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CR-V與Accord 1月1日同步調漲

longsu wrote:
台本..真有你的.....(恕刪)


不會的,HONDA應該很清楚在台灣市場汽車的銷售量
是不會越來越大的,能賣的已經是固定了,現在該做的是
拉出新戰線出來,先不論配備如何,提高單價是勢在必行
,雖然會被罵翻,但仔細想想會罵的人有多少真的會掏錢
來買honda的車?應該多是嫌配備少的觀望群,況且配備
加上去,會增加多少的鐵單?還不如趁勢把價格拉高,一舉
清楚劃分,看看TOYOTA當初的ALTIS策略,老話一句,會
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嫌東嫌西就是不買,那為何TOYOTA
吃的開?品牌麻~~~商品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口碑之後,懶
人消費的習慣造就買東西就是認品牌就好,管他一堆東一堆
西,現在HONDA該做的就是利用體系還算活潑,負擔不大
的前提之下,一刀劃斷曖昧不明的區塊,另一方面好好提昇
品質與服務,這才是經營台灣小眾市場的正確之道,拉高售
價,保持中古車價,維持品牌在車市的價值,你看F或是M漲
價會流失多少客戶?因為就是長期玩配備及價格爛仗,銷售
體系被消費市場高程度地牽著走,賣東西要用幾近於求的,
漲價?主要客層跑掉,不漲?獲利拉警報.體系已經複雜固化,
所以阿,我個人是贊成HONDA現在的做法,要配備的請自己
加,不然請儘速前往T,F,M,S等等的廠商展示間,要天窗有天
窗,要定速有定速,配備齊全那還有什麼問題?就一口氣訂車了吧!
路過~只覺得有趣,當初ACCORD 8 的價格被罵到不行時,
有人說這台是做形象的,因為光CRV ,CIVIC 產能都滿載了,
怕價格低賣太好。
結果現在FIT出來又是一樣的情形,等以後CRV價格再往上調,
最後乾脆台本每款車都做口碑就好了...
各位先進提到的車輛本質
小弟不是專業人士
無從評論
但實際試駕過CIVC八代後
(小弟開過四代、五代、六代,搭乘過三代與七代)
感受真的跟以往三陽時代的CIVIC差異頗大
是不知道有沒有到日製水準啦?
不過有大幅進步倒是真的

但是維修體系真的不敢讓人領教
小弟曾去台本南台中廠三次
都有令人頭暈的服務

第一次是因為冷氣故障
但是自己有試過將壓縮機的繼電器搭電
是會正常運轉的
所以請其檢查A/C面板訊號是否做動不良
但是這位技師居然跟我說壓縮機壞了、冷排跟管路漏了
全部連工帶料要價兩萬多?!
後來去台中的電機老店瑞X
兩千有找就搞定

第二次自己備料(左後視鏡)去烤漆
廠方拆了一條飾條去對色(小弟的車是白色三門CIVIC)
結果第一次取件是非常嚴重的色差(乳白與慘白的差別)
第二次是正確的顏色但是嚴重的“流鼻涕”現象(還流到後視鏡的關節裡?!)
第三次通知取件結果拿出CRV的給我
還要小弟餓肚子在現場等一小時由他們接待去烤漆廠取件給我
後來個人表達強烈不滿之下
廠方拿錢把我的料件買回去
要我自己去外面處理

第三次是點火不順
稍有機械常識的人都應該會火星塞、導線、點火線圈以及電腦逐步去查
但是這位厲害的技師
不用檢查就說是火星塞故障
直接報價125元/個*4、工資550元
當時想說假日就趕快先處理好了
也沒想到工資比料件貴的問題
換好之後這位厲害的技師也不用試車就可以交車了
問題依舊沒解決
隔天在朋友介紹下去一般保養廠
查出是導線問題
一樣是兩張小朋友就解決
事後客訴該廠
居然還被技師來電恐嚇
再度客訴
居然客服主管告知此廠老闆背景很硬
客訴給公司後都會無下文
要求我不要再客訴了

如此看來就算台本車的本質再好
這樣的維修體系
我實在也不敢進門去消費

小弟的回覆好像離題了....
黑眼圈Enzo
46樓大並不是指要便宜的進口車吧...而是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進口是唯一能冀望的(至少能有真的本質)
"只想便宜的進口車,後果不堪設想"這句話請問是站在怎樣的立場思考得來的?後果請問是...?
我覺得是~只能買到內容次等本質不佳售價卻離譜的國產車...這種國產車...(後面的話不說了...)
我覺得這是財務在玩的手段.

1. 第一招
台本把定價提高, 每個經銷商就必須多付給台本漲的價格,
所以台本就直接增加獲利, 以扺消車子少賣的損失.

但每個業務真的都會依照這個牌價嗎? 未必.
也許保持原賣價, 犠牲自己的利潤. 這是變向減薪.

2. 第二招
利用這個公開的消息, 來公開增加業代議價的酬碼.

反正會買的還是會買, 沒什麼好駡的, 台本也不會就醬樣減價.
不然 早就把其他安全配備列入標準會選備了.
Enzo Fang wrote:
各位先進提到的車輛本...(恕刪)


不是有人說
買台灣Honda
就是花多一點錢
買本質、買服務嗎?
本質已經討論過很多
大家心知肚明

連服務也跟本質一樣水準嗎?
那到底是在貴什麼?
Luc...me wrote:
46樓大並不是指要便...(恕刪)

回覆您的問題:只想便宜的進口車,後果不堪設想"

此句話的意思是若我們沒有自有的生產或造車技術,更沒有爭取便宜進口車的機會
否則各國政府為何早期要花大把銀子及保護關稅培植國產車,就如同嚴凱泰的中華裕隆(與日產三菱技術合作),雖然技術上仍比不上日本,但仍堅持作自己的車,因為若自身沒有一定的生產力與技術及市場開發能力,日本人怎會跟你合作分享技術,想用合理的價格跟他們買進口車,門都沒有。

如同歐美200萬的雙B在台灣可賣到300多萬,扣掉稅的因素,還是暴利,尤其總代理的車更是如此,因為台灣沒有與之相抗衡的技術能力與車種,所已變成賣方定價市場。

所以我想應該多給國產車一些機會,並不是鼓勵大家要買台本的車,或贊同台本的銷售策略。就算不認同也沒必要某車廠或車款退出台灣市場,夢想著有便宜進口車開就好了,這樣未免有點意氣用事。
最起碼國產車還受台灣市場的反應約束,若反應不佳就得調整生產或銷售策略。

當然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最有利的車款,像RAV4的熱銷與MAZDA漸漸將經營轉為進口,短期看來消費者好像多了平價進口的選擇,但也證明台灣國產車的競爭力發生了警訊啊。

dinsonlin wrote:
所以我想應該多給國產車一些機會,並不是鼓勵大家要買台本的車,或贊同台本的銷售策略。就算不認同也沒必要某車廠或車款退出台灣市場,夢想著有便宜進口車開就好了,這樣未免有點意氣用事。
最起碼國產車還受台灣市場的反應約束,若反應不佳就得調整生產或銷售策略。...(恕刪)


別替台本緊張
只要他肯拿出誠意
且讓預算在此級距的
精明潛在買主感受到
訂單是不會少的

反之
若還是繼續怕車賣太多
我想台灣人一定會
給他一個滿意的數字
dinsonlin wrote:
證明台灣國產車的競爭力發生了警訊啊...(恕刪)

這是車廠的問題啊! 國產車的條件已經那麼好了,還偷掉一堆安全配備,然後賣跟進口車同價! 怪誰啊!
RAV4成功只代表了一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進口+品牌+親民價=無敵!
國慘+偷安全配備+貴=穩死!(即使有不錯的品牌也沒用!)
男人的大玩具: X5 + B-Class + SantaFe + U6T + Livina*3
honda漲價,賣我車的業務告知我這個訊息後,補充了一句:現在車已經很難賣了,真搞不懂為什麼還要漲價。


所以hodan原廠還是不能體諒經銷商的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