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CR-V RD1美規整新-初心篇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大女兒今年畢業,首投職場


阿福大要出運了。
chujy wrote:
阿福的網宅I...(恕刪)


🤣終於可以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了。🤟😘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1997 CR-V RD1美規整新

.
記憶中 國產 第一代 CR-V 大概是 1997年 三陽汽車生產的?
售價是 85.8萬 ?
當年看瞭真是很美 . 因超出我的預算太高不敢妄想 .
1998年1月 我下定了 三陽本田 喜美 第六代 K8 最頂規 有 ABS車款 . 57.8萬 .
1998年5月 在 南陽 內湖高速公路旁的交車中心 牽車 . 給我的是後議定小改款的車.
在交車中心 也看到 一台 與我喜美相同顏色 墨綠色 CR-V 整備交車 .
真的 當時看 CR-V第一代 墨綠 很美 . 遺憾口袋實在緊結 . 只能羨慕觀望看看的份 .
.
三陽本田喜美 第六代 K8 真的好開耐操 好保養 .
這車現今已 27年多了. 保修從未離開過原廠. 沒做任何改裝 .
當年原廠贈送的防盜蝕刻號碼 所有玻璃.鋼圈 外前後燈飾都還存在著.
只有前擋玻璃高速公路遭飛石擊破換新蝕刻號碼就沒了.
帶家人 旅遊跑遍全台灣. 孩子成長的記憶歡樂.
工作任務實驗測試演習 跑遍全台灣許多的基地部隊. 就差外島沒開去而搭機船艦.
.
到底是車老化了. 有些零件料原廠老技師說已難叫到.
就在3年前陸續做了大整理 . 三水五油 皮帶. 冷氣. 輪胎 全換新.
開始勘車準備汰換新購 . 很不捨 .
你不是汽車這行內的. 真的要維持持有一輛充滿記憶回憶熱愛的老車是很不容易的.
不像樓主 阿福大大 . 真是有心. 每次看到他的貼文都很充實營養增長知識 .
何況在金錢價值上只剩報廢政府給你的5萬元及廢鐵1萬元了 .
是為每天市區送接2孫安全也值得.
超耗油每公升只跑5多公里 . 偶跑高速公路短程則為8多公里.
而現要維持堪用. 這6萬元都已預支完了.
.
繼續 尋車勘車中 . 油電.電油. 或 純電 待換購 .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下半年幫南陽搞定新車,就來搞RD1整改。


其實也是很多年前就有看到網友 再玩這台車了


https://peace543.pixnet.net/blog/post/43654387

https://peace543.pixnet.net/blog/post/43723624

https://peace543.pixnet.net/blog/post/40598197


這些老車才是車廠最佳的宣傳廣告,crv第一代其實在路上還偶爾能看到,其代表的意義不言而喻!
阿福的網宅II
確實,它是我覺的CR-V的經典。 二代車也很有收藏價值,這都是能傳三代的耐用車。
這台有老,但整新後很有味道,厲害
阿福的網宅II
甘溫,努力重建它。🤟
Benpli wrote:
阿福的網宅I...(恕刪)


1997年初代CR-V RD1是先採用進口約莫1500台左右銷售,結果搶售一空,印像中好像共導人兩匹熱銷。
所以南陽(三陽)便緊接國產。
國產好像是1999年上市,第一批一樣是12X匹動力無OD檔、帶絨布的。
這批是最容易被錯認美規進口車。

而這批國產首批絨布有先、後兩版本。
初期的絨布座椅與美規同款如下:

中古市場拆車件一台份約保有3000-6000價值。

二期絨布椅款如下:

二期絨布椅因市場稀有度更甚,這組椅最大特色,就是副座椅也有了扶手。
所以中古拆車件通常掛出零售約莫8000-12000之間。

日本當地還有一款褐色絨布椅,連同門飾板也採同樣材質。

這款台灣沒有,只能跟日本當地找拆車件掏回台灣。
泰國我記得好像有。

後面改款14X匹+OD檔,就全改皮革椅。

但時過將近30年,絨布椅還能保養如新。
我收這台的絨布椅就有9成新,車室內也無異味。

台南國產銀色二期絨布那台中古車與宜蘭一台銀色一期絨布這兩台車,布椅也保養很新,如上面轉載照片。

皮椅就很慘了。
通常十多年,皮椅駕駛座常進出汽車荷室(日語)座椅墊左側肩是最容易損耗的。
這邊被反覆擠壓後,皮革年久破裂很正常,有些更慘的,連裡面的A+B兩液發泡棉都被壓爛。

這也是我個人在汽車產業,偏好布椅而非皮椅的原因之一。
基本上現實證明,都30年了,這組布椅大概還能再戰30年可能都沒什麼大問題,汽車皮椅能撐15年以上部需修補都很不簡單。

至於換修料,其實想收藏老車車友,北、中、南的廢車廠都加一下。
基本這類曾經國產熱賣的車,都能找到物料來換修。

例如保桿破損,桃園國際路鐵支道旁的精通,數十年如一日,都能透過熱風槍+PP或ABS塑膠條熔燒,幫車主修補車體塑膠件。
這種修補方式強度不會改變太多,也不會製造更多車體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負擔。

北、中、南都有這種專修保桿的老店家。
新店安康那邊20年前也有,現在我不清楚。

五油三水肯定都有保養品,這更不用太擔心。

報廢車體廠尋寶,通常就能大大滿足老車翻新所需零物料。
例如新公報廢廠,只要自己帶工具去能自己拆走的,全都照秤重計價,便宜到爽歪歪。
是老車翻修內行人尋寶的寶山之一。

養老車,就不要挑太稀有的。
例如愛快這種車,就真的愛丟咖慘兮,大概只有羅賓這位大神能從海外掏到198X年老車零件來撐。

例如竹東羅董玩打造古董車。
他也只專玩特定市場較能流通的車型,他廠內去開鈑金沖壓模才有那麼點點可生產性。
但他那條路,經營不易。
畢竟翻修更早年代18XX年車,很多都只能看圖說故事。
他廠內必須養出一批自己堅實的開發團隊。
AM土炮上來的車體廠搞開發只有兩條路走。
1.
聘雕塑捏FRP玻璃纖維老師傅撐廠。
例如2000年時期,座落在中和建一路附近的車士達徐老闆,他是我在產業界,見到捏保桿速度超級快,左右造型又很準的。
一支保桿算一米半,左、右霧燈座相隔遠,要捏出一致性,這種內行老師傅會做很多治具來校正。
只要看到徒手從頭幹到尾,沒先做治具會準才有鬼。

這種老師傅,只能用千年一遇形容。
日本現在也缺,因為工貴,日本車廠做套件,也都打一組樣,拿著跑遍大陸、東南亞找工廠搞生產,找完一輪東西搞爛掉或生不出來,才找到台灣來。
或日商跑大陸吃大虧,甘願了,就會找台廠做。

汽車售後改裝市場這類狀況,做汽車燈具帝寶、龍鋒都很有經驗了。

2.
採購設備,養一批車廠開發設計+工程師。
用逆向+正向CAD來做正規的生產製造。
但這條路很燒錢,國內汽車大廠狀況不好時,通常第一個會縮編砍掉的,就是燒錢的研發。🤣

這條路,老闆要發願,他出世就是要來做功德的。
例如裕隆嚴凱泰董事長,他就屬於這種真的投產做到掛,都要搞開發的老闆。

這類敢於投產研發到褲底破幾康還繼續投的投資人,在台灣很現實,設計人遇到,要懂感恩了。
大多包袱款款,只能去海外找適合的研發創作環境。

而羅董做別人沒做的復古古董車,羅董沒想花錢養RD。
與供應商搭配,他會希望供應商幫他吸收研發,做到他點頭,才有計費。

有設計開發公司,能把成本全面轉嫁給別的傻白甜的嗎?
有這種自己來舉手的,我在產業界真沒見過。
沒有供應商會幫自己負擔這個的。
這是身為設計研發公司創始必須有的覺知,才有可能披荊斬棘走下去。

所以一堆人在罵裕隆,我是相反的,我必須感到敬重萬分。
始成人之大難者也、非常人。

這世間,嘴的人多、願意起而行者少矣!

老車挑路上趴趴走的,真的沒這麼難養。
而且有小男生回到童年拆家那個幹勁吊出來,我們現在都50-60,這也是一種身心上的青春。
做自己退不退休都想做的事、帶入棺材都能笑著離開的活。🤟
JOE wrote:
阿福的網宅I...(恕刪)


很棒,讚的!👍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1997年,...(恕刪)



哇 看來將來會有長篇翻新文可以看了!!

CRV車頂架好找嗎?
我的CB9車頂架還是車友在日本找到的...
正廠已經斷料 只能找中古...

我也愛絨布...
只要沒破 看起來就比皮椅舒服...
二、三十年的車 皮椅大多慘不忍睹...

當年很多設計 現在新車都不一定會有...
光是要平整化的後廂空間
現在的新車都只有後椅背前掀 就當一回事了...


(圖片來自網路)

當年的平整化 後椅面要前掀 後椅背再前倒...
就會得到完全平整的後廂空間
也不用擔心後椅面載重物會被壓傷跑出痕跡...
後排有的還會做分離式 更強調可運用性....

後廂的底板也是強化的塑膠件...
整件式的還有收納盒...
車友載變速箱 載DIO都不會變型....
哪像現在的車 薄薄一片....
放個裝滿的行李箱 可能就軟了XD

當年的進口本田真的沒啥鏽跡....XD

5分奉上!!
acelucifer wrote:
哇 看來將來會有長篇...(恕刪)


挖賽~

1992年 Honda Accord (CB9),這又是一台超稀有車。

這台CR-V RD1車頂架還很好找,台規報廢廠很多料,日、歐規的比較難找,我沒搶到台灣掛網那幾件,直接找英國佬掏回來,如一樓我發上面英國購回的物料照片。
在海外,物料還是好找的。

CR-V RD1便保有您說的後坐椅墊前翻+後椅背前倒,後艙整個大連通。
厲害的,是前座椅還能與後座椅墊連通後,後座椅墊可以上抬一個角度,與後椅背往後艙平倒,形成車床模式。


在SUV車種當中,我沒看到能具備這樣機能的休旅車。
90年代老車,有很多別出心裁的設計。
現在車廠祝悲哀,精力都轉向投放做更花俏的3C塞進車子裡,然後東壞西壞。
菜鳥駕駛當無人車用,殘殘去撞防撞車或撞電線杆。
沒電子輔助、就不會開車。

以前車輛鈑金蒙皮厚度足基本0.8起,沒這麼脆弱不堪!
現在車輛蒙皮0.5薄板,一支拇指就能讓它凹,放戶外日曬雨淋熱脹冷縮,蒙皮會自然延展、收縮,表面久了自產波浪紋,烤漆部的噴出來就是波浪門板、屋頂,靠夭到不行,這都不是啥新鮮事了!
生產處鈑金區的都很清楚,陳放架擺著不用去動它,如果不做專用治具或陳放架做限位器來承放,鈑金蒙皮放久了角度自己還會變異掉!
一張車頂蒙皮,產線組裝新車掃描起來與CAD圖資疊圖起來比對,誤差能達6mm以上。
說了不會準,就還是一堆人不信,非得實車掃描起來疊給他看才佃佃不敢吭聲!
現實就是如此。

線上前端車體都不準,後端組立件要怎麼準!
在生產處看多了,側裙裝上車,左邊與門板top視角段入段出15mm,檢定正常。
右側段入段出能25mm,側裙裝上去爆出來這麼多,檢不過,還不是得土炮把裡面的吊板往內折壓搞進去,呼呼耶下線拉走。
車到經銷商手上彈回來,再請經銷PDI板金的幫幹回去!

看多了,就啥都不奇怪了!

以前油性噴塗,沒這麼多毛病!
現在,也回不去了,全球車廠都一樣,環保條件要求高,設一個局挖一個綠能坑在那,推坑!
就很尷尬,挖坑設局的歐美老外大概也沒想到,大陸會超車。
這些老外挖坑搞虛擬綠炭限制其他國家得跟進的,現在應該很想把台桌乎掉,玩玩沒付錢當沒玩過。
新科技產物,套句星爺月光寶盒的對白 : 有比較好嗎! 好像有!真有更好嗎!似乎又沒有!笑笑看看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