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Veryca A180改露營車假想圖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您說的泡沫板應該便是(恕刪)


感謝您的專業說明.... 從這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如果價位要盡量親民的話,外觀只要加上車頂置物籃/外推窗與紗窗/單車架這些必要配備

在車體側腰線以下貼個防刮的材質,帶點野外風格就夠了⋯⋯

露營車的室內空間設計、質感配色與便利性才是真正要花很大功夫的重點
TD4 wrote:
感謝您的專業說明..(恕刪)


TD4車友早安

外觀功能件,Veryca現在都有許多改裝品可參考使用。
車身防刮料其實就真的看客人裝。
內行的,只會把它當素材件裸件看。

防刮料採模內放電咬花細紋製作,成品即有花紋,跟2008~2010年期間日系車內外觀件很愛咬碳纖維花相同。
也可以將內裝件,咬出皮革、縫線花紋。
成型後的咬花紋防刮料或內裝飾版,仍然得進行底塗噴架橋劑+消光黑噴塗作業,為咬花塑膠件作一層薄薄的漆面保護。
但因為咬花面不容易被檢出A級面瑕疵,塑膠射出件縮水痕、沉點、等成型管制缺失,所以製造廠特愛躺著作這類產品。
例如下圖福特KUGA MK2 / MK2.5的車身浪板原車咬花面,A級面一堆都是縮水痕。
作咬花件,管制相對鬆、容易過檢。
東陽這些塑膠成型廠肯定最愛作這類產品了,比較不會被檢出瑕疵,跟車廠車檢一一哦哦。






現代Tuson L三陽國產代工-
新土桑這台的車身防刮浪板也是,A級面紅圈、紅色箭頭處通通是縮水痕。







這都是咬花件常見的隱藏表面瑕疵。


消光黑漆噴塗也遠比一般烤漆噴塗件容易施作。
鏡面烤漆件的要求還是相對高很多。
咬花防刮件是汽車工業降本,不另外作高單價碳纖維布、水轉印或熱轉印花、內裝貼覆皮革材料這些多工序,用來減少加工降本的做法。

此工法,也廣泛應用在Gogoro 3、VIVA、VIVA MAX等後續成本較低的車身外觀所使用。

號稱防刮料,實際一點也不耐刮,刮花還沒辦法修補復原,只能換料更新,也製造更多塑膠垃圾。
烤漆噴塗件的好處,就是可以噴修,補一補整片重噴,又是水噹噹。
用個10~20年都沒問題,防刮料普遍表面3~4年缺乏二氧化矽這類環原劑保養,便很快白化,而且整車每一片咬花面白化、退色狀態皆不一,就很容易東一塊、西一塊,極醜!!
白化的咬花件,便是表面消光漆噴塗層已經嚴重衰退,無法再阻絕塑膠件長時間曝曬、熱漲冷縮的環境劣化。
5~6年後的咬花件只能換料處理,許多路上的CRV MK3輪弧白化,都步入脆化分解階段。
車廠越講究親環屬性原料,這類使用於內裝的咬花材質,就容易龜裂。
例如SUBARU的內裝龜裂、RX MK2中控台龜裂,每台都要用避光墊遮醜,便是親環屬性較強自然分解列化的年限已到期。
RX中控台上層這種兩液A+B劑發泡,作模內咬花皮革面的塑膠件,表面層依樣也會裂化脆裂斷開。








就使用人視角、親環屬性各方面來看,我還是建議採用烤漆件,減少使用防刮料咬花件作車身外觀。
物料壽命不到烤漆件一半,便得換料更新,也只是製造更多塑膠垃圾。

烤漆面要有防刮表面,透過噴塗較粗的噴塗漆+金油面採消光金油,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塗料容易整平重新噴修。

許多車友問,防刮料不是也能整成鏡面來作噴塗。
這是肯定的。
只是射出PP料,不適合打磨,咬花凸紋打磨它,PP料會因為研磨高溫起泡,作噴塗的會磨到飆淚。
要將咬花面作成鏡面底,得反過來操作。
因咬花面材料比較油面,得透過PU高密著底塗來填補咬花紋,底塗需厚噴。
才能去打磨它的底塗塗料,而非去打磨咬花pp凸紋,透過這種方式來整平成鏡面。

但一般噴塗師傅不動腦子,高油面防刮料或歐洲、亞太這些高油面PU塑膠材料,還想萬用PP底塗。
密著不能,日後高壓水槍一噴就會漆面剝離飛漆。
自然很多原廠噴塗師傅聽到客人要噴咬花料,排斥性非常強烈。

或是坊間一堆改裝套件,消光黑特愛噴單液型黑色面漆直接混硬化劑,噴一塗的,省略噴消光金油層。
例如早期中華三菱的Colt Plus一批套件,噴這種單液一塗的消光漆,整批料通通都會飛漆。
全都在作白工。
跟這些喇賴的師傅交代消光黑得噴雙液型慢乾,不要老是想搶快、只想爽爽躺著噴。
金油層得最後再噴塗一次,不要偷懶。
很多根本不照表操課,自以為是的一堆,過不了檢,才在那邊亂,瞎扯一堆。
年紀大了,都快50,遇到這種的,講1~2次沒在聽,我都直接放棄治療,想躺著作,讓他沒事幹比較快,不要浪費彼此時間。
車公司這類上班領薪水的活屍一堆。

作塗裝的,也是要多懂些化學原料彼此間的親屬性比較好。
先動腦、才動手!

內裝件設計,物料多,就真的很累人。
初期首部樣車,確實是可以請AM露營車廠依照設計圖來作一台樣車。
或車廠透過3D打樣來作樣車。
在依照這台樣來檢定配置的實用性,看是否在作設計上的調整。
確認樣車後,再去作金屬、塑膠件車規成型件,取代傳統木工手作過不了車規檢定的耐燃、內裝膠材、漆面毒性釋放問題,根本的解決,來達到最終量產車。
這中華設計中心都能作到,不是問題,以前中華設計中心陳聰仁所長在,台灣都能開發別於其他國家自己獨有的車型。
這對中華設計中心不難,要不要作而已。
kaufmann
樓主博學多聞,分析的真好,真心覺得材料很重要,汽車產業是否有從航太科技導入的列子可說明,自動駕駛是趨勢,若能從材料下手,增強車輛辨識能力是否也有些幫助
阿福的網宅II
kaufmann 車友客氣啦! 科技塗料特殊辨識例如最早的DataDot防盜,但車輛偵測,要有一定波長訊號,所以目前主要還是以兩車的訊號發送給對手車接收訊號辨識為主。未來可能會有先進塗料可達到。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TD4車友早安外觀功(恕刪)


對喔⋯⋯ 外觀白化的確是個問題

奇怪的是歐洲的大台箱型貨車,像是Ducato/Sprinter/Transit 等都還在用咬花表面的大塊側下方保護板(中文是這樣講嗎?)

目前小一點的箱型車款也像Veryca,多數就只是同樣烤漆的板金而已

題外話.....我幫自己跟朋友改裝/整修過四、五台露營車,都是盡量不動外觀,走 stealth camping 路線

因為有時侯在非露營地或市區內過夜,可以完全不引起注意

打算以後再買一台理想中的車款來重度改裝,全年都當遊牧民族

(期待能看到更多您的作品分享)
TD4 wrote:
對喔⋯⋯ 外觀白化的(恕刪)


歐洲車一直都是喜愛用防刮料作車體下半部與車身防撞飾條的。
包括現在的雪鐵龍,依然保有這樣的設計。

歐洲車比較好的車身防刮料件,也會是採用發泡PU、EPDM這類類橡膠件來製作。
也能真的具備緩衝擊功能。
有點類似兒童PU地版防摔這樣的工程設置邏輯。

目前有在台灣露營車改裝廠工作的年輕朋友,很多也是同您相同,有在澳洲、北美等海外地區回台。
轉從事樂營車改裝這產業。

台灣汽車產業,其實很需要您這樣的新活血加入。
不然台灣汽車產業說實在,超級封閉。
整個汽車論壇,沒幾隻貓會上網分享自己從業的設計、開發、檢驗...等資訊,業內人士分享非常稀少。
普遍車媒,清一色都是私人玩家,如林志穎、錢毅,或者是純媒體人因為工作轉型的,立如廖盈婷、蘇宗怡,或原本賣生活產品頻道的李冠儀轉型,或跑車媒有玩賽道的,統哥、嘉偉哥、或車廠商企出身的小七哥。
對車的報導廣宣,也大多就是一般車公司業務對客人媒宣的內容,看第一支車型介紹與其他的,就差不多同樣介紹內容了。
談車輛產品設計、開發的,台灣幾乎是沒有的。

這個很封閉的車輛設計開發產業,需要年輕的活血注入,汽車工業才有希望。
l6632154j
原來七哥是商企的....我一直以為他是研發(或者至少是外觀開發的)的說
阿福的網宅II
l6632154j 車界會對外的,大多是公關、營銷商企單位習慣對外。工程開發的通常比較宅。作開發的,一談到車,就三句不離本行,談的點,就會是我文章寫的這類生產開發的梗。商企單位通常不懂這些。[XD]
樓主也畫的太有才XD
菱利的改裝潛力真的很大
重點很東西可以直上 讚讚
danny1989926 wrote:
樓主也畫的太有才XD(恕刪)


大大謀棄嫌啦!
中華車在市場很久,普遍的維修、改裝品就很多。
TownAce 則是東南亞、香港上市早,東南亞物件也是超多。
台灣導入算很慢了。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確實!我們台北港東立(恕刪)


A180開始有廠商,申請出露營車牌了
加油啊!價位比原裝的海灘號接受度高很多
雖然掀頂還沒進展但能安心驗車就是一大進步
kaufmann wrote:
A180開始有廠商,(恕刪)


這個露營車改裝蠻早就有。

原廠匯豐、順益買車,請業務幫拉去搭配的外場,用木工裝潢改完,改裝廠會提供發票證明這些,自己跑一趟監理站辦理變更。
但這些改裝,挖車體、車頂主樑斷開、變造二排椅,是破保的,中華汽車不會買單。
所以車主要自己很清楚車界的遊戲規則。
改動哪些,保險公司願意理賠,絕對不是業務說了算。
而是車公司為主,保險公司是跟著車型認證走,過度改裝,當汽車品牌總公司不予保固下,保險理賠通常會跟著有糾紛。
買車當下業務說可以,等狀況發生了,就破保+請不到保險。
經銷商就一句 : 業務私人行為!
這很常發生,就穩湯了。

例如外面改裝廠改二排換2人座床型,露營車改裝廠他們指定的檢驗廠,只會點座位數,沒再管二排椅往後傾倒的問題,就會核過。
外面改裝廠2人床椅的結構件,大多是友聯的,但友聯這邊也確認過,並未跟著車款辦理認證,所以就是純後市場改裝品。

但改二排椅這不是合規的,只是現存擦邊球方式。
VSCC車審中心哪一天哪條腸子想到,去開罰檢驗單位,這招就不靈了。

這問題,就跟SUV客貨認證車後面鐵桿拿掉、後椅背改可以傾倒的模式一樣。
福特六和就被檢舉,VSCC就要求福特不能做這修改。
所以變成經銷商也不能在PDI進行改裝,只能業務引導客人交車後去外面改,就跟現在匯豐、順益經銷商業務推薦客人去露營車改裝廠進行改裝邏輯相同。
但對VSCC來說是NG。
這類被競爭對手弄或者檢舉的狀況會不會再有,肯定會的。

這方式能再玩多久,阿災!!
VSCC車審越來越嚴,沒辦法像以前那麼好桑謝了。

車主變造車輛,要自己多了解下汽車產業生態的規則。

例如前陣子TOYOTA Hilux車主,跟經銷買新車,經業務拉去陳和皇山城四驅變造改裝,破保沒爹娘認領,在原廠經銷商門口拉白布條,車主推託陳和皇給原廠站臺=原廠,改裝破保不實等在那邊哇哇叫。
這都沒用,總公司不會理他的,只能車主自己去跟經銷商橋,經銷商如果推業務個人行為,車主變造車體,就自己吞了吧!
這已經太多案例,建議用車人自己要懂行。

對車廠認證來說,他辦理的就是客貨認證車、貨車認證。
依法完稅。
是不可能會想去搞固定式改裝,每台都不一樣的露營車變造車體的改法。
因為這樣的物件,連產品都稱不上,難以管控、生產、施作,難以用生產條件界定。

汽車中心廠會接受的合法原廠認證件,例如通常只會有三種。
以中華汽車為例。
1.線上件(在生產線組立完裝)
其次
2.線下件半前裝
例如中華汽車新車下線,拉車到旁邊的VMC單位作後加裝組立。
這一塊,由山立托運吳會長的VMC單位負責。
產品相當TOYOTA配件公司車美仕一樣。
屬原廠認證商品為主。
或進口車,從台北港進來,新車在台北港東立整車中心,作半前裝作業。
3.線下後裝件
於各原廠經銷商PDI裝配的後裝件。

只有這三個模式處理的新車,才是原廠保固內的改裝、變造方式。
有些新車經銷商會自己去找大陸貨辦貨進來搭配新車供業務賣給客人。
例如福特體系的全省各經銷商所各自辦理的360環景,則歸納經銷商獨自為消費車主承保。
福特六和也是不予受理承保。
後改裝的360環景、電裝品出問題,便是客人自行與購買地區的經銷商議和去解決、跨區經銷商依然也是不受理。
所以,車主自己要了解,自己改裝品是否屬於車廠總公司,具備有產品料號的認證件。


而上述三種,不論線上、半前裝、PDI後裝,都不可能去搞木造露營車採固定式,鎖在車體上,每台車還都不一樣的組立件。
產品沒有統一性、系統性,能獨立成商品販售的,便沒規則能管制商品品質和人員組立作業,消費糾紛難以處理。
所以車友就別想,原廠總公司會將新車拉到外面去改東改西。
經銷商全新未掛牌的車要這樣幹的機率也非常低,通常也是不被允許的。

中華發那三張牌給露營車改造外廠,就所知車公司也沒跟改裝廠談拆帳、沒有利益往來,也便沒有派車檢人員輔導廠商、更沒有產品件號。
純粹只是為了增加客戶需求,讓經銷商能多賣些新車。
輔銷新車,才是重點。

所以也不可能為這些,把車子再拉去搞自走式露營車變更行照,這都屬車主個人行為。
除非中華汽車設計中心,自己設計開發全新露營車,送去ARTC+VSCC認證為自走式露營車身份。
否則行照上露營車這個詞,對車廠來說不具備意義。
他只要依照法規,辦理客貨車、貨車認證,繼續賣車。
客人愛改,便是客人要自己去承擔的事。

【露營車變造要解決VSCC合規問題】
1. 中華汽車自己造
2. 作合規的露營車系統組,由VMC或經銷商PDI當貨品組立裝配在後行李廂,也不可能去改動全興工業幫原廠作的那張二排認證椅。
但商品一但走向這個模式,組立作業,也不會有外面露營車改裝廠的事,產品會走向上述三個單位的認證裝配與管制,規律的商品化來做裝配。

所以,外面改裝廠,要自己了解汽車工業的規則。
要走入汽車界,就轉型成供應商,但不會是跟原廠生產單位或配件裝配單位搶活幹的行。
兩造才能相安無事。
外場去搶VMC組立全新車輛配件的活幹,那中華裡面不就要跟著改組了!
所以該單位是不可取代性,就別去瞎淌。

目前露營改裝廠,如果要作車廠的生意,就要把自己轉型為產品供應商,能與車廠商企單位發起,中心廠設計中心派遣開發車檢經理、副理、專員,前往輔導廠商,將露營用品製作成"認證商品"並核發供應商廠商代碼,成為車公司認證的廠商。
而非作露營車變造成車生產改裝、AM廠商自己關起門來用自己的認知變造車輛,這再幹個30年,仍舊還是AM售後市場沒辦法合規的改裝廠。
除非自己有幾十個億搞造車,要變更二排椅,大器的跟原廠買8台車,委託全興這類車廠的認證廠,依照自己的新座椅設計,重新送車體裝載好要送測的座椅,送運ARTC+VSCC辦理認證、審驗。
順利的話,基本8台車體搞定二排椅認證,不順利的話,不知道要搞幾台車。
改車頂外推帳,就更不消說了,車體必然得送撞測、翻滾這些,所費不貲。
AM改裝廠,要有這個屁股才能玩自己的車輛製造廠。
通常一聽到一張椅子要送基本8台實車去側,蛋蛋都縮了。

外面改裝廠,都用自己的腦補方式造車。
如果要進入汽車業,建議花點錢,好歹挖幾位中華汽車、福特六和、國瑞汽車等等的開發與車檢有相關經驗的人材來輔導,才有機會從局外人,變成內行人。
不然玩自嗨改車,都是走錯方向,很容易白搞了。
阿福的網宅II
kaufmann 例如車輛配置座椅,都會以高規格去看待,畢竟跟安全有關。生產的供應商也不敢馬虎,交料到車廠,責任才剛開始。沒搞好,像日本氣囊大廠高田一出包,光索賠公司就倒了。[囧]
咪虎雙寶
車廠畢竟要面臨周期拉到5~6年保固、售服客訴處理的問題。與坊間土改還是會不同的要求。國際車廠,車室釋放過多塑膠毒素,甚至會被告倒,所以原廠件要求相對高也是沒辦法的事。好像屬於他國事務 國內 哈哈
專業且中肯的分析...

五分奉上
阿福的網宅II
也是些微經驗分享。但改車頂外推帳,產業已經有阡陽率先拿下VSCC認證了。
https://speed.ettoday.net/news/2350732?redirect=1

瞄準露營車熱潮,CMC中華汽車今(3)日推出中華菱利Veryca A180「奶蓋綠」雙車色,並與仟陽公司合作,在原廠授權下合法改裝掀頂式露營車,限定5人自排客貨車、5人自排客車車型,售價分別為60.8萬、65.5萬元,以安心、經濟實惠特色滿足車宿露營玩家需求。

但這價格還不包含掀頂(17萬上下?)或EGOE歐洲進口露營套件(20萬上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