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NISSAN ARIYA 使用四個月後的心得

Nissan 在推出Leaf 大約十年以後,推出了第二款電動車產品Ariya。這台車已經在日本,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等市場上市,有兩個電池容量,與前驅與四輪傳動兩種動力版本。前驅大電池的版本最長續航里程大約是304英里。我在2022年2月在美國預定了一台頂規的Premiere 版本,在2023年2月交車。這台車即將會在台灣上市,在上市前,錄了一段影片,介紹一下我開了四個月,大約14500英里以後的心得。

這是第一集,之後還會陸續貼上行駛中錄的心得,包含可以放開雙手的近乎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Pilot 2.0。以及開這台車去橫跨四個州的公路旅行的心得。希望大家喜歡,有什麼問題也歡迎提問!

感謝分享,台灣應該沒哪麼快引進,x-taril(e-power)都沒啥配額了~
B9的大電池,看來不一定要上E-4ORCE。

1. 請問前座的雙層玻璃上高速道路,風燥會不會很大聲?

2.充電速度如何?

感謝
回答上面朋友的問題
1. 風切聲。Nissan 這台車的噪音抑制做的不錯。我覺得跟我前一台Model 3 比起來,安靜非常多。

縱使原廠配了四條Traction B 的Dunlop 輪胎(我覺得是滿爛的輪胎,但很意外的有消音泡棉),開到目前15000英里,也沒有太多輪胎傳進車子裡面的路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車的裝配品質非常好,經過了很冷的春/冬,到現在很熱的夏天,車子都沒有什麼內裝摩擦的聲音。不知道之後北美市場的車改到田納西州裝還能不能維持。不過台灣到時候進口的應該是日本裝的,可以期待一下。

2. 充電速度。下面是我的車大約一個小時多、使用350kw 超充機器的充電曲線。

原廠的規格這台車最大輸入功率是130kw, 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到達124kw ,而且維持到至少60%。
夏天加上車子行駛一段時間以後,我最高看過134kw 的輸入功率。

我剛開始覺得130kw 很慢。但發現這車的峰值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基本的確是如原廠說的30分鐘,基本可以從大約15%充到75%。很滿意了。

我在停車場看旁邊的車,Toyota Bz4 的充電速度是新世代這些車裡面最大慢的。Audi 的速度跟我們這車差不多。Rivian 是最驚艷的,他們剛開始達到250kw。


感謝你的回答 以下是nissan 在栃木縣的新工廠



更新一段新影片,紀錄使用ProPilot 2.0 免握方向盤輔助駕駛系統在加州高速公路的行駛狀況。

這個系統有三個階段,儀表板以及全車的環景燈光以三種顏色表示:

1. 白色。僅有ACC, 需要自己控制方向盤
2. 綠色。ACC + 車道置中。但需要至少一手握方向盤
3. 藍色。ACC + 車道置中 與 免持方向盤。只要眼睛看前方,可以在系統啟用的期間完全不握方向盤。

在大部分的圖資允許的情況下,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都可以支援藍色的免持方向盤。但當天候不佳,道路施工,或是HD 圖資不完備的時候,就會以綠色系統輔助行駛。

Ariya 只有在最高階的Premiere, Empower and eForce Platinum 有支援ProPilot 2.0 系統。從車身外觀看,會明顯的在支援的車尾看到多一片鯊魚鰭天線。
Model 3換NISSAN ARIYA???

網上不是說開了特斯拉,不會再想開別的品牌了?
好讚!羨慕
altezzaclio wrote:
Model 3換NI...(恕刪)


我覺得Tesla 在電源管理跟充電網路的鋪設還有充電經驗的確是無其他廠牌電動車能敵。

但其他以「車」為角度思考的事情,還是有很大進步的空間。例如組裝品質,行車質感,駕駛起來的回饋等等。

現在北美電動車市場百家爭鳴,在包含福特,GM, 賓士,現代集團等都宣布加入使用Tesla 充電規格以後,Tesla 跟其它非Tesla 電動車的競爭也會越來越著重在這些「車子」角度的事。
joneschow wrote:
我覺得Tesla 在電源管理跟充電網路的鋪設還有充電經驗的確是無其他廠牌電動車能敵。


我以為Tesla是在自駕方面,遠遠領先其他車廠,沒想到真實車主的感覺是這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