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只覺得Altis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且四門的車.
後座都不一定有Fit來的大了,再大的行李廂空間,比較常用到嗎??
再者,Toyota在日本的評價和價錢比Honda高,但是在台灣卻賣得比Honda便宜.
這點怎麼沒有人去探討??
此外,在2009年的時候,政府補助購車金三萬時,為什麼FIT可以再加五千的進口稅補助,
而Altis沒有??這代表Altis的國內自製率,比FIT來的高.
這也代表另外一件事情,買Honda的車就要負擔較多的進口稅,所以車價比較高.
在台灣,車子要全進口零件後組裝,應該除了鋼板外,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進口.
但是都需要抽稅,因為鋼板是台灣中鋼壟斷的行業,
光是看到,FIT的後行李箱油壓桿是日本進口的,再比較Altis的用料.
就知道差價在哪了,當然因為這樣的車價已經高的驚人,所以只能取消部分的配備.
當初買FIT也是因為那樣的用料,和組裝的紮實的感覺,比Altis好的多.
再者,那麼多恆溫啦等等的電子配備,跟我的需求不合,寧可選擇機械的配件,至少耐用度高一點.
因為我父親的Camry的雨刷感應和頭燈感應的電子設備,就修了兩三次.
這兩台車的感覺,應該有點像,台灣製品和國外製品的感覺.
因為價錢差不多,所以才有這樣的比較與聲音.
但是市場區隔不同的車子,本來就有自己的擁護者,就看每個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