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FB:【Honda Taiwan 聲明】CR-V 中國機油事件,台灣不受影響

HONDA翔 wrote:


有問題的是中國…...(恕刪)

就是資訊攤在陽光下,讓fuel dilution誏更多人知道,何樂不為。接下來,北京現代的事,也會攤在陽光下,有何不好。消費者有知的權利!如果台本能夠用正式官方新聞,說明台灣CRV一定100%不會有機油稀釋的現象,不也是對消費者更有保障?

HONDA翔 wrote:
有問題的是中國…全...(恕刪)


如果不是他牌業代誰有那麼多時間天天災情文洗版

或是對台本怨念很深的前車主(怨念也太深了)
聲明稿已寫得很清楚。引擎異常要 A.中國製 B.非亞熱帶(台灣位處亞熱太,與廣東屬於熱帶、北京東北屬於寒帶緯度是不同的)C.到玉山(-20C),這三個要素要A+B+C"同時"成立才會發生機油異常;這三條件同時成立實在太嚴苛了,根本不可能,加上引擎製造品管用的是台灣規格,要對台灣廠商有信心。(個人讀起來是 A or B or C若單獨發生純屬個案,與這次機油事件無關,真的不放心,契約書看要不要加寫延長保固,不然不要買,跟業貸交個朋友就好啦~)

(標題有對到本文、文字沒有寫錯,這樣應該不會再被刪文了吧...)

erichuang801 wrote:
就是資訊攤在陽光下...(恕刪)

將國外災情分享出來不是問題,但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您八成的留言都是在帶風向,甚至是有造成他人恐慌的程度…在台本發表聲明後,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台灣的5代CR-V交車已經有一定的量了,假設真的有問題,論壇一定會有車主分享案例,不需要整天來帶風向
其實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這陣子本田討論板都是哪些人出沒 ......

但應該也無所謂吧 , 我每天還是看到一堆人問菜單秀合約書啊 ......

除非台灣也集體爆出災情吧 , 但第一批車主至今也快一年了不是 ?!
HONDA翔 wrote:
將國外災情分享出來不...(恕刪)

銹銹因鬧大了..而發聲明..
台灣本田 HONDA 車款生鏽事件聲明稿

此事件只在粉絲團發,不出官方聲明!
→怕媒體報導,反而引發..沒聽過的潛在車主的注意!
→怕影響銷售,那現車主的權益呢?
保養時程是否該縮短?
台版引擎,機油完全不可能混入汽油嗎?(只任由保養廠自行解釋)

自備機油混入汽油後,原廠有保證無慮嗎?
稍具一點汽車常識都知道,就算是非直噴NA引擎,機油混入非常少量的汽油甚至空氣中的水氣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汽油是具有揮發性,經由較長途行駛後是會揮發掉的,大部分混合後的所產生的水氣也會經由排氣管排出。

對於自備機油的車友可以參考底下連結
分辨機油的好壞
廠商頁面不過資訊較新
市售機油需取得SAE(黏度認證)與API(歐洲認證ACEA)認證才有保障(各車廠機油有其認證規範也需符合請洽詢各保養廠技師)
取得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機油認證之甜甜圈標誌
(1)汽油引擎用機油 SA>SB>SC>SD>SE>SF>SG>SH>SJ>SL>SM>SN
(SA~SH已停用) 
SA~SD:約於1950、60年代制訂實施,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
SE:於1972年實施,耐高溫、耐磨、抗腐蝕、防鏽等優於SD,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
SF:1980實施,防油泥、防積污、酸安定性、耐磨性等優於SE。
SG:1989年實施,耐磨性、耐高溫、抗氧化性、清淨性、防油泥、分散性等優於SF。
SH:1992年制訂,1994年實施,SH規範內容與SG相同,但SG對於送測時不合格項目可以日後補測直到全部合格為止,而SH於送測時必須一次全部合格。
SJ:1996年制訂,1997年實施,為2001年以前最高等級機油,適用於2001年以前所有汽油引擎。
SL:適合所有正在使用中的汽車引擎, SL 級於 2001 年 7 月 1 日開始導入,並能提供較好的高溫沈積物的控制和節省燃油的消耗,有些 SL 級也通過國際潤滑油標準認證委員會的規格標準。

SM:適合所有正在使用中的汽車引擎,抗氧化能力的要求,較SL級別提升2倍,降低積碳的產生,對凸輪軸抗磨耗能力的要求,較 SL 等級提升 25%。

SN:API 最新規格,於 2010年10月開始啟用,與之前的規格比較,API SN 等級的機油必須進一步降低機油對廢氣排放控制系統的衝擊,強化對渦輪增壓器的保護以及允許使用於添加 E85 生質酒精之混合燃料引擎。(註: E85 代表燃料使用 85%的生質酒精與 15%的汽油,生質酒精主要由玉米所提煉而成。)
這個聲明說的很不清楚⋯為何-20?怎麼確定-5 、-10不會出現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