J系列引擎SOHC VTEC中,僅有J37A4 進排氣端皆有可變氣門揚程,其餘J系列都只有進氣端有可變氣門揚程
http://en.wikipedia.org/wiki/VTEC#SOHC_VTEC

至於Accord V6 VCM AT版本的這顆引擎,在Wiki裏頭並沒有提到可變氣門正時或是揚程,只有可變氣缸
VCM的3 stage VTEC 是用來開關汽缸數量 並不是傳統加深揚程大小的設計
http://www.honda.co.jp/tech/auto/vcm/vcm02/index.html
也就是說 V6 VCM這顆引擎 只有能力控制氣門開與不開 沒法控制氣門大開或小開
要說它是另一種"可變氣門" 也不是不對 但跟過往的確實不是同一回事情 叫他"可變氣缸"比較貼切
http://en.wikipedia.org/wiki/VTEC#i-VTEC_VCM

也就是本田賣的引擎如二代CRV的K20A4 七代ACCORD的K20A7 八代CIVIC的R18A1跟K20Z2 三代CRV的K24Z1

幾乎都是經濟取向的VTEC-E 也因此很多人把它笑稱為假VTEC
http://www.ferio.idv.tw/viewtopic.php?t=11510

當然想體驗真正VTEC的精髓 請找本田的超跑NSX 或是雙座敞篷S2000 和CIVIC type-r跟Integra type-r

這類以壓榨性能為目的車款,才能享受VTEC開啟後的魅力 如上面影片跑到300公里的NSX

本田一般來講 只肯在市售經濟引擎上放VTEC-E 而且通常只有進氣端才有
如下圖七代Accord 2.0(CM4)這顆K20A7(圖中上方進氣側就是VTEC-E,圖中下方是排氣側,没有VTEC)

K20A(正宗進排氣端VTEC)



singal303 wrote:
我想我剛有講過了vc...(恕刪)

本來說沒有 現在是不同了
不用那麼辛苦 不懂就是不懂 說錯就是說錯 搞那麼多些跟你要解釋的東西一點都沒關係的花花綠綠的圖也是挺累的
你說的那些東西 是各式各樣的VTEC VCM是VCM
VCM機構可能很複雜 原理很簡單 就是在搖臂上設計一個可以解除汽門連動的裝置達到關閉汽缸的目的
哪有甚麼VCM用的VTEC跟其他的不一樣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
singal303 wrote:
vcm上的vtec結構跟傳統靠揚程的改變來使汽門開福增大的vtec不太相同(恕刪)


good write-up ...
singal303 is by far a honda diehard with tons of knowledge about this emblem.
to be honest, the kind of debate is hard to beat him off though.. ha ha :)

my suggestion for singal303 (if he has time) who can list down a table for honda various engines that may consist of
1) cam #, with hi/low lobe ?
2). valve open/close # for intake and exhaust w/ or w/o VTEC kick-in
3). valve profile/timing control for intake and exhaust w/ or w/o VTEC kick-in
4), others, including features such as variable cylinder management (VCM), variable intakes, DI and so on so forth.

, which perhaps gets ppl understood main architectures of honda engines even better.
我倒覺得singal303兄寫得不錯~讓廣大的車友長知識

要質疑別人說的不對~到不如直接來一篇像這種文章來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