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ander二輪傳動跟四驅怎選?

resolve wrote:
每一台車的車重、底盤設定、和輪胎胎寬都不一樣,有那麼多的變因,這要怎麼比?

的確是這樣,影響過彎的參數太多了
所以同樣也不應該用車子有幾個驅動輪來判斷車子的過彎能力好不好

resolve wrote:
看出趨勢了嗎?
車重越重 skidpad成績越差
要證明四驅不能提高過彎極限
光是拿出這個名單是不夠的


你講到重點了
車重確實是影響過彎能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車子一旦加了四驅上去,車重至少增加50~100kg不等,有的機構較複雜甚至會超過100kg
所以一般來講,四驅在這個項目很難排到好名次,只能用較好的輪胎去彌補
hughkk wrote:
的確是這樣,影響過彎的參數太多了
所以同樣也不應該用車子有幾個驅動輪來判斷車子的過彎能力好不好
 
 
以skidpad測試來看,兩個驅動輪的條件應該還要分成前驅和後驅才行。
後驅車先天就是偏向轉向過度,所以在skidpad測試中本來就能夠佔優勢。
前驅車先天就是偏向轉向不足,所以相對吃虧。
(當然藉由底盤設定,後驅車可以弄成推頭,前驅也可以弄成輕易甩尾,但這些都是特殊例子)
 
另外要測試四驅/前驅/後驅過彎能力如何,
要證明這個其實不難,找一台可以切換的車子就可以了。
 
以我的車來說,前驅模式過彎明顯推頭轉向不足。
切到四驅模式80:20~55:45,推頭情況明顯改善。
而80:20~45:55時,轉向變得非常中性。
當切到70:30~40:60時,車尾蠢蠢欲動,開始有輕微轉向過度的情況。
這是在中高速過彎時的感受,沒做skidpad測試。
希望能看到有人拿一輛可以切換前後扭力分配的車來做skidpad測試,就可以解答。
 
hughkk wrote:
你講到重點了
車重確實是影響過彎能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車子一旦加了四驅上去,車重至少增加50~100kg不等,有的機構較複雜甚至會超過100kg
所以一般來講,四驅在這個項目很難排到好名次,只能用較好的輪胎去彌補
 
 
我的車比二驅的相同車款重了85kg,除了多了四驅,還多了前軸限滑差速器。
對我來說,我願意犧牲車重來換取中性轉向。
更何況,不像skidpad一直以固定路線繞圈,
在真實道路上,比較重的車有不同於輕的車的最佳過彎路線。
善用重量轉移,可以在彎中保持更高的速度,
並不一定會比輕的車子慢。
resolve wrote:
以我的車來說,前驅模式過彎明顯推頭轉向不足。
切到四驅模式80:20~55:45,推頭情況明顯改善。
而80:20~45:55時,轉向變得非常中性。
當切到70:30~40:60時,車尾蠢蠢欲動,開始有輕微轉向過度的情況。
這是在中高速過彎時的感受,沒做skidpad測試。

或許你可以貼一段相同路段,不同驅動模式的行車記錄器影片上來給大家比較看看差異
車子在中高速過彎的時候,齒比已經縮小很多,動力對輪胎抓地力的影響已經非常小了
一般來說,車速愈高,愈不需要四輪驅動
有許多智慧型四驅都是設計在高速時自動切換成純二驅(前驅或後驅)


resolve wrote:
在真實道路上,比較重的車有不同於輕的車的最佳過彎路線。
善用重量轉移,可以在彎中保持更高的速度,
並不一定會比輕的車子慢。

四驅車除了重以外,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較嚴重的傳動耗損
車速愈高愈吃虧
所以在nurburgring賽道上,找不到任何一台400匹以內的四驅車可以跑得贏320匹前驅civic fk8
像是421匹的a45 s、400匹的audi tt rs,都還足足輸了civic將近五秒的時間
hughkk wrote:
或許你可以貼一段相同路段,不同驅動模式的行車記錄器影片上來給大家比較看看差異
車子在中高速過彎的時候,齒比已經縮小很多,動力對輪胎抓地力的影響已經非常小了
一般來說,車速愈高,愈不需要四輪驅動
有許多智慧型四驅都是設計在高速時自動切換成純二驅(前驅或後驅)
 
 
這個提議不錯,不過也許從行車記錄器上看不太出來也說不定。
我找個時間分別錄四種模式的過彎動態,
希望每次錄的時候交通路況和氣溫濕度不要差太多。
目前想到比較合適的地點是水源快速道路西往東在接近中正橋閘道前的一個大彎,
速限是60Km/hr,在速限容忍範圍內可以開到70Km/hr,
但沒多少車在這個彎可以不吃線用時速70過彎。
這裡是台北少數幾個很難開到超過速限的地方。

 
不少車在這邊嘗試高速過彎出事

 
hughkk wrote:
四驅車除了重以外,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較嚴重的傳動耗損
車速愈高愈吃虧
所以在nurburgring賽道上,找不到任何一台400匹以內的四驅車可以跑得贏320匹前驅civic fk8
像是421匹的a45 s、400匹的audi tt rs,都還足足輸了civic將近五秒的時間
 
 
在極限狀況下這是一定的,不然為什麼改廠車要把內裝後座拆光光....
但本文標題是Outlander二驅和四驅怎麼選
以我本身切ECO S-AWC二驅模式以及其他三種四驅模式的經驗來比較
濕地穩定度和過彎動態實在是相差不少
所以答案當然只有秒選S-AWC四驅
resolve wrote:
以我本身切ECO S-AWC二驅模式以及其他三種四驅模式的經驗來比較
濕地穩定度和過彎動態實在是相差不少

底下是autocar做的濕地賽道測試成績排名
有玩過石頭打水漂的人應該都不難理解
愈容易在水面飄起來的通常都是寬寬扁扁的石頭
同樣的,在積水路面真正影響車輛穩定性的也是輪胎寬度,而不是驅動輪數量
愈寬的輪胎代表愈容易與地面失去接觸,所以在這個項目取得好成績的都是一些馬力不大的前驅車
隨便一台200匹的golf gti都可以跑贏340匹搭載quattro的audi tt rs
autocar wet handling

幾年前我也是深信四輪傳動操控性絕對勝過fwd、rwd
後來看了許多測試影片還有國外車媒的文章才漸漸發現,這是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四輪傳動是功能性配備,不是安全性配備
hughkk wrote:
底下是autocar做的濕地賽道測試成績排名
有玩過石頭打水漂的人應該都不難理解
愈容易在水面飄起來的通常都是寬寬扁扁的石頭
同樣的,在積水路面真正影響車輛穩定性的也是輪胎寬度,而不是驅動輪數量
愈寬的輪胎代表愈容易與地面失去接觸,所以在這個項目取得好成績的都是一些馬力不大的前驅車
隨便一台200匹的golf gti都可以跑贏340匹搭載quattro的audi tt rs
autocar wet handling

幾年前我也是深信四輪傳動操控性絕對勝過fwd、rwd
後來看了許多測試影片還有國外車媒的文章才漸漸發現,這是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四輪傳動是功能性配備,不是安全性配備
 
 
前面您不是也同意不同車子直接拿來比沒什麼意義嗎?
不然我也可以說上面那個名單前五名有三個是四驅車
或者是馬力只比前驅Golf GTI多25匹
但車重多了快90公斤的四驅Ford Focus ST排名也比Golf GTI更前面
這又該怎麼說?
 
下面這影片隔壁樓也貼過了
又該怎麼解釋?
這可是兩台相同車款二驅和四驅的比較喔
比上面不同廠牌不同車款的比較有意義多了

resolve wrote:
前面您不是也同意不同車子直接拿來比沒什麼意義嗎?

那段話的重點是
「影響過彎的參數太多了
所以同樣也不應該用車子有幾個驅動輪來判斷車子的過彎能力好不好」

resolve wrote:
不然我也可以說上面那個名單前五名有三個是四驅車
或者是馬力只比前驅Golf GTI多25匹
但車重多了快90公斤的四驅Ford Focus ST排名也比Golf GTI更前面
這又該怎麼說?

在那台車子的名稱上點一下可以看到車子的細部參數,focus st是前驅

再看看第二名搭載quattro的rs6 avant,馬力重量比是 286ps/1t
第一名前驅megane sport,馬力重量比是168ps/1t
幾乎可以斷定rs6的成績完全是靠直線加速拉回來的,一旦進入彎道就慢掉了
就如我前面所講的,awd的優勢是在加速,不是過彎

resolve wrote:
下面這影片隔壁樓也貼過了
又該怎麼解釋?
這可是兩台相同車款二驅和四驅的比較喔

實務上awd、fwd在操控上不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不然車商早就將awd列為全車系安全標配了
除非是刻意將fwd換上排水性較差的輪胎或是關閉esp

建議可以參考較俱權威性的km77.com所做的糜鹿測試

四驅版本的輪胎還比前驅版本大了一吋
前驅skoda octavia(225/45/17)


四驅skoda scout(225/45/18)


再多看幾部其他的測試影片,你會發現四驅的轉向能力普遍都會比二驅稍微差一些
底下是我在隔壁樓貼的內容,給你參考一下
awd對於過彎沒有幫助這個論點,也是從consumer reports的文章看來的
=====分隔線=====
國外有不少測試單位都有做過相關的測試,其中比較俱有指標性參考價值的應該算是consumer reports這篇文章

各種不同驅動模式的差異

其中一段寫到
Is AWD safer? Not necessarily…
One of the reasons many people buy a traditional sport-utility vehicle is for the extra security and traction of four-wheel drive. Many drivers don't realize the limitations of AWD and 4WD, however. Though having power delivered to all four wheels increases straight-line traction, it does nothing to improve cornering or braking.
紅字的意思是「awd無助於轉彎還有煞車」

這段話也被不少媒體引用
包含加拿大郵報、car and driver、cash car




hughkk wrote:
在那台車子的名稱上點一下可以看到車子的細部參數,focus st是前驅


抱歉,這是我的不察。


再看看第二名搭載quattro的rs6 avant,馬力重量比是 286ps/1t
第一名前驅megane sport,馬力重量比是168ps/1t
幾乎可以斷定rs6的成績完全是靠直線加速拉回來的,一旦進入彎道就慢掉了
就如我前面所講的,awd的優勢是在加速,不是過彎


rs6太重了,過彎太吃虧。
這樣比的問題和之前相同,車格差那麼大要怎麼比?
像是後驅BMW M5的馬力和車重介於RS6(排名第2)和RS4(排名第3)之間
馬力重量比也是兩者之間
為什麼排到第13名去?
從skidpad測試來看,前十名不都是後驅車嗎?
怎麼在濕跑道上的成績都不理想?


實務上awd、fwd在操控上不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不然車商早就將awd列為全車系安全標配了
除非是刻意將fwd換上排水性較差的輪胎或是關閉esp

建議可以參考較俱權威性的km77.com所做的糜鹿測試

再多看幾部其他的測試影片,你會發現四驅的轉向能力普遍都會比二驅稍微差一些


實務上AWD和FWD在操控上就是有不小的差異
但絕不是FWD不安全
車子都有其極限,在極限內無論是AWD/FWD/RWD都很安全
自然不用將AWD列為標配

麋鹿測試跟幾輪驅動無關,因為入彎前就要放油門,每一台車都是零輪驅動
請不要用麋鹿測試來證明AWD對過彎無用

AWD的車子在入彎前就要先完成減速
過彎時含著油門控制路線
就可以充分利用四驅幫助過彎
hughkk wrote:
紅字的意思是「awd無助於轉彎還有煞車」
 
 
這句話少說了一個重點
AWD無助於轉彎的前提是轉彎時不踩油門
轉彎時如果有踩油門就完全是另外一件事了
FWD轉向不足和RWD轉向過度也是出現在轉彎含油門的情況
跟麋鹿測試相同,過彎不踩油門跟幾驅一點關係也沒有,
沒有參考意義。
 
今年五月的文章,最新的IIHS研究,
相同車款的AWD型號的死亡率比二驅型號低很多。
RAV4四驅型號的死亡率只有二驅型號的1/3,
而Rogue(也就是X-trail)和CR-V的結果也是相同。
Sorento、Pilot、Explorer也有類似的結果,
四驅死亡率約為二驅的1/3。
 
Four Wheel Drive and All-Wheel Drive Vehicles Found To Be Safer Than Two-Wheel Drive Trims Of Same Model
 
“Automotive writers like to emphasize that a vehicle with all-wheel drive or four-wheel drive will not stop better in slippery road conditions. They also like to point out that for the most part, they won't turn better either. These are factual statements. Here's another fact; In the real world, all-wheel drive and four-wheel drive trims of the very same vehicle overwhelmingly have much lower driver death rates than trims with just two-wheel drive. The data point to the 4X4 and AWD trims of those same vehicles being safer. Much safer.”
 
這句話說出了這篇文章的重點:
雖然很多汽車文章強調AWD/4WD比起二驅不會有更好的轉彎和煞車能力,
但事實上,四驅車的死亡率遠低於二驅車。四驅車的確更安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