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3 工商時報
因應東南亞國協自由協定工業產品出口可享受零至五%優惠關稅待遇,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正式啟動以泰國為亞太地區整車及零件分工互補基地的計畫,但未來如果台灣本田生產量持續擴增,泰國本田汽車公司也不排除向台灣採購整車的可能性。
惟台灣本田總經理藤崎照夫則認為,台灣並未加入東南亞國協,未來整車及零件銷往東南亞無法享受五%低關稅。
泰國本田副總經理柳井谷實昨日表示,對本田來說,亞洲地區都視為一整體性的,經營方式都相同,也開始將泰國生產的汽車零件銷往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台灣等地區或國家,進行零件分工互補的工作,未來若台灣生產量持續擴增,達到經濟量產規模,泰國本田也不排除向台灣採購整車,出口至泰國販售的可能性。
台灣本田總經理藤崎照夫表示,本田是一家全球化企業,採購汽車零件係以Q、C、D及M為標準,也就是品質、成本、交期及管理為基準,東南亞國協實施自由貿易協定,當然對本田具有競爭優勢,可以依照比較利益原則,找尋品質相當,價格更具有競爭力的零件來源如果台灣生產的零件品質最好,成本又比其他國家來得便宜,當然會向台灣購入。
只是台灣並未加入東南亞國協,自然無法像泰國本田整車及零組件出口至印尼本田可享受五%優惠關稅待遇,甚至泰國本田生產的ACCORD房車出口至印尼銷售,而印尼本田廠組裝的STREAM休旅車則銷往泰國販售,進行分工互補的型態。
藤崎照夫進一步說,純粹以成本競爭力而言,當然還得看汽車零組件項目,台灣部分零件還是有其競爭優勢,但若以整體產品競爭力來說,泰國本田今年生產五萬多輛,明年產能還要提昇為十萬至十二萬輛,泰國本田廠生產量遠比台灣來得大,泰國本田廠生產成本競爭力遠超過台灣本田之上。

告訴大家一個祕密,
為什麼同樣的產品日本產或德國產就是比較好?
設計圖一樣檢查標準一樣,
理論上是沒有差的,
大錯特錯,
懂機械加工的就知道,
一個零件要檢查不可能檢查所有尺寸,
太浪費人力成本了,
所以一定只挑幾個重點尺寸檢驗,
其他地方工程圖上會標註製作公差但是不見得會標註需要檢驗,
在日本或德國,
這些沒標註要檢查的地方可能都會按照圖面上的標註來做,
但是在台灣我就知道不是,
大陸也不會是,
尤其是量多的零件更難按照圖面仔細的製作,
材料更是不用說了德國產日本產就是比台灣好,
至於泰國我是不知道他們工作態度有沒有比台灣好啦,
還有就是品保的檢驗,
標準歸標準,
實際上真的都這麼乖都按標準來做事嗎?
在台灣和大陸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不會,
雖然也會有很用心的公司與員工,
但是龜毛是一種民族性,
在台灣很難看到,
泰國產的品質真的和日本一樣嗎?
以我的工作經驗來說,
絕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